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421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的横梁和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且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的延伸支架;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后点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后点安装结构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且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结构。本方案通过套管结构特性实现安装平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垂向间隙可调,解决现有方案利用副车架变形而带来的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
。其中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的横梁和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且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的延伸支架;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后点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后点安装结构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且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结构。本方案通过套管结构特性实现安装平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垂向间隙可调,解决现有方案利用副车架变形而带来的多种问题。【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多设计有副车架结构实现汽车的操控性、平顺性和舒适性,在提升整车 前部刚度的同时也为悬架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了必要的固定点。悬架通常采用四个安装到 车身纵梁上。往往由于车身加工制造的精度和悬架本身制造的精度不高,副车架与车身安 装时会有一个安装点存在间隙,现有的结构是通过螺栓预紧力让副车架产生变形来抵消该 间隙。 但是这种解决方式,副车架在预紧力下产生大的变形会降低副车架的疲劳寿命, 同时副车架变形后产生的力容易导致螺栓预紧力不足,对副车架和车身连接处产生影响, 并影响整车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而且螺栓松脱还会影响整车的操控性,甚 至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避免副车架变形降 低副车架的疲劳寿命,同时导致螺栓预紧力不足,对副车架和车身连接处产生影响,并影响 整车的NVH性能,而且螺栓松脱还会影响整车的操控性,甚至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 副车架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的横梁和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的纵梁,所述横 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且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的延伸支架; 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后点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后点安装结构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且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连接的端 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结构。 其中,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组合为具有一轴向穿孔的圆柱状结构。 其中,所述上套管的凸台结构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大 于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差值为第一预设值;所述下套管的凸台结构包括第三凸台和第四 凸台,所述第三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凸台的高度,差值为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四凸台的形状结构均 相同;且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同。 其中,所述上套管的凸台结构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 其中,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有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 其中,所述副车架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延伸支架上的前点安装结构。 其中,所述副车架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左侧转向机安装支架和右侧转向机安装支架;其中 所述左侧转向机安装支架和所述右侧转向机安装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点安装结构与车身纵梁固定连接时,针对出现安装平面 与车身纵梁间存在的垂直间隙的情况可以通过旋转后点安装结构的上、下套管,使得上套 管凸台结构的凸台面与下套管凸台结构的凸台面接触,增加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的绝对高 度,从而减小安装平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垂直间隙,就不存在副车架变形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后点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后点安装结构的上套管示意图; 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后点安装结构的下套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车架本体;2-横梁;3-纵梁;4-延伸支架; 5-后点安装结构;51-上套管;511-第一凸台;512-第二凸台;52-下套管; 521-第三凸台;522-第四凸台; 6-前点安装结构;7-左侧转向机安装支架;8-右侧转向机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通过螺栓预紧力让副车架产生变形来抵消安装平面与车 身纵梁之间的垂向间隙而引发的副车架疲劳寿命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 及汽车,通过套管结构特性实现安装平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垂向间隙可调。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1,包括 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的横梁2和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的纵梁3,所述横梁2与所述纵梁3相连 接,且所述纵梁3上设置有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的延伸支架4 ;设置于所述横梁2两端的后点 安装结构5 ;其中所述后点安装结构5包括上套管51和下套管52,且所述上套管51和所述 下套管52相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后点安装结构与车身纵梁固定连接时,针对出现安装平面与车身 纵梁间存在的垂直间隙的情况可以通过旋转后点安装结构的上、下套管,使得上套管凸台 结构的凸台面与下套管凸台结构的凸台面接触,增加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的绝对高度,从 而减小安装平面与车身纵梁之间的垂直间隙,而且不会造成副车架变形。 其中,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组合为具有一轴向穿孔的圆柱状结构。穿孔用于 安装螺栓的穿过,保证上、下套管安装后只有轴向的平动自由度。在旋转套管调节间隙后, 安装螺栓配合螺母将上、下套管紧密压合,完成副车架与车身纵梁的连接。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后点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佳实现方式如图3、图4所示, 所述上套管51的凸台结构包括第一凸台511和第二凸台512,所述第一凸台511的高度大 于所述第二凸台512的高度,差值为第一预设值;所述下套管52的凸台结构包括第三凸台 521和第四凸台522,所述第三凸台52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凸台522的高度,差值为第二 预设值。 上述的后点安装结构,上套管凸台结构的第一凸台在旋转后其面可能与下套管凸 台结构的凹槽内面、第三凸台面或第四凸台面接触,这样,工作人员可以旋转选择其中合适 的组合,通过不同的配合方式实现高度可调,减少与车身纵梁的间隙。 当然,上述的后点安装结构仅是一种较佳实现方式,后点安装结构中可以设置相 同高度的凸台、三种不同高度的凸台或者更多,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的方式都是 适用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汽车结构设计构建中,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是特别重要的,其直接影响到驾驶安 全性,涉及乘驾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使得副车架与车身纵梁的稳定连接,在本 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四凸 台的形状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预设值与所述第二预设值相同。 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的形状结构均相同,也保证了凹槽的结 构相同,不论怎么旋转,接触面都是完全重合的,实现了副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包括具有第一延伸方向的横梁和具有第二延伸方向的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且所述纵梁上设置有具有第三延伸方向的延伸支架;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后点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后点安装结构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且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嘉林刘宏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