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011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包括车架(1)和两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车架(1)前部的左右外侧各安装有一个悬挂安装支耳(3),且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悬挂安装支耳(3)的下部内侧壁与车架(1)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悬挂安装支耳(3)的上部向外延伸,且悬挂安装支耳(3)的顶部高于车架(1),每个悬挂安装支耳(3)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且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位于车架(1)纵梁的外侧。兼具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双重优势,舒适性和稳定性高、承载性好,在汽车底盘上尚属首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包括车架(1)和两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车架(1)前部的左右外侧各安装有一个悬挂安装支耳(3),且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悬挂安装支耳(3)的下部内侧壁与车架(1)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悬挂安装支耳(3)的上部向外延伸,且悬挂安装支耳(3)的顶部高于车架(1),每个悬挂安装支耳(3)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且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位于车架(1)纵梁的外侧。兼具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双重优势,舒适性和稳定性高、承载性好,在汽车底盘上尚属首创。【专利说明】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结构,属于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按照车身受力情况可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两种结构。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非承载式车身都是采用的非独立悬架,承载式车身大多是采用的独立悬架。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相比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承载性能更好,但舒适性和稳定性不够,因此,现有的汽车多采用承载式车身,以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适性和稳定性高、承载性好的汽车底盘,兼具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双重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车架(I)和两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I)前部的左右外侧各安装有一个悬挂安装支耳(3),且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悬挂安装支耳(3)的下部内侧壁与车架(I)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悬挂安装支耳(3)的上部向外延伸,且悬挂安装支耳(3)的顶部高于车架(1),每个悬挂安装支耳 (3)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且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位于车架(I)纵梁的外侧。 通过在车架上增设悬挂安装支耳,用于安装独立悬挂弹性元件,实现了用悬挂安装支耳来充当传统承载式车身结构中的部分车身的目的,提高了舒适性和稳定性;而该结构中的独立悬挂仍由车架承载,车身不承载独立悬挂,承载性能仍然很高。 优选为,所述悬挂安装支耳(3)包括支耳主体板(3a)和“L”形连接板(3b),所述支耳主体板(3a)顶部为水平安装面(A)、下部为竖直安装面(B),水平安装面(A)与竖直安装面(B)由“L”形弯折面(C)连为一体,竖直安装面(B)的内侧壁与车架(I)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的上端安装在水平安装面(A)上,在所述竖直安装面(B)和“L”形弯折面(C)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D);所述“L”连接板(3b)的形状与“L”形弯折面(C)的形状匹配,并与“L”形弯折面(C)焊接在一起,“L”连接板(3b)的内侧端向内延伸后贴合安装在车架(I)纵梁的上表面,在所述“L”连接板(3b)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E);所述支耳主体板(3a)和“L”形连接板(3b)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翻边(F)。通过优化悬挂安装支耳的结构,保证了悬挂安装支耳结构紧凑,强度可靠;悬挂安装支耳与车架纵梁的外侧壁、上表面同时贴合安装,安装强度可靠。 进一步,所述车架(I)包括两纵梁(Ia)和位于推力杆位置处的一横梁(lb),所述横梁(Ib)的两端与纵梁(Ia)连接位置处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推力杆支座(7),所述推力杆支座(7)为簸箕状,且两个推力杆支座(7)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推力杆支座(7)与纵梁(Ia)通过“L”形支撑板(4)相连,推力杆支座(7)和横梁(Ib)通过“U”形连接板(5)相连;所述“L”形支撑板(4)的立板(4a)与纵梁(Ia)的外侧壁通过铆钉固连,”L”形支撑板(4)的水平板(4b)和推力杆支座(7)焊接在一起;所述“U”形连接板(5)位于纵梁(Ia)的内侧、横梁(Ib)的下方,“U”形连接板(5)的开口端朝上,“U”形连接板(5)两侧壁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横梁(Ib )直径匹配的弧形缺口,所述“U”形连接板(5 )通过两弧形缺口半包在横梁(Ib )上并与横梁(Ib)焊接固定,“U”形连接板(5)的底板焊接在推力杆支座(7)上方,每个“U”形连接板(5)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一个封板(6),所述封板(6)与“U”形连接板(5)的开口端形状匹配,从而将横梁(Ib)包裹其中,封板(6)与“U”形连接板(5)、横梁(Ib)焊接固定。通过“L”形支撑板用于连接推力杆支座与纵梁,增设“U”形连接板用于连接推力杆支座与横梁,并结合封板将横梁包裹其中,提高了推力杆支座与车架的安装强度及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整个带独立悬挂的车架底盘的强度。 所述“L”形支撑板(4)的水平板(4b)上冲有两条左右延伸的加强筋(4c),推力杆支座(7)的厚度为4.5mm,“L”形支撑板(4)的厚度为4_。通过增设加强筋,增加推力杆支座和“L”形连接板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推力杆支座与车架安装的可靠性。 有益效果:兼具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双重优势,舒适性和稳定性高、承载性好,在汽车底盘上尚属首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悬挂安装支耳与车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位于车架右侧的悬挂安装支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位于车架左侧的悬挂安装支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推力杆支座与车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由车架1、两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和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等组成。车架I前部的左右外侧各安装有一个悬挂安装支耳3,用于安装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悬挂安装支耳3的下部内侧壁与车架I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悬挂安装支耳3的上部向外延伸,且悬挂安装支耳3的顶部高于车架I,每个悬挂安装支耳3上安装有一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位于车架I纵梁的外侧。 结合图1—图4所示,悬挂安装支耳3由支耳主体板3a和“L”形连接板3b组成。支耳主体板3a顶部为水平安装面A、下部为竖直安装面B,水平安装面A与竖直安装面B由“L”形弯折面C连为一体。竖直安装面B的内侧壁与车架I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的上端安装在水平安装面A上,在竖直安装面B和“L”形弯折面C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D。“L”连接板3b的形状与“L”形弯折面C的形状匹配,并与“L”形弯折面C焊接在一起,“L”连接板3b的内侧端向内延伸后贴合安装在车架I纵梁的上表面,在“L”连接板3b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E。支耳主体板3a和“L”形连接板3b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翻边F。第一加强筋D与第二加强筋E的冲压方向相反,支耳主体板3a和“L”形连接板3b的前后侧壁上设置的翻边F方向相反,以保证“L”形弯折面C与在“L”连接板的焊接后能贴合好。竖直安装面B的内侧壁与车架I纵梁的外侧壁,“L”连接板3b与车架I纵梁的上表面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独立悬挂的非承载式汽车底盘,包括车架(1)和两个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前部的左右外侧各安装有一个悬挂安装支耳(3),且两个悬挂安装支耳(3)相对车架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悬挂安装支耳(3)的下部内侧壁与车架(1)纵梁的外侧壁贴合安装在一起,悬挂安装支耳(3)的上部向外延伸,且悬挂安装支耳(3)的顶部高于车架(1),每个悬挂安装支耳(3)上安装有一个所述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且独立悬挂弹性元件(2)位于车架(1)纵梁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鸣王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