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052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该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和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一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第二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缸盖的上端面,第三支路相对于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该线束总成一方面采用立体式结构,缩短了线束悬空长度;另一方面,将支架进行分段设计,其抗震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
本技术涉及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电控发动机及其线束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控发动机已成为发动机的主流产品。电控发动机主要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发动机工况,并根据设定程序向喷油器等执行元件发送动作指令,以使发动机的空燃比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降低其排放量。 实现控制功能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设置于发动机主体外部,执行元件安装于发动机壳体内,ECU与各个执行元件信号传输通过线缆来实现,因此,各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应运而生。 现结合图1来说明传统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典型结构,传统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多个喷油器线束P、多个制动电磁阀线束2'、线束支架3'和线束引出接头4',线束支架3,具体为板状结构,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多组线束扎带孔和三个螺栓安装孔31'。线束支架3'通过螺栓组件安装于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并通过线束扎带将喷油器线束P和制动电磁阀线束2'铺设于线束支架3'上表面,以便于各个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接线端与发动机的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电连接。 上述整体式线束支架,具有拆装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是,正是由于其整体式结构该支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由于发动机自身的结构特点,其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的接线端均位于缸盖上方,因此,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接线端装配后部分线束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在震动作用下悬空段线束极易与发动机机体摩擦破损,造成其实际使用寿命明显短于预定使用寿命; 第二、整体式线束支架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三个螺栓安装孔位于同一直线,在发动机工作时线束支架因发生共振而存在脱落的风险,即连接可靠性差。此外,整体式线束支架还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以解决现有线束支架线束实际使用寿命短、连接可靠性差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以解决现有线束支架线束实际使用寿命短、连接可靠性差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电控发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和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的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所述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喷油器,所述第二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 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所述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喷油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并用于将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引导至所述缸盖的线束引出孔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干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和/或所述第二干路和所述第三支路均具有相互连通的引线槽,和/或所述第三支架具有引线槽。 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线束扎带,所述喷油器线束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两者中至少一者通过所述线束扎带铺设于所述弓I线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三者中至少一者注塑成型。 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喷油器线束和若干制动电磁阀线束,还包括用于固定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的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干路、至少一个第一支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第一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一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第二支路相对于第一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电控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干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第二干路固定连接于电控发动机缸盖的上端面,第三支路相对于第二干路向上倾斜至靠近喷油器。 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相应位置,然后将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沿各自支路和干路铺设,并通过线束扎带固定于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所提供的线束支架通过两个方面来改善了线束支架的连接可靠性和线束的磨损问题。具体地,第一方面,采用立体式结构即支路与干路位于不同平面,使引出喷油器线束连接端和制动电磁阀线束连接端的相应支路靠近喷油器和制动电磁阀,缩短了相应线束的悬空长度,减小了线束与发动机组件基体摩擦的几率,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第二方面,依据缸盖的具体特点将支架进行分段设计,并使第一支架与缸盖和气门摇臂总成同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中整体式线束支架相比,其抗震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线束总成的连接可靠性。此外,与整体式支架相比,分段式设计可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本技术的一优选方案中,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固定连接于缸盖,并用于将喷油器线束和制动电磁阀线束引导至缸盖的线束引出孔处。 显然,基于缸盖的具体结构,本方案中通过增设第三支架,缩短了线束组抵达线束引出孔前的悬空长度,从而避免了其与缸盖主体结构磨损问题,进而进一步的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控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所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体如上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 由于上述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包括该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电控发动机同样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整体式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与发动机局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一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5中所示第一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二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8中所示第二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2中所示第三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I'喷油器线束、2'制动电磁阀线束、3'线束支架、31'螺栓安装孔、4'引出接头。 图2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I喷油器线束、2制动电磁阀线束、3第一支架、31第一干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1)和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油器线束(1)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2)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架(3),具有第一干路(31)、至少一个第一支路(32)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33),所述第一干路(31)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控发动机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路(32)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所述第二支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第二支架(4),具有第二干路(41)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42),所述第二干路(41)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支路(42)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喷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包括若干个喷油器线束(I)和若干个制动电磁阀线束(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喷油器线束(I)和所述制动电磁阀线束(2)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3),具有第一干路(31)、至少一个第一支路(32)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路(33),所述第一干路(31)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控发动机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路(32)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电控发动机的喷油器,所述第二支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发动机的制动电磁阀,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发动机的气门摇臂总成; 第二支架(4),具有第二干路(41)和至少一个第三支路(42),所述第二干路(41)固定连接于所述缸盖(7)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支路(42)相对于所述第二干路(41)向上倾斜至靠近所述喷油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32)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33)相对于所述第一干路(31)向上倾斜后两者间所成夹角为50?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发动机线束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栋崔京鹏董晓婷范委修王爽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