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058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轴总成,包括上连接端、上连接杆、上连接套管、下连接套管、下连接杆、传动齿轮和下连接端,上连接套管的顶端与上连接端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底端与下连接端连接,下连接套管套接在下连接杆上,并且下连接套管的顶端与上连接套管的底端之间形成有虚拟结合间隙;传动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下连接套管内;上连接杆的顶端可滑动地位于上连接套管内,其底端位于下连接套管内,并与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下连接杆的顶端位于下连接套管内,并与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使得连接杆自动分离脱落,从而避免了发生碰撞后方向盘被后推,进而对驾驶员造成损伤的现象的发生,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转向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或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驾驶员通过操纵汽车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转向系统由转向操纵结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构成。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随着车身不断被破坏,转向操纵机构中传动轴的连接杆不能自动分离脱落,其被向后推,带动方向盘挤压驾驶员,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连接杆自动分离脱落的传动轴总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传动轴总成,包括上连接端、上连接杆、上连接套管、下连接套管、下连接杆、传动齿轮和下连接端,所述上连接套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连接端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连接端连接,所述下连接套管套接在所述下连接杆上,并且所述下连接套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连接套管的底端之间形成有虚拟结合间隙;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连接套管内;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上连接套管内,其底端位于所述下连接套管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杆的顶端位于所述下连 接套管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配合的上连接杆齿条部,所述上连接杆齿条部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配合的下连接杆齿条部,所述下连接杆齿条部也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下连接杆齿条部和所述上连接杆齿条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齿条部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连接杆齿条部的运动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为可沿所述上连接套管滑动至所述虚拟结合间隙以下的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杆齿条部的长度和所述下连接杆齿条部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距所述虚拟结合间隙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套管与所述上连接套管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进一步地,配合在一起的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下连接杆齿条部和所述上连接杆齿条部在沿所述下连接套管直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下连接套管的内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动轴总成用于与转向控制总成连接起来,转向控制总成向传动轴总成传递扭矩,进而控制方向。传动轴总成中的上连接端与上连接套管相连接,其下连接端与下连接杆相连接,并且下连接套管套在下连接杆上,再在下连接套管上设置一螺栓,通过该螺栓将传动齿轮固定在下连接套管内,上连接杆顶端一般位于上连接套管内,并且可以沿着上连接套管滑动,其低端位于下连接套管内并与传动齿轮咬合在一起,下连接杆的顶端位于下连接套管内也与传动齿轮咬合在一起,并且为了使得下连接杆能够自由脱落,上连接套管的底端与下连接套管的顶端之间为了虚拟结合,即在上连接套管的底端与下连接套管的顶端之间具有虚拟结合间隙,由此当车辆受到外部冲击力时,下连接杆会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旋转,进而齿轮带动上连接杆向下移动直至上连接杆顶端下移至虚拟结合间隙处或以下,此时上连接杆与上连接管套脱离,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自动脱落,不再继续对上部构件传递冲击力,从而实现阻断前部冲击力对后部系统的影响,也不会带动方向盘挤压驾驶员,提高了驾驶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动轴总成的立体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传动轴总成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传动轴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传动轴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一种传动轴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传动轴总成;11-上连接端;12-上连接杆;121-上连接杆的顶端;122-上连接杆的底端; 1221-上连接杆齿条部;13-上连接套管;131-上连接套管的底端;14-螺栓;15-下连接套管;151-下连接套管的顶端;16-传动齿轮;17-下连接杆;171-下连接杆的顶端; 172-下连接杆的底端;1711-下连接杆齿条部;18-虚拟结合间隙;19-下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动轴总成1,其主要用于车辆底盘方向控制系统中,其与转向控制总成连接,通过转向控制总成向其传递扭矩,进而通过传动轴传递到转向器,其包括上连接端11、上连接杆12、上连接套管13、下连接套管15、下连接杆17、传动齿轮16和下连接端19,该上连接套管13的顶端与上连接端11相连接,下连接杆的底端172与下连接端19连接,该下连接套管15套接在下连接杆17上,并且下连接套管的顶端151与上连接套管的底端131之间形成有虚拟结合间隙18 ;上述传动齿轮16通过螺栓14固定在下连接套管15内;上连接杆的顶端121可滑动地位于上连接套管13内,其底端(上连接杆的底端122)位于下连接套管15内,并与传动齿轮16相咬合在一起;下连接杆的顶端171位于下连接套管15内,并与传动齿轮16相咬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上述虚拟结合间隙18即为下连接套管的顶端151与上连接套管的底端131相虚拟结合,实际上两者之间还具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缝隙很小,也可直接称之为空隙或间隙。上述咬合为一种连接方式,具体为,当传动齿轮16转动时可带动上连接杆的底端122和/或下连接杆的顶端171直线运动,或者下连接杆的顶端171运动时能够带动传动齿轮16转动,并进而带动上连接杆的底端122移动。由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动轴总成I中的下连接套管的顶端151与上连接套管的底端131之间形成有虚拟结合间隙18,并且上连接杆12可沿上连接套管13河下连接套管15滑动,上连接杆的底端122位于下连接套管15内并与传动齿轮16咬合在一起,下连接杆的顶端171也与传动齿轮16咬合,结合图5所示,传动齿轮16通过螺栓14固定在下连接套管15内,该传动齿轮16可为普通齿轮。由此,如图3所示,当车辆接收到外部冲击力时,下连接杆17沿着箭头C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6顺时针旋转,传动齿轮16又带动上连接杆12沿着箭头D的方向运动,由于上连接杆12可沿上连接套管13河下连接套管15滑动,直至上连接杆的顶端121滑动至虚拟结合间隙18处或位于虚拟结合间隙18之下时,上连接杆12与上连接套管13分离脱落,不再继续对上部构件传递冲击力,从而实现阻断前部冲击力对后部系统的影响,也不会带动方向盘挤压驾驶员,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较佳地,如图2所示,上连接杆的底端122设置有与传动齿轮16相配合的上连接杆齿条部1221,该上连接杆齿条部1221与传动齿轮16相啮合在一起;下连接杆的顶端171设置有与传动齿轮16相配合的下连接杆齿条部1711,该下连接杆齿条部1711也与传动齿轮16相啮合在一起。通过齿条与传动齿轮16啮合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实现上连接杆12、下连接杆17和传动齿轮16之间的联动,保证在碰撞时上连接杆自动脱落,不再继续传递冲击力,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如图2所示,该传动齿轮16位于下连接杆齿条部1711和上连接杆齿条部1221之间。结合图3所示,该下连接杆齿条部1711的运动方向与上连接杆齿条部1221的运动方向相反。上连接杆12和下连接杆17通过传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轴总成,包括上连接端、上连接杆、上连接套管、下连接套管、下连接杆、传动齿轮和下连接端,所述上连接套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连接端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连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套管套接在所述下连接杆上,并且所述下连接套管的顶端与所述上连接套管的底端之间形成有虚拟结合间隙;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连接套管内;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可滑动地位于所述上连接套管内,其底端位于所述下连接套管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所述下连接杆的顶端位于所述下连接套管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咬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王纪娟蔡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