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3108 阅读:232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8-15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其特点是:所述壳体上部、中间和底部各设置一组同轴通孔;操纵杆上依次套接有前定位机构、两个拨叉和后定位机构并固连在壳体上部,前输入轴、后输入轴均套接滑动轴套并固连在壳体中间,主动齿轮套接在前输入轴和后输入轴的轴端;输出轴套接从动齿轮并固连在壳体底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工作时,如果需要前面操纵,推动操纵杆,将拨叉和滑动轴套推至前输入轴与轴套连接的位置,使双边转向互锁机构连接为前面操纵,后面操纵无效。反之亦然。具有结构简单、互锁控制而一侧操纵转向、适应巷道安全驾驶使用要求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向驾驶汽车双边操纵的互锁装置,是一种用于双向驾驶(顺槽)汽车的双边转向互锁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仅有的几种矿用双向驾驶汽车,其双边转向系统两端单独配置,零件多,能同时操纵而不能互锁,容易误操作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互锁控制而一侧操纵转向、适应巷道安全驾驶使用要求的双边转向互锁机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操纵杆、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上部、中间和底部各设置一组同轴通孔;操纵杆上依次套接有前定位机构、两个拨叉和后定位机构,并通过前定位机构和后定位机构固连在壳体上部的同轴通孔中,两个拨叉置于壳体内;前输入轴套接与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前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后输入轴套接与另一个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后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穿装有主动齿轮的轴套通过套接在置于壳体内的前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和后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同时与前输入轴的轴端和后输入轴的轴端固连;输出轴套接从动齿轮,并通过穿装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底部的同轴通孔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圆柱齿轮。所述前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体,定位体套接在操纵杆上,定位体的内部、操纵杆上套接限位轴套,限位轴套上套接弹簧 ,滑套套接在限位轴套上与限位轴套滑动连接,定位环靠近拨叉套接在操纵杆上与滑套端面接触;所述后定位机构与前定位机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前输入轴的支撑套、前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后输入轴的支撑套、后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输出轴的支撑套均为滚动轴承。所述前输入轴与所述套接其上的滑动轴套之间、后输入轴与所述套接其上的滑动轴套之间、主动齿轮与轴套之间、从动齿轮与输出轴之间的固连方式为键或花键连接。本技术双边转向互锁机构,操纵杆一端与前面操纵连杆固连,另一端与后面操纵连杆固连,前定位机构与前面操纵连杆固连的一端对应,后定位机构与后面操纵连杆固连的一端对应,前输入轴与前方向盘传动轴固连,后输入轴与后方向盘传动轴固连,输出轴与转向机输入轴固连,操纵杆上的两个拨叉带动分别固连的滑动轴套产生联动,只能确保一端输入轴和输出轴连接进行操作,另一端输入轴没有和输出轴连接而操作无效。工作时,如果需要前面操纵,推动操纵杆,后定位机构确保将拨叉及固连的滑动轴套推至前输入轴与轴套连接的位置,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使双边转向互锁机构连接为前面操纵,后面操纵无效。如果需要后面操纵,拉动操纵杆,前定位机构确保将拨叉及固连的滑动轴套拉至后输入轴与轴套连接的位置,带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使双边转向互锁机构连接为后面操纵,前面操纵无效。具有结构简单、互锁控制而一侧操纵转向、适应巷道安全驾驶要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前操纵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后操纵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前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纵杆,2前定位机构,3拨叉,4主动齿轮,5滑动轴套,6后定位机构,7后输入轴,8从动齿轮,9输出轴,10前输入轴,11限位轴套,12弹簧,13滑套,14定位环,15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 图4,一种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它包括壳体、操纵杆1、前输入轴10、后输入轴7、主动齿轮4、输出轴9和从动齿轮8,所述壳体上部、中间和底部各设置一组同轴通孔;操纵杆I上依次套接有前定位机构2、数量为两个的拨叉3和后定位机构6,并通过前定位机构2和后 定位机构6固连在壳体上部的同轴通孔中,数量两个的拨叉3置于壳体内;前输入轴10套接与拨叉3固连的滑动轴套5,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前定位机构2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后输入轴7套接与另一个拨叉3固连的滑动轴套5,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后定位机构6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穿装有主动齿轮4的轴套15通过套接在置于壳体内的前输入轴10轴端的支撑套和后输入轴7轴端的支撑套同时与前输入轴10的轴端和后输入轴7的轴端固连;输出轴9套接从动齿轮8、与转向机输入轴固连,并通过穿装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底部的同轴通孔中,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8啮合,所述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8均为圆柱齿轮。所述前定位机构2包括定位体,定位体套接在操纵杆I上,定位体的内部、操纵杆I上套接限位轴套11,限位轴套11上套接弹簧12,滑套13套接在限位轴套11上与限位轴套11滑动连接,定位环14靠近拨叉3套接在操纵杆I上与滑套13的端面接触;所述后定位机构6与前定位机构2结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前输入轴10的支撑套、前输入轴10轴端的支撑套、后输入轴7的支撑套、后输入轴7轴端的支撑套、输出轴9的支撑套均为滚动轴承。所述前输入轴10与滑动轴套5之间、后输入轴7与滑动轴套5之间、主动齿轮4与轴套15之间、从动齿轮8与输出轴9之间的固连方式为键或花键连接。本技术双边转向互锁机构,操纵杆I 一端与前面操纵连杆固连,另一端与后面操纵连杆固连,前定位机构2与前面操纵连杆固连的一端对应,后定位机构6与后面操纵连杆固连的一端对应,前输入轴10与前方向盘传动轴固连,后输入轴7与后方向盘传动轴固连,输出轴9与转向机输入轴固连,操纵杆I上的两个拨叉3带动分别固连的滑动轴套5产生联动,只能确保一端输入轴和输出轴9连接进行操作,另一端输入轴没有和输出轴9连接而操作无效。本实施例为前面操纵,前输入轴10与滑动轴套5之间、后输入轴7与滑动轴套5之间、主动齿轮4与轴套15之间的固连方式为花键连接,从动齿轮8与输出轴9之间的固连方式为键连接,工作时,推动操纵杆I,后定位机构6确保将拨叉3及固连的滑动轴套5推至前输入轴10与轴套15连接的位置,带动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8啮合,使双边转向互锁机构连接为前面操纵,后面操纵无效。如果需要后面操纵,拉动操纵杆1,前定位机构2确保将拨叉3及固连的滑动轴套5拉至后输入轴7与轴套15连接的位置,带动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8啮合,使双边转向互锁机构连接为后面操纵,前面操纵无效。具有结构简单、互锁控制而一侧操纵转向、适`应巷道安全驾驶使用要求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操纵杆、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上部、中间和底部各设置一组同轴通孔;操纵杆上依次套接有前定位机构、两个拨叉和后定位机构,并通过前定位机构和后定位机构固连在壳体上部的同轴通孔中,两个拨叉置于壳体内;前输入轴套接与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前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后输入轴套接与另一个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后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穿装有主动齿轮的轴套通过套接在置于壳体内的前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和后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同时与前输入轴的轴端和后输入轴的轴端固连;输出轴套接从动齿轮,并通过穿装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边转向互锁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操纵杆、前输入轴、后输入轴、主动齿轮、输出轴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上部、中间和底部各设置一组同轴通孔;操纵杆上依次套接有前定位机构、两个拨叉和后定位机构,并通过前定位机构和后定位机构固连在壳体上部的同轴通孔中,两个拨叉置于壳体内;前输入轴套接与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前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后输入轴套接与另一个拨叉固连的滑动轴套,并通过套接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中间与后定位机构同侧的同轴通孔中,一端置于壳体中间,穿装有主动齿轮的轴套通过套接在置于壳体内的前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和后输入轴轴端的支撑套同时与前输入轴的轴端和后输入轴的轴端固连;输出轴套接从动齿轮,并通过穿装的支撑套固连在壳体底部的同轴通孔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圆柱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渊范建军王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凯陆捷防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湖南省益阳市联通] 2014年12月05日 11:25
    这是一个三相电机正反转电路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