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1532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上端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滑柱下端沿周边至少开设有两个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配合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铰接在壳体上的曲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杠杆的另一端构成抓取部;所述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还包括可以控制机械手进行抓取运动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可方便的从工件外部或内部夹持抓取工件,无需更换零部件,工作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夹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及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加工、搬运、装配等工业中,有很多工位需要对待加工的工件进行抓取操作,这些操作一般要求动作灵活、简单可靠、重复性大,针对这些要求,机械手作为一种抓取装置已经开始被广泛的使用在工业生产中。机械手能模仿人手和臂的动作功能,用以按照固定的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者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它可以代替人进行繁重劳动从而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也能在有害环境下工作从而保护人身安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业等部门。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手部是用来抓取工件的部件,根据被抓取物体的形状、尺寸、重量等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或吸附性;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取物体的位置和姿势;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机械手的控制,来完成特定动作,同时接受机械手上各部件反馈的信息,形成稳定的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核心通常是由单片机或dsp等微控芯片构成,通过对其编程实现所需要功能。目前,一般的机械手的手部通常都是使用一套杠杆抓取机构从物工件外部抓取工件,当需要从工件内部抓取工件时,就需要更换另一套杠杆抓取机构,因此,一般的机械手抓取装置不仅成本较高,结构复杂,而且更换不方便,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使用该装置,可方便的从工件外部或内部夹持抓取工件,工作效率较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滑柱,所述滑柱上端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滑柱下端沿周边至少开设有两个径向孔,所述径向孔内配合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铰接在壳体上的曲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杠杆的另一端构成抓取部;所述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还包括可以控制机械手进行抓取运动的控制机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并被所述活塞分隔成上、下腔,所述活塞下部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经销钉与所述滑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下腔经电磁阀分别与动力源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源为气压动力源或液压动力源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曲杠杆经铰支轴与所述壳体铰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及控制系统。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动力机构通电提供动力时,动力源通过电磁阀向缸内的下腔内输出气压或者液压,推动活塞及活塞杆向上运动,可带动滑柱向上滑动,滑柱向上滑动的同时使得设置于滑柱的径向孔内的滚轮滚动,滚轮滚动带动曲杠杆绕着铰支轴逆时针转动,曲杠杆的抓取部便由外向内运动从而抓取住工件的外表面,实现工件外部的夹持抓取动作。当动力机构向缸内的上腔内输出气压或者液压时,推动活塞、活塞杆及滑柱向下滑动,滚轮在滑柱的径向孔内滑动带动曲杠杆沿铰支轴顺时针方向转动,曲杠杆的抓取部便可由内向外转动从而抓取工件的内表面,实现工件内部的夹持抓取动作。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通过在抓取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滑柱,滑柱上端连接动力机构,下端开设有径向孔,径向孔内设置滚轮,滚轮与曲杠杆铰接,曲杠杆与壳体铰接,当动力机构驱动滑柱上下滑动时,即可带动滚轮在径向孔内内外滚动,从而带动曲杠杆由外向内转动或由内向外转动,方便的实现对工件外表面或内表面的夹持抓取;2.本技术只需改变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方向,即可实现对工件的内外夹持,较之以往无需更换零部件,较为方便;3.本技术无需更换零部件即可方便的实现工件的内外夹持,工作效率较高;4.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易于实现,适合推广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外部抓取工件时的抓取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一中外部抓取工件时的松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部抓取工件时的抓取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部抓取工件时的松开状态示意图。其中:1、壳体;2、滑柱;3、径向孔;4、滚轮;5、曲杠杆;6、缸体;7、活塞;8、活塞杆;9、电磁阀;10、铰支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4所示,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一壳体1,所述壳体内设有滑柱2,所述滑柱2上端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滑柱2下端沿周边至少开设有两个径向孔3,所述径向孔3内配合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与经铰支轴10铰接在壳体I上的曲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杠杆5的另一端构成抓取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缸体6,所述缸体6内设有活塞7并被所述活塞7分隔成上、下腔,所述活塞7下部设有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8下端经销钉与所述滑柱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下腔经电磁阀9分别与动力源连接,所述动力源为气压动力源;所述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还包括可以控制机械手进行抓取运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具体参见图1所示,装置由外部抓取工件动作时,电磁阀通电导通,气压动力经电磁阀进入缸体的下腔内,推动活塞及活塞杆向上运动,活塞杆进而带动滑柱向上滑动,由于滑柱的下端开设有两个径向孔,其内部以适当简间隙配合设有滚轮,该滚轮与曲杠杆铰接,滑柱向上滑动的同时,滚轮在径向孔内由内向外滚动,带动曲杠杆绕着铰支轴逆时针转动,曲杠杆的抓取部由外向内进而夹持住工件的外表面,实现工件外表面的抓取动作;参见图2所示,当工件被抓取后,机械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动,将抓取住的工件传送到指定位置,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动作,气压动力进入缸体的上腔,推动活塞杆及滑柱向下滑动,使得曲杠杆顺时针转动,从而在指定位置松开工件,工件进入后续的加工动作。参见图3所示,装置由内部抓取工件动作时,无需对装置进行更换零部件,只需要改变气压动力输入顺序,气压动力先有电磁阀进入缸体的上腔,推动活塞、活塞杆及滑柱向下滑动,滑柱下端的滚轮在径向孔内由外向内滚动,带动曲杠杆绕着铰支轴顺时针转动,曲杠杆的抓取部由内向外抓取工件,实现工件内表面的抓取动作;参见图4所示,当工件被抓取后,机械手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动,将抓取住的工件传送到指定位置,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动作,气压动力进入缸体的下腔,推动活塞杆及滑柱向上滑动,使得曲杠杆逆时针转动,从而在指定位置松开工件,工件进入后续的加工动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 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一壳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内设有滑柱(2),所述滑柱(2)上端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滑柱(2)下端沿周边至少开设有两个径向孔(3),所述径向孔(3)内配合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与铰接在壳体(I)上的曲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杠杆(5)的另一端构成抓取部;所述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还包括可以控制机械手进行抓取运动的控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滑柱(2),所述滑柱(2)上端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滑柱(2)下端沿周边至少开设有两个径向孔(3),所述径向孔(3)内配合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与铰接在壳体(1)上的曲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杠杆(5)的另一端构成抓取部;所述可内外夹持的机械手抓取装置还包括可以控制机械手进行抓取运动的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娣黄颖钟康民刘勇涛张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