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无人飞行器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379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构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使用了涵道系统、共轴式反转螺旋桨设计和升力系统与推力系统并用三种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了传统飞行器的低速飞行性能,同时机体外形还可提供20%的升力,增加蹼式平尾用于提高直升机的垂直方向和航向稳定性。该设计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自主研制的空白,产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且达到了相当的稳定性。适应性好。整机各项技术的成熟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构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国产微小型低速无人飞行器产品中,一般以航空模型居多,且多为传统构型或原型机的缩比模型,不能加载其它设备并执行特殊任务。同时,涵道系统、共轴式反转螺旋桨等较新兴技术在该领域内应用也不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速度更快、飞行动作更机动灵活、应用领域更广泛的微小型低速无人飞行器。 技术方案:一种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构型,包括机身结构1、升力系统2、推力系统3、动力系统4,机身结构I包括主机身11、后机身12和底部的缓冲着陆垫13 ;机身结构I的正中气动焦点位置设置有主升力涵道14,升力系统2安装于主升力涵道14中,包括上下两组共轴桨叶21 ;所述推力系统3包括中央后推进器31和左后推进器32及右后推进器33,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发动机41、油箱42以及传动系统43,发动机41位于后机身中部,油箱42填充了主机身11的空腔区。所述机身结构I采用中空式结构,设置有翼稍浮筒15。所述中央后推进器31设置有尾流变向圈31a。所述后机身1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鳍形垂尾12a及踐式平尾12b。所述上下两组共轴桨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小型无人飞行器构型,包括机身结构[1]、升力系统[2]、推力系统[3]、动力系统[4],其特征在于,机身结构[1]包括主机身[11]、后机身[12]和底部的缓冲着陆垫[13];机身结构[1]的正中气动焦点位置设置有主升力涵道[14],升力系统[2]安装于主升力涵道[14]中,包括上下两组共轴桨叶[21];所述推力系统[3]包括中央后推进器[31]和左后推进器[32]及右后推进器[33],所述动力系统[4]包括发动机[41]、油箱[42]以及传动系统[43],发动机[41]位于后机身中部,油箱[42]填充了主机身[11]的空腔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莉莉武金祥闫冰姜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