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底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56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8:21
车身底板构造(10)的右底板车架(38)的后端部(38a)与中央横梁(33)连结,并由右底板车架(38)及前底面板(47)形成闭合截面部位(48)。右底板车架(38)的车架紧固部(66)通过紧固螺栓(58)而紧固在中央横梁(33)的底部(43),在车架紧固部(66)的车宽方向内外侧突出有线状加强筋(71)。通过使线状加强筋(71)向下方突出,车架紧固部(66)形成为相对于线状加强筋(71)凹下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底板构造,底板车架的后端部与横梁连结、且由底板车架及底面板形成闭合截面部位。
技术介绍
在车身底板构造中,左右的底板车架分别从左右的前侧车架(front side frame)的后端部向车身后方延伸,延伸出的底板车架的后端部与横梁连结。该底板车架通过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壁、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壁及底部而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通过载置底面板,与底板车架一起形成为闭合截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车身底板构造中,存在截面大致U字状的底板车架被划分成前底板车架及后底板车架这两部分的情况。在组装该车身底板构造时,首先,将后底板车架点焊在横梁单体上。接下来,在组装横梁时,将后底板车架点焊在底面板上并使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与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重合。通过使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与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重合,前后的底板车架连结而形成底板车架。将该底板车架结合在底面板上,并由底板车架及底面板形成闭合截面。但是,在使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与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重合后,难以通过点焊将重合的部位结合。因此,在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预先结合焊接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来紧固重合的部位。在像这样通过螺栓和螺母来紧固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及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的情况下,从前底板车架向后底板车架输入的载荷集中于通过螺栓和螺母而被紧固的部位。通常认为当载荷集中于通过螺栓和螺母而被紧固的部位时,前后的底板车架的底部以通过螺栓和螺母而被紧固的部位为中心而弯曲变形。因此,在通过螺栓和螺母来紧固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及前底板车架的后端部的情况下,需要对从前底板车架向后底板车架高效地传递载荷的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高效地将载荷从前底板车架向后底板车架传递,能够利用横梁良好地阻止传递至后底板车架的载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13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底板构造,能够高效地将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向车身后方作用的载荷从底板车架传递至横梁,并利用横梁良好地阻止传递来的载荷。技术方案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车身底板构造,包括:前侧车架;底板车架,其从所述前侧车架的后端部向车身后方延伸;横梁,其与所述底板车架的后端部连结;底面板,与所述横梁连结的所述底板车架通过车宽方向内外侧的侧壁及底部而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所述底面板载置在截面大致U字状的所述底板车架上;和闭合截面部位,其通过将所述底面板载置在所述底板车架上而由所述底板车架及所述底面板形成,所述底板车架包括:紧固部件,其在所述后端部中的所述底部与所述横梁的底部重合的状态下进行紧固;和线状加强筋,其在通过所述紧固部件而被紧固的车架紧固部的车宽方向内外侧向下方突出,通过使所述线状加强筋向下方突出,所述车架紧固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线状加强筋凹下的状态。技术方案2为,优选的是,所述线状加强筋沿所述底板车架的棱线形成。技术方案3为,优选的是,所述线状加强筋具有比所述紧固部件的头部更向下方突出的底部。技术方案4为,优选的是,所述线状加强筋设置在从所述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全长范围内。技术方案5为,优选的是,所述底面板具有在所述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部位处向下方突出的板加强筋,所述板加强筋从所述线状加强筋的后端部向车身后方连续地延伸。技术方案6为,优选的是,通过使所述底板车架从下方与所述底面板及所述横梁重合,所述横梁被所述底板车架及所述底面板夹入,所述底板车架的所述车宽方向内外侧的侧壁通过点焊而结合在所述底面板上,所述底板车架的所述后端部中的所述底部通过所述紧固部件而紧固在所述横梁的底部。技术方案7为,优选的是,所述紧固部件为螺栓,紧固所述螺栓的螺母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底部外表面。技术方案8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底板车架中的所述线状加强筋之间,形成有向所述紧固部件的头部延伸的线状中央加强筋。技术方案9为,优选的是,所述车架紧固部形成在与所述横梁的底部相当的部位。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使底板车架的后端部中的底部与横梁的底部重合并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在车架紧固部的车宽方向内外侧使线状加强筋向下方突出。像这样,通过在车宽方向内外侧使线状加强筋突出,能够通过线状加强筋来加强车架紧固部。因此,当在底板车架的前端部作用有朝向车身后方的载荷时,能够高效地将作用的载荷传递至车架紧固部。而且,能够高效地将传递至车架紧固部的载荷从车架紧固部经由螺栓传递至横梁。由此,能够使经由螺栓而高效传递来的载荷分散至横梁,从而能够良好地阻止载荷。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使线状的加强筋沿底板车架的棱线形成。底板车架的棱线是对于车身前后方向的载荷而刚性高的部位。通过使线状加强筋沿该刚性高的棱线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线状加强筋的刚性。由此,当在底板车架的前端部作用有朝向车身后方的载荷时,能够更为高效地将作用的载荷从车架紧固部经由螺栓传递至横梁。在多种车辆中,存在底板车架不与底面板结合的车种。在该车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线状加强筋沿棱线形成来提高线状加强筋的刚性,从而通过线状加强筋高效地传递作用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的载荷。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使线状的加强筋的底部设置在比螺栓的头部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以螺栓的头部不会从车宽方向内外侧的线状加强筋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将螺栓的头部收纳在车宽方向内外侧的线状加强筋之间。由此,能够通过车宽方向内外侧的线状加强筋来保护螺栓的头部。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将线状的加强筋设置在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全长范围内。因此,能够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平坦地形成底板车架的底部。由此,能够得到对在底板车架的底部流动的空气进行整流的效果。另外,通过将线状加强筋设置在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到后端部的全长范围内,能够通过线状加强筋更为高效率地传递作用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的载荷。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底面板中的、横梁的车身后方的部位处使板加强筋向下方突出。而且,使该板加强筋从线状加强筋的后端部向车身后方连续地延伸。通常情况下,在车身底板构造中,沿车身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横梁。即,除通过螺栓而紧固底板车架的底部的横梁以外,在横梁的后方还设有其他横梁(以下称作“后横梁”)。因此,通过使板加强筋向车身后方延伸,能够使板加强筋介入于线状加强筋的后端部与后横梁之间。因此,能够高效地将作用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的载荷从车架紧固部经由螺栓传递至中央横梁,并且能够将残余载荷经由板加强筋传递至后横梁。因此,能够使作用于底板车架的前端部的载荷分散至两根横梁从而更为良好地阻止载荷。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点焊将底板车架的车宽方向内外侧的侧壁结合在底面板上,并通过螺栓将底板车架的底部紧固在横梁的底部。通常情况下,通过将横梁结合在底面板上,由横梁及底面板形成闭合截面部位。因此,难以通过点焊将底板车架的底部结合在横梁的底部。因此,通过螺栓将底板车架的底部紧固在横梁的底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底板车架的底部安装在横梁的底部,从而能够提高车身底板构造的组装性。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紧固螺栓的螺母设置在横梁的底部外表面,能够使螺母从底部向下方突出。为了将从底部突出的螺母收纳在底板车架内,使底板车架的底部从横梁底部向下方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能够确保由底板车架的后端部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原重人小南馆正美白鞘正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