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蔗黄锈病菌的PCR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体系建立和PCR扩增产物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要的DNA用量少的特点;与常规的根据病菌培养后的孢子形态特征鉴定或根据田间种植后病害表型症状鉴定的方法相比,具有实用性好、准确性高和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为甘蔗黄锈病菌的鉴定,提供了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体系,可用于田间甘蔗黄锈病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对我国抗黄锈病甘蔗育种和抗黄锈病甘蔗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蔗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甘鹿黄锈病(Sugarcane orange rust disease)属真菌性病害,由属于屈恩柄锈菌的甘鹿黄锈病菌引起。病原菌可经由风快速传播,然后通过气孔侵入,造成感病品种蔗茎产量和蔗糖分的损失。与甘蔗褐锈病不同,甘蔗黄锈病在春季更流行,适宜的环境条件更利于病害发展,例如温暖湿润的夏季和凉爽的秋季。甘蔗黄锈病主要危害甘蔗叶片,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病斑在叶片正背两面产生长2 10 ram的橙黄色夏孢子堆,因此称为黄锈病。危害症状最初较轻,病斑不明显,随病斑扩大,拉长的黄色病斑留下浅黄绿色晕圈,且颜色由桔色发展到橙棕色。与一般的褐锈病不同,桔色锈斑从来不会发展为暗褐色。锈病脓包在叶表成团发生,且大多发生在低层叶片表面,病斑多在叶片基部。控制甘蔗黄锈病发生的首要措施为培育和栽种抗黄锈病甘蔗品种,在此过程中,如何检测目标甘蔗品种中是否含有甘蔗黄锈病菌以及检测的的效率和准确性与甘蔗抗黄锈病育种的进程和效果密切相关。目前,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判断种茎是否带菌一种是采用分离培养技术,在建立纯培养物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物所产生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屈恩柄锈菌夏孢堆叶背生,长0.5 I _,表皮破裂时散出肉桂色粉状物。夏孢子卵圆形,表面具刺,浅黄色,大小25 42X17 25 ( μ m),壁厚I. 5 2.5 μ m,赤道上有4个芽孔。冬孢子堆黑色,冬孢子长椭圆形,顶端圆或平,深褐色,大小30 56X15 22 ( μ m),壁厚2 4. 5 μ m,具一隔膜,柄短,黄褐色;另一种是基于该病害表型症状,因为甘蔗受黄锈病菌侵染后,病害症状表现为黄色病斑,拉长的病斑留下浅黄绿色晕圈,且颜色由桔色发展到橙棕色,且桔色锈斑从来不会发展为暗褐色,因此,可以采用种茎种植后,观察是否发生甘蔗黄锈病判断待检测甘蔗品种是否含有黄锈病菌。但是,上述的第一种方法由于分离培养以及最终建立纯培养物需要时间长,加上分离过程杂菌污染等,都会影响分离效果,检出效率不高;第二种方法则由于甘蔗、环境条件和病原菌三者之间的互作,可能导致即使种茎中存在该病原,病害也不一定会发生的现象,只有三个因素都具备,病害才能发生,因此,田间基于诱发的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结果难以预料,而且还存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的鉴定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以及耗时长达几个月等逆势。显然,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法,对于判断种茎是否带菌是不适用的,急需建立一种能够实现“快速”与“准确”目标要求的甘蔗黄锈病菌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田间甘蔗黄锈病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体系建立和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其特征在于 1、PCR检测体系的建立PCR扩增体系为总体积25μ 1,内含2. 5 μ I IOXPCR缓冲液,2. 5 μ I 25 mmol/L MgCl2,0. 5 μ I 10 mmol/L dNTP,10 μ mol/L 的检测引物 PCR-F和 PCR-R 各 I. O μ 1,I. 25 U Taq DNA Polymerase, 20-30 ng 基因组 DNA,ddH20 补足到 25μ I ; PCR 扩增程序如下94 0C 4 min ;94 °C I min, 56 °C 45 S,72 °C I min,35 个循环;72 °C 8 min ;所述 10XPCR缓冲液组成成分为 100 mmol/L pH8. 5 Tris_HCl,500 mmol/L KCl 和 15 mmol/L MgCl2 ;所述检测引物如下PCR-F :5’-CACATCAAGGAAGGTGTTACCT-3',PCR-R :5’-GAGCCACAATTAAGTGCACTCT-3’ ; 2、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PCR扩增图谱中,在分子量为525bp的位置出现DNA条带,为甘蔗黄锈病菌存在的标志。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要的DNA用量少的特点;与常规的根据病菌培养后的孢子形态特征鉴定或根据田间种植后病害表型症状鉴定的方法相比,具有实用性好、准确性高和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I、实用性好直接从待检测甘蔗品种中检测甘蔗黄锈病菌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在甘蔗品种及其种质资源交换过程中,甘蔗黄锈病菌的检测方法是根据病菌培养物所产生孢子的形态特征鉴定或根据田间种植后病害表型症状鉴定,无法满足快速检疫的需要。为了使我们的检疫方法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我们采用直接从待检测甘蔗品种中提取DNA后直接进行PCR扩增,可在5 6小时内完成对甘蔗黄锈病菌的检测。因此本方法大大提闻了检测的效率。2、准确性高传统的甘蔗黄锈病菌检测技术是根据病原物孢子的形态特征或者根据田间种植后病害表型症状鉴定来确定检疫对象,无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很难区分形态相似种或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准确性不高;同时,形态学检测在近缘菌内的不同种之间可区别的特征较少,有些甚至没有什么差异,同时还需要判断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方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本专利技术根据甘蔗黄锈病菌的特异性序列,选择甘蔗黄锈病菌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根据变异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比较,为病原菌的检测和鉴定提供准确的靶标位点。经过与甘蔗黄锈病菌以及其它不同植物中近缘病原菌的比较,该引物的准确率高。3、操作简便快速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提取待检测植株DNA、PCR扩增和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判定检测结果,无须对病原菌进行培养或田间种植鉴定,一般检测过程可在5 6小时完成。本专利技术为甘蔗黄锈病菌的鉴定,提供了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体系,可用于田间甘蔗黄锈病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对我国抗黄锈病甘蔗育种和抗黄锈病甘蔗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I为使用甘蔗PCR-F和PCR-R检测引物鉴定6个待检测甘蔗品种是否受甘蔗黄锈病菌侵染(即是否含有甘蔗黄锈病菌)的PCR扩增图谱。其中各泳道中,M代表分子量标准;(代表以水作为模板的空白对照;P代表对应甘蔗品种中含有甘蔗黄锈病菌#代表对应甘蔗品种中不含甘蔗黄锈病菌;1_6代表6个甘蔗品种。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I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 甘蔗黄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基因组DNA的提取 (1)取5克待检测甘蔗植株的叶片组织,置研钵,加入液氮磨碎成粉末,并在解冻前转入50 ml的离心管中; (2)加入15ml,65 °C预热的SDS提取液,混匀后在65 1水浴保温40 min ; (3)加8 ml 3 mol/L KAC 混匀后,冰浴 30 min ; (4)25000 g,4 °C离心,20 min ;收集上清液,并加入12 ml于4 1预冷的异丙醇; (5)-20°C放置30 min后,钩出漂浮在液面的DNA,置于一干净的I. 5 ml离心管中,晾干后加入750 μ I TE溶液;加等体积的平衡饱和酚,摇匀,12000 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蔗黄锈病菌的PCR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体系建立和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其特征在于:?(1)PCR检测体系的建立:PCR扩增体系为总体积25?μl,内含2.5?μl?10×PCR缓冲液,2.5?μl?25?mmol/L?MgCl2,0.5?μl?10?mmol/L?dNTP,10?μmol/L?的检测引物PCR?F和PCR?R各1.0?μl,1.25?U?Taq?DNA?Polymerase,20?30?ng基因组DNA,ddH2O补足到25?μl;?PCR扩增程序如下:94?℃?4?min;94?℃?1?min,56?℃?45?s,72?℃?1?min,35个循环;72?℃8?min;所述10×PCR缓冲液组成成分为100?mmol/L?pH8.5?Tris?HCl,500?mmol/L?KCl和15?mmol/L?MgCl2;所述检测引物如下:?PCR?F:5“?CACATCAAGGAAGGTGTTACCT?3′,PCR?R:5“?GAGCCACAATTAAGTGCACTCT?3“;(2)PCR扩增产物的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PCR扩增图谱中,在分子量为525?bp的位置出现DNA条带,为甘蔗黄锈病菌存在的标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友雄,许莉萍,黄宁,郭晋隆,高世武,罗俊,袁照年,陈如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