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8194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包括:(1)一个基因芯片,其上带有:(i)核苷酸序列探针,至少是一个选自SEQIDNos:1-26和与SEQIDNos:1-26互补的序列;(ii)标记有生物素点的DNA序列,序列为SEQIDNo.27;(2)各种引物,分别选自SEDIDNo.28-29、SEDIDNo.30-31、SEDIDNo.32-37、SEDIDNo.38-43。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试剂盒,可实现同步联合检测、提高检测特异性、降低成本、缩短检测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领域,具体是一种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耳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先天性疾病,它可以由单一基因突变或不同基因的复合突变引起,也可由环境因素(如医疗因素,环境暴露,创伤,药物等)或基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而致。在世界范围内,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I名先天性耳聋患儿,50%患儿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统计,中国6000万残疾人口中2100万为听力残疾者。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研究表明,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也是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 致病。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相当一部分遗传性耳聋仅由为数不多的基因突变引起,GJB2(间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3 (间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protein, beta 3)、SLC26A4 (Solute carrier family 26, member 4)和 mtDN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是我国遗传性耳聋患者所涉及的主要基因。从临床的流行病学统计来看,除少数人群外,GJB2是最常见的耳聋疾病相关基因,约50%的遗传性学语前性NsHL与GJB2有关。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临床表型亦较复杂,从遗传方式上看,既可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看,临床表现为轻度直至深度耳聋都可能与GJB2基因突变相关。GJB2基因是第一个被定位和证实的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其中35delG、176del、235delC、299delAT,被认为是该基因上较常见的突变位点。GJB3基因在中国被克隆,它定位于人类染色体lp33 - p35,编码有270个氨基酸的连接蛋白31 (connexin31)0 GJB3和GJB2 —样,都能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SLC26A4基因由2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种穿膜蛋白pendrin,后者主要在甲状腺、内耳和肾脏表达。在中国,由前庭导水管扩大或前庭导水管扩大伴Mondini畸形导致的听力障碍中最常见的SLC26A4基因突变是IVS7-2A>G,其次可见A2168G,C1229T等,这些基因的检测是耳聋的重要基因筛查项目。除核基因外,线粒体基因突变也可导致综合征型或非综合征型耳聋。由于线粒体位于细胞质内,其突变所致疾病的传递方式呈母系遗传。线粒体DNA突变是造成母系遗传性耳聋最重要的分子遗传基础,其中,小核糖亚体RNA上两个突变位点A1555G与C1494T是被我国学者认为与氨基糖普类药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相关的突变类型。由于导致语前聋的环境因素的存在,有时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遗传性聋,同时耳蜗结构复杂,耳聋听力表现难以区分,常规的电生理检测或生化检测均不能从病因学上给出满意的解释。这一切,都决定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病因学分析方法之一。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做到早发现,这对于语前聋患者尤为重要,可以尽早利用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防止患儿变哑,对于语后聋患者,可以部分预测以后发病的风险和发病的年龄阶段,从而尽早预防,并对患者的婚配、生育提供遗传信息。基因检测比传统检查拥有更高的准确性、更远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们面对耳聋从只能患病后被动治疗,而转为可以提前主动的预防和干预。遗传性耳聋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至少有100个,这给临床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传统基因诊断方法包括酶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 hpolymorphism, RFL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otography, DHPLC),直接测序等。这些传统方法或者不能定性,或者耗时费力、所需设备和耗材昂贵,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难以同时对不同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以实现临床快速检测或大规模人群筛查。伴随基因组计划出现和发展的基因芯片技术,具有的高效平行检测特点,与耳聋基因高遗传异质性的特点相契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耳聋基因检测工具。Siemering等发表文章指出,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芯片(ASO)对遗传性耳聋基因进行检测,检 测结果准确可靠,但应用该方法完成整个检测需要2d时间;Gardner等和Cremers等相继报道了芯片微测序方法进行耳聋突变位点检测的进展,采用该方法完成检测需要6d,但由于需要四色荧光芯片扫描仪进行检测,如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技术(allele-specific PCR-based universal array, ASPUA),该芯片可在 5h 之内完成导致遗传性耳聋的4种常见基因(GJB2,GJB3, 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共13个位点的检测。但是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制作流程复杂,要求的精密度高,普通实验室难以满足,配套分析软件不统一等,而且由于刚刚步入产业化,价格偏贵,这些缺点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达到临床快速检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简单、快速和准确地联合检测mtDNA、GJB2、GJB3和SLC26A4基因的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包括 (I)一个基因芯片,其上带有 (i)四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tDNA、GJB2、GJB3和SLC26A4)的13个突变位点及其正常对照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探针(共26条探针),其中探针至少是一个选自SEQ ID Nos :1-26和与SEQ ID Nos 1-26互补的序列,探针序列如下名称序列序列号 1494 PNCGTCACCCTCCTCAAGSEQ ID NO. I 1555 PNAGAGGAGACAAGTCGTAAC SEQ ID NO. 2 7445 PN ACATAAAATCTAGACAAAAAAGGA SEQ ID NO. 3 12201 PNGACCCCTTATTTACCGAGAA SEQ ID NO. 4 G2-35 PNGTTCACACCCCCCAGGA SEQ ID NO. 5 G2-155 PNGGTGTTGCAGACAAAGTCG SEQ ID NO. 6 G2-176 PNGCACACGTTCTTGCAGCC SEQ ID NO. 7G2-235 PNAGCTGCAGGGCCCATASEQ ID NO. 8 G2-299 PNTTCTTCTCATGTCTCCGGTSEQ ID NO. 9 G3-538 PNACATTGCCCGACCTACSEQ ID NO. 10 IVS7-2 PNGTTTTATTTCAGACGATAATTGCSEQ ID NO. 11 1229 PNCTGCTCTTTCCCGCACGGSEQ ID NO. 12 2168 PNCGGTCCATGATGCTATA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包括:(1)一个基因芯片,其上带有:(i)四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13个突变位点及其正常对照互补的核苷酸序列探针,其中探针至少是一个选自SEQ?ID?Nos:1?26和与SEQ?ID?Nos:1?26互补的序列;(ii)?标记有生物素点的DNA序列,用于监控杂交是否成功,序列为SEQ?ID?No.27;(2)各种引物,用于扩增临床样本中的DNA序列,其中GJB2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的DNA序列选自SED?ID?No.28?29,GJB3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的DNA序列选自SED?ID?No.30?31,SLC26A4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的DNA序列选自SED?ID?No.32?37,mtDNA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的DNA序列选自SED?ID?No.38?4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娟娟谢龙旭李烈军
申请(专利权)人: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