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MOSFET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具有背栅的MOSFET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技术的ー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尺寸按比例縮小,以提高集成度和降低制造成本。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随着MOSFET的尺寸减小会产生短沟道效应。随着MOSFET的尺寸按比例縮小,栅极的有效长度减小,使得实际上由栅极电压控制的耗尽层电荷的比例減少,从而阈值电压随沟道长度减小而下降。Yan 等人在"Scaling the Si MOSFET : From bulk to SOI to bulk" (IEEETrans. Elect. Dev. ,Vol. 39,p. 1704,1992 年 7 月)中提出,在 S0M0SFET 中,通过在氧化物 埋层的下方设置接地面(即接地的背柵)抑制短沟道效应。然而,上述具有背栅的SOI MOSFET在工作中必须接地或偏置于预定的电位,从而需要额外的芯片面积用于提供背栅的电接触,例如用于形成额外的通道和布线。因此,在MOSFET中,仍然期望在提供背栅的同时减小晶片占用面积(foot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SFET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SOI晶片,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半导体衬底、第一绝缘埋层、第一半导体层、第二绝缘埋层和第二半导体层;在第一半导体层中形成背栅;在第二半导体层中形成源/漏区;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栅极;以及提供源/漏区、栅极和背栅的电连接,其中,背栅仅位于源/漏区中的一个及沟道区下方,而没有位于源/漏区中的另一个下方,并且提供电连接包括提供背栅和源/漏区中的所述一个的公共的导电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珑,梁擎擎,尹海洲,骆志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