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inFET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8971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FinFET制造方法,包括:一种FinFET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第一衬底(100);b.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穿通阻挡层(120);c.在所述衬底(100)上形成第二衬底(130);d.对所述第一衬底(100)和第二衬底(130)进行刻蚀,形成鳍片(200);e.在所述鳍片(200)两侧的衬底上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300);f.在所述鳍片(200)两端的部分分别形成源区、漏区,在所述鳍片中部的沟道区上方形成栅极结构(50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降低了沟道穿通效应影响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工艺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技术背景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尺寸按比例缩小,出现了阈值电压随沟道长度减小而下降的问题,也即,在半导体器件中产生了短沟道效应。为了应对来自半导体涉及和制造方面的挑战,导致了鳍片场效应晶体管,即FinFET的发展。沟道穿通效应(Channel punch-through effect)是场效应晶体管的源结与漏结的耗尽区相连通的一种现象。当沟道穿通,就使源/漏间的势垒显著降低,则从源往沟道即注入大量载流子,并漂移通过源-漏间的空间电荷区、形成一股很大的电流;此电流的大小将受到空间电荷的限制,是所谓空间电荷限制电流。这种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是与栅压控制的沟道电流相并联的,因此沟道穿通将使得通过器件的总电流大大增加;并且在沟道穿通情况下,即使栅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源-漏间也会有电流通过。这种效应是在小尺寸场效应晶体管中有可能发生的一种效应,且随着沟道宽度的进一步减小,其对器件特性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FinFET中,通常采用对沟道下方的鳍片部分进行重掺杂来抑制沟道穿通效应。目前通用的掺杂方法是离子注入形成所需重掺杂区,然而,离子注入的深度难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FinFET制造方法,包括: a.提供第一衬底(100); b.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穿通阻挡层(120); c.在所述衬底(100)上形成第二衬底(130); d.对所述第一衬底(100)和第二衬底(130)进行刻蚀,形成鳍片(200); e.在所述鳍片(200)两侧的衬底上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300); f.在所述鳍片(200)两端的部分分别形成源区、漏区,在所述鳍片中部的沟道区上方形成栅极结构(5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飞李睿尹海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