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8876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和翻转支撑,支架与翻转支撑之间通过中心螺栓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及优点:减少了减振器、弹簧和摇臂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低成本实现驾驶室与车架柔性连接。结构简化后,使装配快捷,调试容易。满足了低成本和使用方便的需求,逐渐成为弹性悬置的替代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汽驾驶室安装设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重型汽车驾驶室设有前悬置装置,前悬置的左、右两个减震器连接在摇臂杆两端,减震弹簧布置在摇臂杆的中间,减震器连接驾驶室,弹簧安放在车架上。存在着摇臂杆形成杠杆,弹簧处于支点部位,弹簧受力巨大,需要直径粗大的弹簧,占有空间大,设计安装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实现重型汽车驾驶室与车架柔性连接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和翻转支撑,支架与翻转支撑之间通过中心螺栓转动连接。进一步,支架与中心螺栓之间设置有缓冲衬套。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减少了减振器、弹簧和摇臂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低成本实现驾驶室与车架柔性连接。结构简化后,使装配快捷,调试容易。满足了低成本和使用方便的需求,逐渐成为弹性悬置的替代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的右悬置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的左悬置总成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架1、翻转支撑3、驾驶室螺栓4、车架螺栓5、中心螺栓6、缓冲衬套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见图1、图2所示,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1和翻转支撑3,支架1与翻转支撑3之间通过中心螺栓6转动连接。生产装配时,将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分别放置在驾驶室前部下面的左右两边,通过车架螺栓5与车架固定连接起来。翻转支撑3通过驾驶室螺栓4与驾驶室的左、右纵梁连接。这样支架1通过中心螺栓6成为铰接方式,使得翻转支撑3带动驾驶室一起, 能够绕中心螺栓6翻转,从而达到驾驶室减震、抗冲击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室减震、抗冲击的效果,支架1与中心螺栓6之间设置有缓冲衬套7。实际上,就是在支架1和支架2的用于穿过中心螺栓6的通孔内,在装配中心螺栓 6之前压入了缓冲衬套7,起到驾驶室减震效果,保证了驾驶室有足够的舒适性。翻转支撑3上面可以附加设置橡胶块,即是在翻转支撑3与驾驶室之间垫上消震材料,使得驾驶室的减震、抗冲击效果更好。用简单的铰链结构代替复杂的摇臂翻转结构,进而用缓冲衬套7代替了弹簧减振器,实现了驾驶室的缓冲减震。还简化了装配工艺,还降低了安装调试的技术难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减振器、弹簧和摇臂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低成本实现驾驶室与车架柔性连接。结构简化后,使装配快捷,调试容易。满足了低成本和使用方便的需求,逐渐成为弹性悬置的替代品。权利要求1.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1)和翻转支撑(3),支架(1) 与翻转支撑(3)之间通过中心螺栓(6)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与中心螺栓(6)之间设置有缓冲衬套(7)。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和翻转支撑,支架与翻转支撑之间通过中心螺栓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及优点减少了减振器、弹簧和摇臂总成,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低成本实现驾驶室与车架柔性连接。结构简化后,使装配快捷,调试容易。满足了低成本和使用方便的需求,逐渐成为弹性悬置的替代品。文档编号B62D33/10GK102320336SQ20111016065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冯进, 曾采德, 柏世龙, 邓邦维 申请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刚性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纵梁下面的左悬置总成和右悬置总成;其中:左、右悬置总成均包括支架(1)和翻转支撑(3),支架(1)与翻转支撑(3)之间通过中心螺栓(6)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邦维曾采德柏世龙冯进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