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382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保持冰上性能并同时提高雪上性能。该充气轮胎被划分为:在胎冠主沟之间延伸的一条胎冠陆地部、在胎冠主沟和胎肩主沟之间延伸的一对中间陆地部、在胎肩主沟的外侧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胎冠陆地部、中间陆地部以及胎肩陆地部分别包括由被胎冠横沟、中间横沟及胎肩横沟划分的花纹块列。胎冠横沟和至少一侧的中间横沟具有配置在中间横沟形成区域(Mc)内的横向排列配置,该中间横沟形成区域是被从中间横沟的轮胎周向的两侧最突出的最突出位置引出的两条轮胎轴向线(Za、Zb)夹着的区域。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的轮胎周向长度是间距长度的25~50%,并且胎肩横沟形成为不与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改善沟的配置来保持冰上性能并同时提高雪上性能的充气 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提出了各种能够在冰雪路特别是在冰路上发挥优越的行驶性能的无防滑钉 轮胎等充气轮胎。在这种无防滑钉轮胎中,通过在胎面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多个刀槽花纹,从 而成功地在冰路面上获得充分的抓地力。然而,近年希望进一步改善雪上的抓地力。为了获得雪上的抓地力而考虑增加沟 面积,然而这样增加沟面积,存在导致陆地比减少从而降低冰路上的抓地力的倾向。于是,冰路上的抓地力和雪路面的抓地力是二律背反的事情,因此难以两者兼顾。 相关的技术如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013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 胎,其以将胎面部设置的胎冠横沟和中间横沟横向排列配置,并且将胎肩横沟与胎冠横沟 和中间横沟错开位置设置为基本,从而确保冰路上的抓地力并且提高雪路的抓地力。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在轮胎赤道 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和在上述胎冠主沟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 的一对胎肩主沟,从而将上述胎面部划分为在上述胎冠主沟之间延伸的一条胎冠陆地部、 在上述胎冠主沟和上述胎肩主沟之间延伸的一对中间陆地部、在上述胎肩主沟的外侧延伸 的一对胎肩陆地部,上述胎冠陆地部、上述一对中间陆地部以及上述一对胎肩陆地部分别 包括由胎冠横沟、中间横沟以及胎肩横沟划分的花纹块列,上述胎冠横沟和至少一侧的中 间横沟具有在中间横沟形成区域内配置的横向排列配置,上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是被从上 述中间横沟的轮胎周向的两侧最突出的最突出位置引出的两条轮胎轴向线所夹着的区域, 并且上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的轮胎周向长度是间距长度的25 50%,并且上述胎肩横沟 被形成为不与上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相交。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冠 横沟在胎冠主沟处的开口部与上述中间横沟在胎冠主沟处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 一对胎肩横沟均设置在同一中间横沟形成区域内。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上述胎面部是指定了转动方向的方向性花纹,上述中间横沟以朝向上述转动方向 凸出的大致V字状延伸。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各中间陆地部设置一条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间副沟。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上述中间横沟的沿轮胎周向的沟宽度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增大。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冠 横沟以朝向上述转动方向凸出的大致V字状延伸。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上述中间横沟在上述胎肩主沟处的开口部与上述胎肩横沟在上述胎肩主沟处的开 口部的轮胎周向的距离是20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胎冠横沟和中间横沟采用横向排列配置,该横向排列配置,是 配置在由从中间横沟的轮胎周向两侧最突出的最突出位置引出的两条轮胎周向线所夹着 中间横沟形成区域内。于是,通过将胎冠横沟和中间横沟横向排列配置,由此能够在接地压 较高的胎面部中央区域获得较大的雪柱剪断力,从而提高雪上行驶时的驱动和制动所需的 较高的抓地力。另外,上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的轮胎周向长度被设定为上述中间横沟的间距长度 的25 50%。因此,确保中间横沟的间距长度较大,因此不仅在雪上的直行行驶而且能够 在转弯中也获得充分的侧抓地力。此外,胎肩横沟形成为不与上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相交。换言之,胎肩横沟设置为 不与胎冠横沟和中间横沟横向排列而是在轮胎周向上错开位置。因此,不会将雪柱剪断力 集中在轮胎周向的一个位置,而是能够在分散的位置均衡地获得,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雪 上性能。另外,由于防止胎冠横沟和中间横沟与胎肩横沟的间距噪声的重叠,因此能够降低 在干燥路上行驶时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胎冠花纹块列的局部放大的图。图5是图1的中间花纹块列的局部放大的图。图6是图1的胎肩花纹块列的局部放大的图。图7(a)是比较例1的胎面部的部分展开图,(b)是比较例2的胎面部的局部展开 图。附图标记说明2. · ·胎面部;3. · ·胎冠主沟;4. · ·胎肩主沟;5. · ·胎冠陆地部; 5R. · ·胎冠花纹块列;6. · ·中间陆地部;6R. · ·中间花纹块列;7. · ·胎肩陆地部;7R. · ·胎肩 花纹块列;8. · ·胎冠横沟;9. · ·中间横沟;9a、9b. · ·中间横沟的最突出位置;10. · ·胎肩横 沟;C轮胎赤道;Lm...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的轮胎周向长度;Mc...中间横沟形成区域;Za、 Zb. · ·轮胎轴向线;P. · ·间距长度;Te. · ·接地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单地称为“轮胎”),在胎 面部2上形成有一对胎冠主沟3,它们在轮胎赤道C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一条胎肩 主沟4,它们在上述胎冠主沟3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 是指定了转动方向的轿车用无防滑钉轮胎,上述转动方向例如在轮胎的胎侧部等通过绘制 符号来表示。另外,在上述胎面部2上分别形成在胎冠主沟3、3之间延伸的一条胎冠陆地部 5 ;在上述胎冠主沟3和上述胎肩主沟4之间延伸的一对中间陆地部6 ;在上述胎肩主沟4 外侧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7。另外,在上述胎冠陆地部5、上述一对中间陆地部6以及上述一对胎肩陆地部7分 别形成横亘胎冠陆地部5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多条胎冠横沟8、横亘中间陆地部6的整个宽 度延伸的多条中间横沟9、以及横亘胎肩陆地部7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多条胎肩横沟10。由 此,各陆地部5至7分别构成为将胎冠花纹块5b、中间花纹块6b以及胎肩花纹块7沿轮 胎周向排列的胎冠花纹块列5R、中间花纹块列6R以及胎肩花纹块列7R。而且,在各花纹块 5b,6b和7b上形成有沿轮胎轴向锯齿状延伸的多条刀槽花纹S。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胎冠主沟3和胎肩主沟4沿着轮胎周向直线状延伸。这样 的直线沟在能够发挥优越的排水乃至排雪性方面是优选的。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充分地确保排雪性并同时保持花纹块刚性,上述胎冠主沟 3的轮胎轴向的沟宽度Wl,例如优选为沟宽度Wl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 5 4. 5%。同 样,胎肩主沟4的轮胎轴向的沟宽度W2,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 0 5. 0%。特 别是,当胎冠主沟3的沟宽度Wl小于胎肩主沟4的沟宽度W2时,由于确保了接地压最高的 轮胎赤道附近的接地面积,因此更进一步提高在冰路的抓地力。在此,上述“胎面接地宽度”TW是在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 正规状态的轮胎上,加载正规载荷且以O度外倾角接地为平面时的胎面部接地端Te、Te之 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另外,轮胎各部分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胎面部设置在轮胎赤道两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冠主沟、和在所述胎冠主沟的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从而将所述胎面部划分为:在所述胎冠主沟之间延伸的一条胎冠陆地部、在所述胎冠主沟和所述胎肩主沟之间延伸的一对中间陆地部、在所述胎肩主沟的外侧延伸的一对胎肩陆地部,所述胎冠陆地部、所述一对中间陆地部以及所述一对胎肩陆地部分别包括:由胎冠横沟、中间横沟以及胎肩横沟划分的花纹块列,所述胎冠横沟和至少一侧的中间横沟具有在中间横沟形成区域内配置的横向排列配置,所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是被从所述中间横沟的轮胎周向的两侧最突出的最突出位置引出的两条轮胎轴向线所夹着的区域,并且所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的轮胎周向长度是间距长度的25~50%,并且所述胎肩横沟被形成为不与所述中间横沟形成区域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田一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