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车辆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474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施工车辆用轮胎,其中,通过增强轮胎中部的散热性 抑制了胎面部的温度上升。在轮胎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胎肩区 域(S)中设置有横向花纹槽(22)。此外,轮胎在轮胎中部(C) 具有大致沿轮胎的宽度方向(V)延伸并具有在胎面内终止的 两端的窄槽(24)。此外,轮胎具有沿轮胎的圆周方向在轮胎 的赤道面(CL)延伸的深赤道槽(26),并且该深赤道槽的最 深的深度在横向花纹槽(22)的深度的70%~110%的范围内。 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处于高温的深赤道槽(26)的底部(2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抑制胎面部的温度上升的施工车辆用 轮胎。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经使用具有所谓横向花紋(lug pattern)的施工 车辆用4仑胎,在该4黄向花紋中,以;波此间隔预定距离的方式配 置许多横向花紋槽(lug groove )。 一般地,在这种施工车辆用 轮胎中,使用具有高耐磨性的胎面胶以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增 加月台面体积以增加胎面厚度(tread gauge )和减小负比率 (negative ratio),从而在接地区域提供改善的刚性。然而,当采取这些措施来提高轮胎的耐磨性时,由于发热 性恶化而发热量增加,尤其是在负载条件下使轮胎转动时,胎 面部的温度趋于进一步上升。从防止例如在胎面部的热剥离等 的观点来^兌,不希望胎面部的这种温度上升。当接地区域被限定在大致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连接的横向 花紋槽的终端且沿轮胎的圆周延伸的两条直线之间时,温度上 升的趋势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具有小散热面积的接地区域。作为应对该问题的对策,近年来开发出一种技术,用以将 胎面体积的下降减至最小,将接地区域的刚性的降低减至最小, 从而提供增大的散热面积。该技术的特征在于设置深度不大于 横向花紋槽的深度的25% 、且宽度在约30mm至50mm的范围 内的浅的周向槽(例如,参照下面说明的专利文件1和2)。然而,随着近来向大型施工车辆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应的 对轮胎尺寸增加、低高宽比(aspect ratio )和重负载的施工车3辆用轮胎的需求,更重要的趋势是降低胎面部的发热性和降低 胎面部的增大的温度上升。因而,抑制轮胎中部温度上升仍然 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专利文4牛1:曰本斗争开2001-213120号7^才艮 专利文4牛2:曰本斗争开2000—233610号/>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以上说明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施工车辆用轮胎,该轮胎在轮胎中部(center portion) 具有改善的散热性并且该轮胎能够抑制胎面部的温度上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专利技术人认识到胎面部的温度由产生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的 平衡确定,然后考虑到如果在轮胎中部形成浅槽(例如,深度 为横向花紋槽的深度的10%~25% 、宽度在30mm 50mm的范 围内的浅槽),则可能减少施加到轮胎中部的压应力,从而抑制 轮胎中部的温度上升。专利技术人还设想在轮胎中部形成深槽而非浅槽。如果槽的深 度增加,则槽底部可能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如果允许气流在 槽的处于较高温度的底部流动,则可以非常高效地散热。此外, 由于周向槽中的气体流量高于横向槽中的气体流量,在槽深度 相当的情况下,周向槽提供的散热效果比横向槽提供的散热效 果高。因此,如果在轮胎中部形成深槽,则能够高效地利用沿 这些槽的底部流动的气流以提供显著改善的散热效果。基于这种认识,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重复试验, 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施工车辆 用轮胎,其中,在轮胎中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肩区域中配置有多个横向花紋槽,所述轮胎中部包括多个横向槽,该 横向槽大致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胎面部终止的至少一 端,以及深赤道槽,该深赤道槽至少在轮胎赤道面沿轮胎的圆 周方向延伸,所述深赤道槽的最深处的深度在所述横向花紋槽 的深度的70% 110%的范围内。如这里所用到的那样,短语大致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 指的是横向槽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形成不大于45。的角度。胎 面胶包括具有预定特性的橡胶。此外,与横向花紋槽的终端相 关的短语在胎面部中,,指的是位于胎面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 侧的区域。此处,术语胎面端指的是在以下情况下轮胎宽 度方向的最外的接地边缘如JATMAYEAR BOOK(日本 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标准,2006版)所定义的那样被安装到标 准轮辋的充气轮胎被以100%的气压(即,最大的气压)充气, 如J ATM A YEAR BOOK所规定的,在适用的尺寸和层级 (ply rating)的条件下,该气压与最大负载能力(即,在内 压-负载能力对应表中由黑体字指示的负载)对应,并且该充气 轮胎被装载最大负载能力。当根据轮胎的使用地或制造地而可 代替地使用TRA标准或ETRTO标准时,条件遵循这种替代的标 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如上所述,在轮胎的赤道面中形 成深赤道槽,且深赤道槽具有与浅槽相比在使驶期间被加热到 更高温度的槽底部。气流可以在使驶期间流入处于较高温度的 槽底部,以实现有效的散热。因此,可以实现具有提高的散热 性的施工车辆用轮胎。此外,深赤道槽的最深部的深度在横向花紋槽的深度的70 %~110%的范围内。如果深赤道槽的该深度小于70% ,则深 赤道槽的槽底部不足以;波加热到高温,因而难以达到令人满意5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深赤道槽的该深度大于110% , 则会过分减小最外层带束层部(belt layer)与槽深度区域之间 的胎面厚度,带来槽底部的裂紋易于扩展到最外层带束层部的 不希望的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赤道槽的深度在70mm 200mm 的范围内。一般地,在施工车辆用轮胎中,胎面胶的内部温度随着接 近带束层部而提高。因而,如果深赤道槽的深度不小于70mm, 则深赤道槽的底部可以被容易地加热到高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 面通过使在轮胎的行驶期间引起的气流沿深赤道槽的槽底部流 动,而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深度大于200mm的深赤道槽是不合实际的,因 为胎面厚度必须相当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深赤道槽的宽度在5mm 20mm 的范围内。如果深赤道槽的宽度小于5mm,则由于归因于槽的侧壁的 流阻,已经由轮胎的行驶进入槽的气流难以到达槽的底部,因 此冷却效果趋于降低。此外,在深赤道槽接触地面时,深赤道槽会由于所谓的橡 胶的压缩变形而封闭,从而以匀称的形式承受在轮胎转动过程 中作用到胎面部的剪应力,从而提高轮胎的耐磨性。然而,如 果深赤道槽的宽度大于20mm,则难以达到这种功能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通过适当地设计深赤道槽,使其 宽度在5 mm ~ 20mm的范围内,由于^罙赤道才曹的i殳置,可以达 到令人满意的冷却效果,由于增加了深赤道槽的深度,故抑制 了耐磨性的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横向槽的宽度在4mm 20mm的范围内。如果横向槽的宽度小于4 m m ,则难以完全达到改善散热性 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横向槽的宽度超过20mm,则由于胎 面中部的花紋块刚性降低,趋于发生不均匀磨耗或胎面缺陷的 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施工车辆用轮胎还包括沿在轮胎 圓周方向上连接横向花紋槽的终端的两条直线在轮胎圓周方向 上延伸的非赤道周向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具有足够的抗侧滑 性的轮胎,抑制了横向刚性的降低,并且使由于侧滑的磨耗最 小,其中,轮胎的中部可以维持在足够低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除了所述深赤道槽外,施工车辆 用轮胎在横跨轮胎赤道面的胎面宽度的2 5 %的区域中具有负比 率,其中,该负比率在2%~ 8%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面,可以在不牺牲轮胎中部的耐磨性 的情况下有效地散发产生的热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深赤道槽的深度沿轮胎圆周方向 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面,可以使由轮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车辆用轮胎,其中,在轮胎中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肩区域中配置有多个横向花纹槽,所述轮胎中部包括: 多个横向槽,该横向槽大致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胎面部终止的至少一端,以及 深赤道槽,该深赤道槽至少在轮胎赤道面沿轮胎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深赤道槽的最深部的深度在所述横向花纹槽的深度的70%~11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5 JP 240452/20061. 一种施工车辆用轮胎,其中,在轮胎中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肩区域中配置有多个横向花纹槽,所述轮胎中部包括多个横向槽,该横向槽大致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具有在胎面部终止的至少一端,以及深赤道槽,该深赤道槽至少在轮胎赤道面沿轮胎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深赤道槽的最深部的深度在所述横向花纹槽的深度的70%~110%的范围内。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施工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赤道槽的深度在70mm 200mm的范围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赤道槽的宽度在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石和哉井上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