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604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实现耐久性提高而不增加成本。该轮胎(8)在其侧面(56)具备凹凸部(60)。凹凸部(60)具备多个陆地部(62)。两个陆地部(62)之间是凹坑(58)。所述陆地部(62)包括第一陆地部(62r1)和第二陆地部(62r2)。第一陆地部(62r1)与第二陆地部(62r2)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第一陆地部(62r1)和第二陆地部(62r2)相对于径向倾斜。第一陆地部(62r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陆地部(62r2)的倾斜方向相反。在该轮胎(8)安装于正规轮辋并向该轮胎(8)填充空气而成为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凹凸部(60)的外缘位于比从表示轮胎(8)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离开30mm的位置更靠内侧处。凹凸部(60)的内缘位于比轮辋的径向外侧端靠外侧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小型卡车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支承车身。对轮胎施加载荷。由此轮胎挠曲。挠曲导致形变。形变容易集中在胎体与三角胶的边界、三角胶的前端、胎体与边口部的边界等。若形变集中,则有可能发生松弛、帘线散乱等损伤。形变即变形,会伴随发热。因此有可能在发生形变的部分,不仅发生机械性劣化,而且热性劣化也会发展。有时在轮胎的侧面设置配置有多个凹坑的凹凸部。图4~图6示出的是凹凸部2中的凹坑4的配置例。在该图4~图6的各图中,左右方向是轮胎的周向,上下方向是该轮胎的径向,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该轮胎的轴向。在车辆行驶时,在凹凸部2产生紊流。该紊流促进从轮胎散热。该轮胎难以升温,因此能够抑制热性劣化的发展。关于在侧面配置凹坑4,进行了各种研究。该研究例在日本特开2010-30547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3-28300公报中公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0547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8300公报用一条轮胎能够支承的最大负荷能力通过指数来表示。作为该指数,能够列举出负载指数。负载指数在JATMA规格中有所规定。负载指数是表示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加载于轮胎的最大质量的指数。卡车装载货物而行驶。有时卡车装载与最大装载量相同程度的量的货物行驶。在该情况下,对轮胎施加与该负载指数相当的负载。由此,轮胎在其胎圈部分大幅度挠曲。大幅度的挠曲导致形变。对负载指数超过100的轮胎施加相当大的负载。在该轮胎的胎圈部分容易产生损伤。小幅度的挠曲有助于耐久性。为了实现小幅度的挠曲,有时用三张胎体帘布层构成胎体。但在该情况下,存在轮胎变重而且成本增加的问题。为了实现小幅度的挠曲,有时在胎圈部分增加设置填料。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存在轮胎变重而且成本增加的问题。如上述日本特开2010-30547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3-28300公报所记载的轮胎那样,若在侧面设置凹凸部2,则能够抑制热性劣化的发展,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在凹凸部2中,在凹坑4与位于其旁边的凹坑4之间是陆地部6。陆地部6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厚度,凹坑4的部分具有较小的厚度。陆地部6的部分难以弯曲,而凹坑4的部分容易弯曲。设置有该凹凸部2的部分的刚性特殊。作用于轮胎的负载的方向为各个方向,由于负载的方向不同,有时轮胎发生扭曲。在该情况下也产生形变。在轮胎中,扭曲刚性也很重要。在图4~图6所示的凹凸部2包括陆地部6r,该陆地部6r在径向上从其内侧朝向外侧贯穿该凹凸部2。在图4所示的凹凸部2a中,贯穿该凹凸部2a的陆地部6ra呈直线状。从图4可明确看出,该陆地部6ra沿径向延伸。该陆地部6ra对扭曲刚性的贡献较小。在图5所示的凹凸部2b中,贯穿该凹凸部2b的陆地部6rb呈台阶状。台阶状的陆地部6rb有助于扭曲刚性但不充分。在该陆地部6rb的弯曲的部分,形变容易集中。在图6所示的凹凸部2c中,贯穿该凹凸部2c的陆地部6rc呈直线状。从图6可明确看出,该陆地部6rc相对于径向倾斜。全部的陆地部6rc向相同方向倾斜。该陆地部6rc有助于扭曲刚性,但有可能因扭曲的方向不同而不发挥功能。这样,凹坑4的配置以及形状会影响陆地部6的配置以及形状。陆地部6的配置以及形状会影响轮胎的扭曲刚性。关于凹坑4的配置以及形状进行了各种研究,但与陆地部6的加强效果相关的研究不充分。关于提高轮胎的耐久性而不增加成本,还有研究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耐久性的提高而不增加成本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在其侧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凸部。所述凹凸部具备多个陆地部,一个陆地部与位于其旁边的其他陆地部之间是凹坑。所述陆地部包括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地部,该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地部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所述第一陆地部和所述第二陆地部相对于径向倾斜,该第一陆地部的倾斜方向与该第二陆地部的倾斜方向相反。在该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向该轮胎填充了空气而成为正规内压的状态下,所述凹凸部的外缘在径向上位于比从表示该轮胎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离开30mm的位置靠内侧处。所述凹凸部的内缘在径向上位于比所述轮辋的径向外侧端靠外侧处。在该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陆地部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10°以上且30°以下。所述第二陆地部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为10°以上且30°以下。在该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陆地部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所述第二陆地部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在该充气轮胎中,优选为,所述凹凸部的内缘在径向上位于比从所述轮辋的径向外侧端向径向外侧离开20mm的位置靠内侧处。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在作用有较大的负载的轮辋附近设置有凹凸部。在该凹凸部设置有相对于径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一陆地部以及第二陆地部。该凹凸部有效地有助于扭曲刚性。第一陆地部的倾斜方向与该第二陆地部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即使扭曲的方向改变,该凹凸部也有效地有助于刚性。而且位于第一陆地部与第二陆地部之间的凹坑产生紊流,因此该凹凸部促进散热。在该轮胎中难以产生损伤。该轮胎的耐久性优异。在该轮胎中,不需要为了提高耐久性而增加帘布层的张数。也不需要新增加填料之类的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实现耐久性的提高而不增加成本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轮胎胎侧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图4是示出现有的轮胎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轮胎和其他现有的轮胎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图6是示出图4的轮胎和又一其他现有的轮胎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2a、2b、2c、60…凹凸部;4、58、58b、58s…凹坑;6、6r、6ra、6rb、6rc、62、62r、62r1、62r2、62c…陆地部;8…轮胎;10…轮辋R的径向外侧端;12…胎面;14…胎侧;16…边口部;18…胎圈;20…胎体;22…带束层;24…束带层;26…边缘束带层;28…内衬;30…胎圈包布;32…胎面表面;56…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适宜附图并且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表示充气轮胎8。图2是沿着该图1所示的轮胎8的II-II线的剖面。在该图2中,上下方向是轮胎8的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轮胎的侧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凸部,所述凹凸部具备多个陆地部,一个陆地部与位于其旁边的其他陆地部之间是凹坑,所述陆地部包括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地部,该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地部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所述第一陆地部和所述第二陆地部相对于径向倾斜,该第一陆地部的倾斜方向与该第二陆地部的倾斜方向相反,在该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向该轮胎填充了空气而成为正规内压的状态下,所述凹凸部的外缘在径向上位于比从表示该轮胎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离开30mm的位置靠内侧处,所述凹凸部的内缘在径向上位于比所述轮辋的径向外侧端靠外侧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0 JP 2014-213582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充气轮胎的侧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凹凸部,
所述凹凸部具备多个陆地部,一个陆地部与位于其旁边的其他陆地
部之间是凹坑,
所述陆地部包括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地部,该第一陆地部和第二陆
地部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所述第一陆地部和所述第二陆地部相对于径向倾斜,该第一陆地部
的倾斜方向与该第二陆地部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该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向该轮胎填充了空气而成为正规内压
的状态下,
所述凹凸部的外缘在径向上位于比从表示该轮胎的最大宽度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生健太郎汤川直树御手洗康男国安恭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