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958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能够确保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和带束耐久力,并且能够提高胎圈耐久力及耐偏磨损性。充气轮胎(1)的带束层(10)具有第一主作用带束(12)、第二主作用带束(14)、加强带束(13),加强带束(13)的帘线角度(θ3)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加强带束(13)的宽度(W3)在轮胎截面宽度(Wt)的50%以上,比第一及第二主作用带束(12、14)中宽度窄的带束还窄,在安装于规定轮辋(31)并填充微小内压且无负载时,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通过加强带束(13)的两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点(X)和轮胎赤道面上的点(Y)的圆弧具有2500mm以上的曲率半径(R),轮胎赤道面处的整个厚度(TCE)与胎肩主沟槽(41d)处的整个厚度(TSH)具有1.05TSH≤TCE≤135TSH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如货车或巴士这样的车辆所使用的重载荷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在设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设置有: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而言的倾斜角度(帘线角度)被设定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的加强带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5)。试图利用加强带束来抑制轮胎的径向成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53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044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8924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18245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2136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的情况下,由于胎面部的形状保持力提高,带束端部的形变减小,所以在带束耐久力方面是有利的。然而,若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为0度~5度左右的小角度,则轮胎径向的约束力变得过剩,存在轮胎宽度方向的变形增大的倾向。若轮胎宽度方向的变形增大,则从胎圈部到轮胎截面最大宽度的范围内的变形增大。其结果,导致胎圈部的形变增大,胎圈部的脱层等故障产生的难度(胎圈耐久力)降低。在使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在6度以上的情况下,与帘线角度为0度~5度左右的情况相比,轮胎径向的抑制力变弱,轮胎宽度方向的刚性容易变得不均匀。其结果,胎面部的耐偏磨损性变差。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充气轮胎中,能够确保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以及带束耐久力,并且能够提高胎圈耐久力和耐偏磨损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而提供的充气轮胎,其具备配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其中,上述带束层具备:第一主作用带束、配置于上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具有与上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帘线角度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而言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的第二主作用带束、以及加强带束,上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上述加强带束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且比上述第一主作用带束及第二主作用带束这两者中宽度窄的带束还窄。所谓“帘线角度”是指带束或帘布的帘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锐角。在帘线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情况下,帘线角度为0度。将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设定为6度以上且9度以下,而不是设定为0度以上且5度以下这样的小角度(实质上可视为0度的角度或接近它的角度)。通过该结构,由于能够避免加强带束所带来的轮胎径向的约束力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过度变形。其结果,能够抑制产生于胎圈部的形变,提高胎圈耐久力。若将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设定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则相比于帘线角度在0度以上且5度以下的情况而言,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会变弱。然而,由于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即便最大也仅为9度,因此轮胎径向的约束力不会变得过弱。此外,加强带束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即,加强带束具有足够的宽度,而不是宽度窄小。根据这些理由,也能够确保必要的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此外,由于能够获得足够的胎面部的形状保持力,减小带束端部的形变,因此能够确保必要的带束耐久力。加强带束的宽度比第一主作用带束及第二主作用带束中宽度窄的带束还窄。因此,能够降低加强带束产生的形变。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能够确保轮胎的径向成长的抑制效果与带束耐久力,并且能够提高胎圈耐久力。优选,在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微小内压且无负载时,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通过所述加强带束的两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点和轮胎赤道面上的点的圆弧具有2500mm以上的曲率半径,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胎面外形到轮胎内周面为止的整个厚度TCE和周向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主沟槽处的整个厚度TSH具有1.05TSH≤TCE≤1.35TSH的关系。所谓“微小内压”是指安装于规定轮辋的轮胎为了维持其形状而至少需要的压力。所谓“胎面外形”是指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的胎面部的外形(外表形状)。但是,胎面外形在假定胎面部未形成有沟槽的情况下,是指胎面部的轮廓。“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点”及“轮胎赤道面上的点”只要是加强带束的同一厚度位置的点即可,可以是加强带束的外周面上的点、内周面上的点、或者它们之间的同一厚度位置的点。在将充气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以微小内压进行填充且无负载的状态下,加强带束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具有2500mm以上的曲率半径。也就是,在以微小内压进行填充的状态下、亦即成长(膨胀)的初始状态下,加强带束的子午线截面形状可以视为是大致平坦的。因此,在从微小内压提高到规定内压时,容易将加强带束维持为大致平坦,并且容易使之均匀成长,其结果,容易将加强带束内的带束帘线的帘线角度及打入根数维持为大致均匀,并且容易将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维持均匀。另外,由于轮胎赤道面处的整个厚度TCE与最外主沟槽处的整个厚度TSH具有上述关系,因此,加强带束是大致平坦的,所以实质上,最外主沟槽侧的胎面部的厚度比轮胎赤道面侧的胎面部的厚度薄。也就是,最外主沟槽侧的轮胎直径比轮胎赤道面侧的轮胎直径小,因此,在有负载时因胎侧部发生变形而容易接地的最外主沟槽侧,胎面部2的接地性受到抑制。因此,在有负载时,胎面部的接地面形状从轮胎赤道面侧到最外主沟槽侧是大致均匀的。因此,即使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在6以上且9度以下,也容易大致均匀地成长(膨胀),能够将轮胎宽度方向的刚性维持为大致均匀,其接地面形状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到胎肩部是大致均匀的,因此,能够提高胎面部的耐偏磨损性。优选,在设定将所述周向主沟槽的槽底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连接起来的虚拟线为槽底线,设定所述带束层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带束为最外带束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赤道面上的从所述槽底线到所述最外带束为止的厚度TACE和所述最外主沟槽处的从所述槽底线到所述最外带束为止的厚度TASH具有1.5TASH≤TACE≤2.5TASH的关系。所谓“到带束为止的厚度”是指从基准线(在此为槽底线)到配置于带束的带束帘线的轮胎径向的最大外径位置为止的厚度。由于TACE和TASH具有上述关系,因此能够抑制胎面部的偏磨损。也就是,在TACE小于TASH的1.5倍的情况下,与胎肩部相比,中心部难于接地,中心部发生打滑,因此中心部容易发生偏磨损。另一方面,在TACE大于TASH的2.5倍的情况下,与中心部相比,胎肩部难于接地,胎肩部发生打滑,因此胎肩部容易发生偏磨损。优选,在设定所述带束层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带束为最外带束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所述胎面外形到所述最外带束为止的厚度TBCE和所述最外主沟槽处的从所述胎面外形到所述最外带束为止的厚度TBSH具有1.1TBSH≤TBCE≤1.6TBSH的关系。由于TBCE和TBSH具有上述关系,因此能够抑制胎面部的偏磨损。也就是,在TBCE小于TBSH的1.1倍的情况下,与胎肩部相比,中心部难于接地,中心部发生打滑,因此中心部容易发生偏磨损。另一方面,在TBCE大于TBSH的1.6倍的情况下,与中心部相比,胎肩部难于接地,胎肩部发生打滑,因此,胎肩部容易发生偏磨损。优选,在设定将所述周向主沟槽的槽底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连接起来的虚拟线为槽底线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所述槽底线到所述加强带束为止的厚度TCCE和所述最外主沟槽处的从所述槽底线到所述加强带束为止的厚度TCSH具有1.3TCSH≤TCC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配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具有:第一主作用带束;第二主作用带束,该第二主作用带束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帘线角度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而言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以及加强带束,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所述加强带束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比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及第二主作用带束这两者中宽度窄的带束还窄,在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微小内压且无负载时,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通过所述加强带束的两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点和轮胎赤道面上的点的圆弧具有2500mm以上的曲率半径,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胎面外形到轮胎内周面为止的整个厚度TCE、与周向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主沟槽处的整个厚度TSH具有1.05TSH≤TCE≤1.35TSH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9 JP 2015-150101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配置于胎体与胎面部之间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具有:第一主作用带束;第二主作用带束,该第二主作用带束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的帘线角度相比相对于轮胎周向而言的朝向不相同的帘线角度;以及加强带束,所述加强带束的帘线角度在6度以上且9度以下,所述加强带束的宽度在轮胎截面宽度的50%以上,比所述第一主作用带束及第二主作用带束这两者中宽度窄的带束还窄,在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微小内压且无负载时,在子午线方向截面上,通过所述加强带束的两最大宽度位置上的点和轮胎赤道面上的点的圆弧具有2500mm以上的曲率半径,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胎面外形到轮胎内周面为止的整个厚度TCE、与周向主沟槽中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最外主沟槽处的整个厚度TSH具有1.05TSH≤TCE≤1.35TSH的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设定将所述周向主沟槽的槽底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连接起来的虚拟线为槽底线,设定所述带束层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带束为最外带束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赤道面处的从所述槽底线到所述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昭范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