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85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覆盖件、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所述上围覆盖件的前部与头部覆盖件的两侧有内置自攻螺钉将两者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的下部与中下围覆盖件的上部通过螺钉相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均位于头部覆盖件对称面的两侧,并由左、右半侧组合件组成,构成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左、右半侧的各覆盖件搭接后,通过在内侧面设置相对应的圆柱和凸台由自攻螺钉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轻摩托车前部大量安装覆盖件时的摩托车总装工作量,能使摩托车前部形成明朗、连贯的流线型车体,并且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构件间过渡自然、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覆盖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前部车体的覆盖件 结构。技术背景摩托车的车体上必须使用各种覆盖件进行覆盖,起遮蔽、保护作用;同时, 覆盖件也能美化车体,引导气流以降低风阻。近年来,摩托车已从单纯的代歩 工具,逐步向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摩托车的外形要求越来 越高,这使得覆盖件在摩托车造型上越发显得重要,运用得当的覆盖件能勾勒 出摩托车的流线型车体,使其更具动感。目前,普通骑式摩托车在前部车体上 运用的覆盖件较少,主要是由头部覆盖件、灯具和油箱造型来担当摩托车前部 造型的任务,其可变因素少,造型变化有限。因而,设计者开始在油箱下侧, 发动机周围增加一些装饰罩,来打造摩托车的流线型车身,但多个覆盖件运用 时,各自用盘头螺钉直接安装在车体或发动机上,增加了摩托车在总装线上的 时间,更大的问题是,盘头螺钉是从覆盖件的外表面旋入的,螺钉头露在覆盖 件外表面,影响整车的外形美观,特别是公路跑车型等摩托车,摩托车前部车 体运用的覆盖件相当多,若是每个覆盖件均使用外露式螺钉装外配,必然影响 摩托车美观、流畅的造型,使摩托车外观大打折扣,而且大量的外露式螺钉留 下了日久生锈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它既能縮 减摩托车总装时各覆盖件的安装工作量,又能保证各覆盖件连接处过渡自然、 美观,打造摩托车的流线型车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包括头部覆盖件、上 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所述上围覆盖件的前部与头部覆盖件的两侧有内置 自攻螺钉将两者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的下部与中下围覆盖件的上部通过螺钉 相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均位于头部覆盖件对称面的两侧,并由左、右半侧组合件组成,构成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的左、右半侧的各覆盖件搭接后,通过自攻螺钉连接;所述自攻螺钉位于相邻两覆盖件的搭 接部位内侧,其中一覆盖件在搭接边的边缘向外折弯延伸有搭接片,在所述搭 接片背离该覆盖件外表面的平面上,设有纵截面为"n"形的空心凸台,该凸 台顶面开有中心孔;在另一覆盖件的相邻边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内孔相对 应的圆柱,该圆柱从所述凸台下方插入凸台内孔中,通过从凸台顶面旋入的自 攻螺钉将所述凸台和圆柱连接。本专利技术由头部覆盖件、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连接构成,三部分连接 构成的覆盖件总成基本将摩托车的前部车身包围,使摩托车的前部车体呈完整、 流畅的流线型;头部覆盖件和上围覆盖件主要由内置的自攻螺钉连接,而构成 上围覆盖件、中下围覆盖件左、右半侧的各覆盖件也通过内设的自攻螺钉连接, 在两相邻覆盖件的搭接部内侧设置相对应的圆柱和凸台,圆柱伸入凸台的中心 孔中先实现定位,再通过从凸台顶面旋入的自攻螺钉将两覆盖件连接,从而使 覆盖件的连接方便、牢固,内连式连接,不会在覆盖件外表面留下螺钉头,因而各覆盖件之间过渡美观、自然;摩托车总装前,就先在部装阶段将头部覆盖 件和上围覆盖件组装成一体,中下围覆盖件也单独部装待用,总装时只需将已 部装好的头部和上围覆盖件整体固定在车架上即可,而已部装好的中下围覆盖 件既可在总装线上与上围覆盖件连接,也可下线后再装配,由于头部和上围覆 盖件部装整体与车架的连接,仅有几个安装点,这就使得由十多个构件组成的 前车体覆盖件总成,大大减少了在总装线上的装配工作量,只需在总装线上花 较少的时间完成安装,节约生产成本,便于生产线的配置。所述头部覆盖件由前导流罩、前面罩和前面罩装饰板组成;所述前导流罩 位于前面罩上方,两者搭接后通过盘头螺钉和螺母连接,所述前面罩上安装有 前照灯,所述前照灯的下部通过自攻螺钉与前面罩装饰板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半侧,左、右半侧分别由前面罩护 板、侧盖装饰罩和装饰罩护网组成;其中,所述侧盖装饰罩的前部上边缘和下 边缘分别搭接在前面罩护板的下边缘和装饰罩护网的上边缘,并通过侧盖装饰 罩内侧面设置的自攻螺钉将三者连接;所述中下围覆盖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半侧,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 和下护罩连接构成,所述两中护罩相对称,中护罩位于下护罩的前上方,中护 罩的后边缘与下护罩的前边缘相搭接后,通过所述自攻螺钉连接;所述两下护 罩的底边前部分别相向延伸直至对接,所述左、右半侧的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 板连接,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头部覆盖件和上围覆盖件组装成一体,上围覆盖件由左右对称的两大块组 成,每块又分别由前面罩护板、侧盖装饰罩和装饰罩护网构成,由六个覆盖件 构建而成的上围覆盖件,能够通过较简单的模具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实现上围覆盖件的造型,每侧的覆盖件采用内侧面的自攻螺钉这种内连式连接,不会在 覆盖件外表面留下螺钉头,因而上围覆盖件的各组件过渡美观、自然。中下围 覆盖件由五块覆盖件构成,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和下护罩组成,而左、右 半侧的底边前部对接,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连接,从而使两左、右半侧形成 下部半封闭的壳体。中下围覆盖件位于发动机的前下侧,弥补了此处造型单调的不足,从摩托车的车头往后看,下连接板将左、右半侧连接成"u"形,摩托 车行驶中的迎面风,可从下连接板上方的开口 (即"u"形开口)中进入,对发动机进行风冷,因而中下围覆盖件不但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风冷,还因前上部开 口的聚风作用,使发动机的风冷效果更好。所述两前面罩护板的前上部边缘分别与所述前面罩左、右侧边相对接,在 前面罩护板上靠近该对接边的部位为定位边,在该定位边的顶端向前面罩方向 延伸有支块,在该支块上开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前面罩侧边顶部的安装孔相对后通过盘头螺钉和螺母连接;在该装配边的下部背离前面罩护板外表面的平 面上设有第一连接柱,该第一连接柱通过自攻螺钉与前面罩侧边下部的第一支 耳相连接;所述两前面罩护板分别在中部的内侧面设有第二连接柱,该第二连 接柱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前照灯左、右侧面上所设的第二支耳连接;在所述两 侧盖装饰罩前部的内侧面设有第三连接柱,该第三连接柱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 前面罩装饰板两侧边所设的第三支耳连接。上围覆盖件与头部覆盖件的连接,主要是由上围覆盖件内侧面上所设的连 接柱与头部覆盖件上相应的支耳相对后,通过自攻螺钉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因 而在上围覆盖件与头部覆盖件的主要连接部位,不会出现外露的螺钉头,连接 处较为美观。在所述上围覆盖件左、右半侧前部的内侧面上还设有"7"字形勾板,所 述勾板的折弯段卡入所述头部覆盖件中所装前照灯后下部的的凹槽中。所述"7"字形勾板位于所述两前面罩护板前下部的内侧面上。 设置"7"字形勾板可以使头部覆盖件和上围覆盖件组装时快速定位,便于 部装,并使头部覆盖件和上围覆盖件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所述两下护罩对接时,在其中一个下护罩的底部对接边上设有一延伸片, 该延伸片上卡有簧片螺母,在所述簧片螺母的上方搭接有另一下护罩延伸出的 搭接块,螺钉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搭接块、延伸片和簧片螺母的螺孔,将两下护 罩连接;所述两下护罩分别在前端内侧面上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与所述下连 接板两侧面所设的螺钉沉孔相对,用自攻螺钉穿过螺钉沉孔旋入所述连接柱, 将所述下连接板和左、右半侧的下护罩连接;在所述两下护罩前端前下部的内 侧面上设有相向延伸的支板,两支板的前部搭接且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覆盖件、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所述上围覆盖件的前部与头部覆盖件的两侧有内置自攻螺钉将两者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的下部与中下围覆盖件的上部通过螺钉(22)相连接;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均位于头部覆盖件对称面的两侧,并由左、右半侧组合件组成,构成所述上围覆盖件和中下围覆盖件的左、右半侧的各覆盖件搭接后,通过自攻螺钉(11)连接;所述自攻螺钉(11)位于所述两相邻覆盖件搭接部位的内侧,其中一覆盖件在搭接边的边缘向外折弯延伸有搭接片,在所述搭接片背离该覆盖件外表面的平面上,设有纵截面为“∏”形的空心凸台(13),该凸台(13)顶面开有中心孔(13a);在另一覆盖件的相邻边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13)内孔相对应的圆柱(14),该圆柱(14)从所述凸台(13)下方插入凸台(13)内孔中,通过从凸台(13)顶面旋入的自攻螺钉(11)将所述凸台(13)和圆柱(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畅朱琦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