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车架结构,特别涉及具备所谓的梯形车架(ladder frame)的汽车 的车架结构,该梯形车架通过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的前部车宽方向外侧设置 的驾驶室安装支架(cabin mounting bracket)来支撑驾驶室(cabin)。
技术介绍
自以往,客货车等具备梯形车架的汽车的车架结构中,已知有在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 安装用于安装驾驶室的驾驶室安装支架的车架结构。具体而言,该驾驶室安装支架安装在 具有大致四边形剖面的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上。驾驶室安装在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上 部。作为这样的汽车的车架结构,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05662号中所揭 示的结构。但是,以往的汽车的车架结构中,存在着当汽车发生前侧碰撞时纵梁的剖面形状大幅 变形的问题。具体而言,发生前侧碰撞时若作用力施加于纵梁,会对纵梁的车宽方向剖面 产生一个剪切力(shearing force),导致该剖面产生剪切变形。特别是在纵梁由两块面 .板接合而成的情况下,剪切应力(shearing stress)会集中在这些面板的接合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纵梁,其在车宽方向上相离开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驾驶室安装支架,其设置在各所述纵梁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支撑驾驶室;其中, 所述纵梁具有由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コ”状剖面的外板与 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コ”状剖面的内板接合而形成的闭合剖面, 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外板的侧部外表面接合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下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外板的侧部外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分,该延伸设置部 分与所述内板的下表面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8-21 2008-2130991.一种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纵梁,其在车宽方向上相离开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驾驶室安装支架,其设置在各所述纵梁的前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支撑驾驶室;其中,所述纵梁具有由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コ”状剖面的外板与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コ”状剖面的内板接合而形成的闭合剖面,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上部与所述外板的侧部外表面接合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下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外板的侧部外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分,该延伸设置部分与所述内板的下表面接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在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接合部位或与该接合部位相邻的部位具备弯曲部, 所述弯曲部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向倾斜地弯曲。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上部作为与所述外板的侧部外表面接合的上侧部件予以形成, 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下部作为在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所述延伸设置部分的下侧部件予 以形成,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由所述上侧部件与所述下侧部件接合而形成,所述延伸设置 部分与所述外板的下表面及所述内板的下表面接合。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设置部分包括一对突部,所述突部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各端部并向车宽方向延伸且 向下方突出。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所述下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垂直咅IJ 面呈向上方开口的-形状,所述上侧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垂直剖面呈向下方开口的- 形状以与所述下侧部件形 成闭合剖面,所述上侧部件从所述下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分至所述延伸设置部分沿车宽方 向延伸。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安装支架的所述下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相比于所述上侧部件的车 宽方向外侧端部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下侧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被切成从仰视方向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秀人,冈田英嗣,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