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600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座架和把手组,所述座架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所述后脚组铰接,该后脚组的顶端铰接于该把手组上,该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前脚组上,于该把手组上对应该前脚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用于锁紧该前脚组与把手组的收合关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巧妙,该童车的车架结构简单,易装配,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而且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童车,特别涉及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童车已经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童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童车的体积小、轻便、可折叠等特点。具备以上特点的童车,可以很容易地放置在轿车后备箱中,在出行的公交车或火车上,也可以减少其占用的体积,从而可以大大方便出行和携带。现有技术中的儿童车架结构包括前脚组、后脚组、手把组,当前脚组、后脚组、手把组全部置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整个儿童车架所占的空间大,不利于携带,为了便于携带,需要对整个车架进行折叠,但市场上的车架的折叠结构复杂。既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也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该童车的车架结构简单,易装配,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而且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使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座架和把手组,所述座架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所述后脚组铰接,该后脚组的顶端铰接于该把手组上,该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前脚组上,于该把手组上对应该前脚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用于锁紧该前脚组与把手组的收合关节。所述前脚组的上部固定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第一铰接座上,该把手组的末端伸出该第一铰接座。所述收合关节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可滑动地套设于该把手组的末端,该固定座与把手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该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前脚组的顶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座架由一金属管弯折而成。所述把手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把手和右把手,该左把手、右把手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固定杆,该左把手、右把手的顶端设有一便于推车的伞柄状的弯曲部。所述前脚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前脚和右前脚,该左前脚、右前脚的上部均固定有所述第一铰接座,该左前脚、右前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前固定杆,该左前脚、右前脚的末端均设有前轮。所述后脚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后脚和右后脚,该左后脚、右后脚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把手组上,该左后脚、右后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后固定杆,该左后脚、右后脚的末端均设有带刹车座的后轮。其还包括顶棚组,所述顶棚组包括固定框架和活动框架,该固定框架固定于所述把手组上,该活动框架对应所述固定框架铰接于该把手组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巧妙,该童车的车架结构简单,易装配,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而且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使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前脚组1、后脚组2、座架3和把手组4,所述座架3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1、所述后脚组2铰接,该后脚组2的顶端铰接于该把手组4上,该把手组4的末端铰接于该前脚组I上,于该把手组4上对应该前脚组I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用于锁紧该前脚组I与把手组4的收合关节5。所述前脚组I的上部固定有第一铰接座6,所述把手组4的末端铰接于该第一铰接座6上,该把手组4的末端伸出该第一铰接座6。所述收合关节5包括固定座51,该固定座51可滑动地套设于该把手组4的末端,该固定座51与把手组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该固定座51上对应所述前脚组I的顶端设有固定孔52。所述座架3由一金属管弯折而成。所述把手组4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把手41和右把手42,该左把手41、右把手42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固定杆,该左把手41、右把手42的顶端设有一便于推车的伞柄状的弯曲部43。所述前脚组I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前脚11和右前脚12,该左前脚11、右前脚12的上部均固定有所述第一铰接座6,该左前脚11、右前脚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前固定杆13,该左前脚11、右前脚12的末端均设有前轮14。所述后脚组2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后脚21和右后脚22,该左后脚21、右后脚22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把手组4上,该左后脚21、右后脚2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后固定杆23,该左后脚21、右后脚22的末端均设有带刹车座24的后轮25。其还包括顶棚组7,所述顶棚组7包括固定框架71和活动框架72,该固定框架71固定于所述把手组4上,该活动框架72对应所述固定框架71铰接于该把手组4上。在使用本技术的时候,如图1所示,在正常的使用状态时,在复位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固定座51分别位于左把手41、右把手42的末端,从而将左前脚11、右前脚12的末端固定在固定座51上的固定孔52中,从而将左前脚11、右前脚12分别锁紧在左把手41、右把手42上,从而左把手41、右把手42不能相对左前脚11、右前脚12不能弯曲折叠,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折叠的情况。如图2所示,当需要折叠时,只需要握住固定座51朝向把手组4顶端用力,使得固定座51在左把手41、右把手42上滑动,从而使得左前脚11、右前脚12的末端从固定孔52中脱出,由于左把手41、右把手42的末端分别是铰接在左前脚11、右前脚12上,从而左把手41、右把手42能相对左前脚11、右前脚12折叠,后脚组、座架3也随同折叠,从而使得该童车的车架结构能够折叠起来。本技术结构合理巧妙,该童车的车架结构简单,易装配,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而且易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便于使用。如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结构的其他童车的车架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座架和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所述后脚组铰接,该后脚组的顶端铰接于该把手组上,该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前脚组上,于该把手组上对应该前脚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用于锁紧该前脚组与把手组的收合关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组的上部固定有第一铰接座,所述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第一铰接座上,该把手组的末端伸出该第一铰接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关节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可滑动地套设于该把手组的末端,该固定座与把手组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该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前脚组的顶端设有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由一金属管弯折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把手和右把手,该左把手、右把手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固定杆,该左把手、右把手的顶端设有一便于推车的伞柄状的弯曲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前脚和右前脚,该左前脚、右前脚的上部均固定有所述第一铰接座,该左前脚、右前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前固定杆,该左前脚、右前脚的末端均设有前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结构相同的左后脚和右后脚,该左后脚、右后脚的顶端均铰接于所述把手组上,该左后脚、右后脚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后固定杆,该左后脚、右后脚的末端均设有带刹车座的后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顶棚组,所述顶棚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的车架结构,其包括前脚组、后脚组、座架和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的前端、后端分别与所述前脚组、所述后脚组铰接,该后脚组的顶端铰接于该把手组上,该把手组的末端铰接于该前脚组上,于该把手组上对应该前脚组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用于锁紧该前脚组与把手组的收合关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摩登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