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21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片管、隔板法兰盘和凹形底壳组成;所述凹形底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凹形底壳与隔板相连。隔板上交错开孔,法兰盘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上,整体形铜翅片管穿过隔板上的孔,法兰盘在开孔处与隔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替代现有传统铝中冷器,也可以通过布置在传统铝中冷器前,使增压空气在进入铝中冷器前进行部分散热,可以有效降低铝中冷器进气温度,解决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后由于高温造成的热疲劳破坏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车辆、发电机组、 空压机等带增压中冷的动力机械上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
技术介绍
面对新排放法规的实施,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严格,车辆的经济型和排 放性能受到各大汽车厂商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增压中冷技术很好地解决了 发动机的高功率和低消耗要求,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辆上,随着多级增压技术 的发展,压縮比越来越高,这对中冷器的耐高温性能、散热性能和强度的要求 越来越高,铝制中冷器在高温下工作很容易出现蠕变,很难再满足这些要求。 而鉴于热管所具有的优良的导热性能,引入热管式中冷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 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 器,可以替代传统铝中冷器或者有效地减轻铝中冷器的散热负荷,解决多级增 压造成的高温给铝材带来强度下降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 片管、隔板法兰盘和凹形底壳组成;所述凹形底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凹形 底壳与隔板相连。隔板上交错开孔,法兰盘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外并焊接在整 体形铜翅片管上,整体形铜翅片管穿过隔板上的孔,法兰盘在开孔处与隔板相 连。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底壳与隔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处装有石棉垫,形成 密封;所述法兰盘与隔板通过螺钉连接,法兰盘下垫石棉垫形成密封。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车辆的迎风来冷却增压空气,不需要风扇强制散热,所以不消耗车辆的额外动能。2、 本专利技术中的冷、热源被隔板分开,不发生直接接触,通过超导热管来传 递能量,假如个别热管损坏,并不影响该热管式中冷器的正常工作,设计中也 考虑了个别热管损坏时更换热管的问题,只需更换好热管零件,该热管式中冷 器照常工作。3、 本专利技术可以替代现有传统铝中冷器,也可以通过布置在传统铝中冷器前,使增压空气在进入铝中冷器前进行部分散热,可以有效降低铝中冷器进气温度, 解决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后由于高温造成的热疲劳破坏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车用热管式中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选用的热管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中,1、整体形铜翅片管,2、隔板,3、进气室,4、进气口, 5、出气口, 6、石棉垫,7、螺栓,8、法兰盘,9、石棉垫,10、螺钉,11、翅片,12、工 作介质水,14、凹形底壳,15、热管的冷凝段,16、热管蒸发段。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包括整体形铜翅片管l、隔 板2和凹形底壳14,凹形底壳14包括进气口 4和出气口 5,凹形底壳14与隔 板2通过螺栓7连接,形成进气室3,连接处装有石棉垫6,形成密封。隔板2 上交错开孔,法兰盘8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上, 整体形铜翅片管1穿过隔板2上的孔,法兰盘8在开孔处与隔板2相连。法兰 盘8与隔板2通过螺钉10连接,法兰盘8下垫石棉垫9形成密封。该中冷器中 冷、热流体被隔板2分隔在上下两个空间,下面腔室是高温增压空气,上面是 迎风冷却空气;进气口 4与增压器出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出气口 5与 铝中冷器进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或与发动机进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 连。如图3所示,整体形铜翅片管1冷轧整体成型,翅片ll与管子一体,无接触热阻,强度更高。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布置在车辆进气格栅两侧,车灯下方,在充分利用车 辆前端空间的基础上,可以给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布置留出更大的空间。充分利 用迎风冷却,相比传统布置位置,冷却空气动压头更高,温度更低,冷却效果 更佳。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高温增压空气从进气口 4进入本专利技术的进气室3中,热管蒸发段16吸热后,其管内的工作介质水12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 压差作用下上升到热管的冷凝段15,迎风冷却空气如图2所示竖直箭头方向13 进入,热量通过冷凝段15传递给冷却空气,水蒸汽冷凝变成水,在重力的作用 下回流到热管蒸发段16,这样不断地往复循环,使得迎风冷却空气通过热管带 走高温增压空气的热量,起到快速冷却高温增压空气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 中冷器的进气温度,减少中冷器的热负荷,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片管(1)、隔板(2)法兰盘(8)和凹形底壳(14)组成。所述凹形底壳(14)包括进气口(4)和出气口(5),凹形底壳(14)与隔板(2)相连。隔板(2)上交错开孔,法兰盘(8)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上,整体形铜翅片管(1)穿过隔板(2)上的孔,法兰盘(8)在开孔处与隔板(2)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底壳(14) 与隔板(2)通过螺栓(7)连接,连接处装有石棉垫(6),形成密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8) 与隔板(2)通过螺钉(10)连接,法兰盘(8)下垫石棉垫(9)形成密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片管、隔板法兰盘和凹形底壳组成;所述凹形底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凹形底壳与隔板相连。隔板上交错开孔,法兰盘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上,整体形铜翅片管穿过隔板上的孔,法兰盘在开孔处与隔板相连。本专利技术可以替代现有传统铝中冷器,也可以通过布置在传统铝中冷器前,使增压空气在进入铝中冷器前进行部分散热,可以有效降低铝中冷器进气温度,解决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后由于高温造成的热疲劳破坏的技术难题。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419034SQ20081016299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俞小莉, 张洪波, 陆国栋, 颜卫国 申请人:浙江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片管(1)、隔板(2)法兰盘(8)和凹形底壳(14)组成。所述凹形底壳(14)包括进气口(4)和出气口(5),凹形底壳(14)与隔板(2)相连。隔板(2)上交错开孔,法兰盘(8)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上,整体形铜翅片管(1)穿过隔板(2)上的孔,法兰盘(8)在开孔处与隔板(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卫国俞小莉陆国栋张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