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962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外壳、安装板、通孔、左气管、右气管、过滤网、S形管、制冷箱和冷却片,所述的中冷器外壳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箱内部;所述的安装板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左右两上端;所述的通孔分别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左气管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左侧上、中和下部;所述的右气管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过滤网分别安装在右气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S形管安装在制冷箱的进出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滤网,S形管,制冷箱和冷却片的设置健全了使用功能,安装方便,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具有双向制冷功能,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涉及汽车冷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发动机种,当空气进入蜗轮增压后,空气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密度也会相应变小,升高温度的空气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因此需要降低空气温度。中冷器是汽车发动机系统中用于冷却从蜗轮增压器出来的高温气体,在增压气体进入发动机进气口之前对其进行冷却。目前,现有的中冷器主要包括芯体和分别设置在芯体两侧的气室,芯体内设置散热管,散热管与芯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这种散热管的散热面积小,常会因散热效率低,损坏或烧毁内部元器件,同时会增加气体的阻碍力,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果。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203201652 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高效散热双接口中冷器,包括芯体,芯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室,芯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室,所述的进气室包括进气室本体,进气室本体的一侧与芯体密封配合连接,另一侧设有两个进气口,出气室包括出气室本体,出气室本体的一侧与芯体密封配合连接,另一侧设有两个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的口径小于进气口的口径,所述的芯体内设有若干散热管,所述的散热管的长度方向与芯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的散热管上设有若干弯曲的散热片,在所述芯体的外周面设有环状水箱,但是该汽车冷却系统存在着散热效率低,代价高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以解决现有汽车冷却系统散热效率低,代价高的问题。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外壳、安装板、通孔、左气管、右气管、过滤网、S形管、制冷箱和冷却片,所述的中冷器外壳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箱内部;所述的安装板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左右两上端;所述的通孔分别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的左气管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左侧上、中和下部;所述的右气管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的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过滤网分别安装在右气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S形管安装在制冷箱的进出口上;所述的制冷箱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内部的右上角;所述的冷却片安装在中冷器外壳内部的左侧;所述的冷却片包括右冷箱,螺纹管,输气管,左冷箱和出气孔,所述的右冷箱安装在输气管的右侧;所述的螺纹管分别安装在右冷箱的右端上下两侧;所述的输气管分别通过无缝焊接安装在左冷箱的右侧;所述的左冷箱安装在冷却片的内中部;所述的出气孔分别设置在左冷箱的左侧。所述的左气管具体采用铝管,所述的左气管的直径设置为4-5厘米,有利于提高出气能力,增加使用功能,防止腐蚀。所述的右气管具体采用铜管,所述的右气管的直径设置为左气管直径的2-3倍,有利于提高进气效果,使得进气速度快。所述的过滤网具体采用聚乙烯塑料网,所述的过滤网具体采用2个,有利于实现防止杂质进入功能,代价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S形管具体采用铝和铜合金材质管,有利于快速散热,使得进入的空气保持冷却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冷却系统
同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S形管的设置,有利于快速散热,使得进入的空气保持冷却状态。2.本技术左气管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出气能力,增加使用功能,防止腐蚀。3.本技术右气管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进气效果,使得进气速度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冷却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冷却片和左冷箱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S形管和输气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冷器外壳,2-安装板,3-通孔,4-左气管,5-右气管,6-过滤网,7-S形管,8-制冷箱,9-冷却片,91-右冷箱,92=螺纹管,93-输气管,94-左冷箱,95-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外壳1、安装板2、通孔3、左气管4、右气管5、过滤网6、S形管7、制冷箱8和冷却片9,所述的中冷器外壳1通过安装板2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箱内部;所述的安装板2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右两上端;所述的通孔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上;所述的左气管4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侧上、中和下部;所述的右气管5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过滤网6分别安装在右气管5的内部右侧;所述的S形管7安装在制冷箱8的进出口上;所述的制冷箱8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右上角;所述的冷却片9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左侧;所述的冷却片9包括右冷箱91,螺纹管92,输气管93,左冷箱94和出气孔95,所述的右冷箱91安装在输气管93的右侧;所述的螺纹管92分别安装在右冷箱91的右端上下两侧;所述的输气管93分别通过无缝焊接安装在左冷箱94的右侧;所述的左冷箱94安装在冷却片9的内中部;所述的出气孔95分别设置在左冷箱94的左侧。所述的左气管4具体采用铝管,所述的左气管4的直径设置为4-5厘米,有利于提高出气能力,增加使用功能,防止腐蚀。所述的右气管5具体采用铜管,所述的右气管5的直径设置为左气管4直径的2-3倍,有利于提高进气效果,使得进气速度快。所述的过滤网6具体采用聚乙烯塑料网,所述的过滤网具体采用2个,有利于实现防止杂质进入功能,代价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S形管7具体采用铝和铜合金材质管,有利于快速散热,使得进入的空气保持冷却状态。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将中冷器按需要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内部,本技术不同于其他中冷器,本技术采用制冷箱8和S形管7以及冷却片9的配合,进行双向制冷,使得进入的气体一直处于制冷状态,不至于在气体通过左气管4排出时过热导致器件过热损坏,本技术维护方便,安装方便。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外壳(1)、安装板(2)、通孔(3)、左气管(4)、右气管(5)、过滤网(6)、S形管(7)、制冷箱(8)和冷却片(9),所述的中冷器外壳(1)通过安装板(2)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箱内部;所述的安装板(2)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右两上端;所述的通孔(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上;所述的左气管(4)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侧上、中和下部;所述的右气管(5)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过滤网(6)分别安装在右气管(5)的内部右侧;所述的S形管(7)安装在制冷箱(8)的进出口上;所述的制冷箱(8)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右上角;所述的冷却片(9)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左侧;所述的冷却片(9)包括右冷箱(91),螺纹管(92),输气管(93),左冷箱(94)和出气孔(95),所述的右冷箱(91)安装在输气管(93)的右侧;所述的螺纹管(92)分别安装在右冷箱(91)的右端上下两侧;所述的输气管(93)分别通过无缝焊接安装在左冷箱(94)的右侧;所述的左冷箱(94)安装在冷却片(9)的内中部;所述的出气孔(95)分别设置在左冷箱(94)的左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汽车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外壳(1)、安装板(2)、通孔(3)、左气管(4)、右气管(5)、过滤网(6)、S形管(7)、制冷箱(8)和冷却片(9),所述的中冷器外壳(1)通过安装板(2)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箱内部;所述的安装板(2)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右两上端;所述的通孔(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上;所述的左气管(4)通过焊接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左侧上、中和下部;所述的右气管(5)分别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的右侧的上下两侧;所述的过滤网(6)分别安装在右气管(5)的内部右侧;所述的S形管(7)安装在制冷箱(8)的进出口上;所述的制冷箱(8)通过焊接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右上角;所述的冷却片(9)安装在中冷器外壳(1)内部的左侧;所述的冷却片(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艳亮舒式连邵万克张聪陈乐舒丹慧薛时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海纳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