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513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44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N‑末端和C‑末端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从N‑末端到C‑末端依次包含在N‑末端的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Fc结构域和在C‑末端的第三scFv,其中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和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原是肿瘤抗原、免疫信号抗原或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原包括CD19、CD3、CD137、4‑1BB和PD‑L1。还提供了包含所公开的四特异性抗体的多特异性抗体。

Multispecific antibody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特异性抗体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张2017年6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24558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明确地并入本文。
本公开一般涉及生物治疗
,且更具体地涉及制备和使用多特异性抗体。
技术介绍
癌细胞发展各种策略以逃避免疫系统。免疫逃逸的潜在机制之一是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降低。癌症特异性抗原的缺陷呈递或其缺乏导致免疫耐受和癌症进展。在有效的免疫识别的存在下,肿瘤使用其它机制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消除。免疫活性肿瘤产生抑制性微环境以下调免疫应答。多个参与者参与形成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调节性T细胞、髓样衍生的抑制性细胞、基质细胞和其它细胞类型。通过从局部环境中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或消除必需的存活因子,免疫应答的抑制可以以细胞接触依赖性形式以及以接触非依赖性方式进行。细胞接触依赖性抑制依赖于细胞表面上表达的分子,例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Dunn等,2004,免疫(Immunity),21(2):137-48;Adachi&Tamada,2015,癌症科学(CancerSci.),106(8):945-50]。随着肿瘤逃避免疫系统识别的机制继续被更好地了解,最近出现了靶向这些机制的新治疗方式。2011年3月2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素瘤的易普利姆玛单抗注射剂(Yervoy,Bristol-MyersSquibb)。Yrevoy与活化T细胞上表达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结合并阻断抗原呈递细胞上CTLA-4与CD80/86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通过CTLA-4递送到T细胞中的阴性或抑制性信号,导致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再活化,这在许多患者中导致肿瘤的根除。2014年几年后,FDA批准Keytruda(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默克公司)和Opdivo(纳武单抗(Nivolumab),百时美施贵宝)用于治疗晚期黑素瘤。这些单克隆抗体结合在活化和/或耗尽的T细胞上表达的PD-1,并阻断PD-1与在肿瘤上表达的PD-L1的相互作用,从而消除通过PD-1进入T细胞的抑制信号,导致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再活化,这在许多患者中再次导致肿瘤的根除。从那时起,已经进行了另外的临床试验,将单一单克隆抗体Yervoy与单克隆抗体Yervoy和Opdivo的组合在晚期黑素瘤的治疗中进行比较,晚期黑素瘤在用抗体组合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总体存活和无进展存活的改善。(Hodi等人,2016,柳叶刀·肿瘤学(LancetOncol).17(11):1558-1568,Hellman等人,2018,肿瘤细胞(CancerCell)33(5):853-861)。然而,由于许多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出使用对一种或多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患者的极大益处,数据已经显示出只有那些具有产生被抗原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新T细胞表位的高突变负荷的患者显示出临床应答(Snyder等人,2014,NEJM371:2189-2199)。具有低肿瘤突变负荷的那些患者大部分不显示客观的临床反应(Snyder等人,2014,NEJM371:2189-2199,Hellman等人,2018,肿瘤细胞(CancerCell)33(5):853-861)。近年来,其它团队已经开发了不需要存在通过抗原呈递细胞的新表位呈递来活化T细胞的替代方法。一个实例是双特异性抗体的开发,其中对肿瘤相关抗原如CD19特异的抗体的结合结构域与T细胞上CD3特异的抗体结合结构域连接,从而产生双特异性T细胞结合剂或咬合分子。在2014年,FDA批准了称为Blinatumumab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前体B细胞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atumumab将对白血病细胞上表达的CD19有特异性的scFv与对T细胞上表达的CD3有特异性的scFv连接起来(Bejnijamin和Stein2016,TherAdvHematol7(3):142-146)。然而,尽管复发或顽固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初始应答率>50%,但许多患者在用Blinatumumab成功治疗后对Blinatumumab治疗有耐药性或复发。有证据表明,对Blinatumumab的耐药性或Blinatumumab治疗后的复发归因于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分子的表达,如PD-L1,其通过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的PD-1驱动抑制信号(Feucht等人,2016,肿瘤标靶(Oncotarget7)(47):76902-76919)。在对耐受Blinatumumab治疗的患者的病例研究中,进行第二轮Blinatumumab治疗,但加入对PD-1特异并阻断T细胞表达的PD-1与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的相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Keytruda,默克公司),导致在这位患者中骨髓中肿瘤细胞的显著应答和从45%减少到小于5%(Feucht等人,2016,Oncotarget7(47):76902-76919)。这些结果表明,与任一单独的试剂相比,将双特异性咬合分子与一种或多种单克隆抗体组合可显著增加临床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尤其提供了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含有四特异性单体的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多特异性抗体,包含所公开的抗体的免疫缀合物,制备所公开的单体或单体、抗原结合片段和抗体的方法,以及使用所公开的分子治疗癌症的方法。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N-末端和C-末端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从N-末端到C-末端依次包含N-末端的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Fc结构域和C-末端的第三scFv结构域。第一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和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抗原包括肿瘤抗原、免疫信号传导抗原或其组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和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具有针对肿瘤抗原或免疫信号传导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肿瘤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免疫信号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肿瘤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免疫信号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Fab结构域具有针对肿瘤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Fab结构域具有针对免疫信号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三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肿瘤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三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肿瘤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四特异性单体包括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Fab结构域和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独立地具有针对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所述抗原选自:CD19、CD3、CD137、4-1BB、P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N-末端和C-末端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从所述N-末端到所述C-末端依次包含:/n在所述N-末端的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nFab结构域、/nFc结构域和/n在所述C-末端的第三scFv结构域,/n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所述Fab结构域和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并且其中所述抗原是肿瘤抗原、免疫信号抗原或其组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5 US 62/524,5581.一种具有N-末端和C-末端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从所述N-末端到所述C-末端依次包含:
在所述N-末端的第一scFv结构域、第二scFv结构域、
Fab结构域、
Fc结构域和
在所述C-末端的第三scFv结构域,
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所述Fab结构域和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的结合特异性,并且其中所述抗原是肿瘤抗原、免疫信号抗原或其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所述Fab结构域和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独立地具有针对抗原的结合特异性,所述抗原选自ROR1、PD-L1、CD3、CD28、41BB、CEA、HER2、EGFRvIII、EGFR、LMP1、LMP2A、间皮素、PSMA、EpCAM、glypimay-3、gpA33、GD2、TROP2、NKG2D、BCMA、CD19、CD20、CD33、CD123、CD22、CD30、PD1、OX40、4-1BB、GITR、TIGIT、TIM-3、LAG-3、CTLA4、CD40、VISTA、ICOS、BTLA、LIGHT、HVEM、CSF1R、CD73和CD39,并且其中所述Fc结构域包含人IgGFc结构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所述Fab结构域、和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各自独立地具有针对选自CD19、CD3、CD137、4-1BB、和PD-L1的抗原的结合特异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CD19的结合特异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CD3的结合特异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Fab结构域具有针对4-1BB或CD137的结合特异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PD-L1的结合特异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CD19的结合特异性,其中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CD3的结合特异性,其中所述Fab结构域具有针对4-1BB或CD137的结合特异性,且其中第三scFv结构域具有针对PD-L1的结合特异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中所述第一scFv结构域、所述第二scFv结构域或所述第三scFv结构域包含gly-gly-gly-gly-ser(G4S)n接头,其中n是2、3或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特异性抗体单体,其包含与SEQIDNo.37-40具有百分比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百分比同源性不小于98%。


11.一种scFv结构域,其包含与SEQIDNo.2、4、6、8、10、12、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义欧勒·奥尔森夏冬大卫·耶利曼卡特里娜·贝科娃安妮玛丽·卢梭比尔·布雷迪布莱尔·伦肖布莱恩·科瓦切维奇梁玉高泽人
申请(专利权)人:西雅图免疫公司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