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221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该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第二扭力梁样件、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上均设置有阿尔门试片,第一扭力梁样件和第二扭力梁样件上还分别开始有容置槽,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安装在容置槽内,便于阿尔门试片代替原有型面进行喷丸检测,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较为简单,支架通过螺钉与扭力梁装配,十分方便,无论内表面支架还是外表面支架,其上安装的阿尔门试片均与扭力梁的外表面或内表面齐平,使检测的型面与扭力梁原有的型面有较好的一致性,检测结果更为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
技术介绍
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机械部件,长时间处于交变扭转载荷的恶劣工况下,如飞机引擎压缩机叶片、机身结构件、汽车传动系统零件等,这些零件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疲劳性能,才能应对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喷丸强化可以改善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和粗糙度等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关键机械零件的处理。汽车扭力梁作为汽车后桥的主要部件,很多时候需要面临汽车的转向、过坎、转弯等复杂工况,为了满足疲劳寿命要求,常用的工艺方法是在扭力梁关键区域进行喷丸强化。喷丸强化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丸强度,在阿尔门试验中,喷丸强度的表征为阿尔门试片变形的拱高,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先测量试片原有变形,然后将卡好该试片的工装置于喷丸箱内,采用与工件相同的工艺进行喷射,结束后取下试片测量变形拱高即可,这就需要一种将阿尔门试片固定于工件上的夹具。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设计的夹具结构需要与待喷丸的关键区域的型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专利号为CN201420727100.X(授权公告号为CN204413871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可调式阿尔门试片固定夹具》,该夹具在阿尔门试片固定块上设有用于与刻度盘对准的基准标识,指针的回转点通过内六角螺钉与刻度盘连接,指针的指示点通过内六角螺钉将阿尔门试片固定块固定在环状导向凹槽内,阿尔门试片固定块可通过调整其方向来模拟不同喷丸表面的方向。但在汽车扭力梁的喷丸检测中,由于扭力梁型面复杂,如果要保证夹具结构与扭力梁喷丸区域的型面一致性,会导致夹具结构复杂、设计加工困难、费用太高;如果一致性不好,则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太大。因此,喷丸检测夹具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载的阿尔门试片与喷丸区域型面一致性好的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第二扭力梁样件、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和第二扭力梁样件均为具有内表面的中空结构,所述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上均设置有阿尔门试片,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上开设有外表面安装槽,所述外表面支架容置于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与其左右两侧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上开设有内表面安装槽,所述内表面支架容置于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与其左右两侧的扭力梁内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6个外表面安装槽,各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内对应的安装有所述的外表面支架;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的内表面开设有至少3个内表面安装槽,各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内对应的安装有所述的内表面支架。具体地,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和第二扭力梁样件上表面均具有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表面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二侧壁上表面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侧壁与底壁之间弧形过渡形成第三弧面,所述第二侧壁与底壁之间弧形过渡形成第四弧面。具体地,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左侧第三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145mm~220mm处;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第一侧壁左侧的内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325mm~400mm处;第三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左侧第二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325mm~400mm处;第四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第一侧壁右侧外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右侧365mm~440mm处;第五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右侧第二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右侧220mm~295mm处;第六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右侧第二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外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六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右侧386mm~461mm处。具体地,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包括第七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第一侧壁左端内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内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七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250mm~325mm处;第八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第二侧壁左端外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内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八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337mm~412mm处;第九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第一侧壁右端内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的内表面支架容置在所述第九安装槽内,所述阿尔门试片位于扭力梁左端395mm~470mm处。为便于支架安装在扭力梁样件上,优选地,所述外表面支架与第一扭力梁样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内表面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二扭力梁样件上,所述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均包括拱形的架体和由架体两端脚向两侧延伸的连接片,所述拱形的架体形成容置安装块的凹腔,所述连接片与安装槽两侧扭力梁表面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块包括容置在所述外表面支架凹腔内的第一安装块和容置在所述内表面支架凹腔内的第二安装块,各所述安装块上表面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阿尔门试片。为保证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上的阿尔门试片分别和扭力梁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块高度低于所述连接片的高度并保持其上表面安装的阿尔门试片与扭力梁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安装块高度高于所述连接片的高度并保持其上表面安装的阿尔门试片与扭力梁内表面齐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第二扭力梁样件、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第一扭力梁样件和第二扭力梁样件均为具有内表面的中空结构,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上均设置有阿尔门试片,第一扭力梁样件和第二扭力梁样件上还分别开始有容置槽,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安装在容置槽内,便于阿尔门试片代替原有型面进行喷丸检测,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较为简单,支架通过螺钉与扭力梁装配,十分方便,无论内表面支架还是外表面支架,其上安装的阿尔门试片均与扭力梁的外表面或内表面齐平,使检测的型面与扭力梁原有的型面有较好的一致性,检测结果更为精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扭力梁样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扭力梁样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省略外表面支架后第一扭力梁样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省略内表面支架后第二扭力梁样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表面支架和内表面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1、第二扭力梁样件2、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第一扭力梁样件1和第二扭力梁样件2均为具有内表面的中空结构,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上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1)、第二扭力梁样件(2)、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和第二扭力梁样件(2)均为具有内表面的中空结构,所述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上均设置有阿尔门试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上开设有外表面安装槽,所述外表面支架(3)容置于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5)与其左右两侧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2)上开设有内表面安装槽,所述内表面支架(4)容置于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5)与其左右两侧的扭力梁内表面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包括第一扭力梁样件(1)、第二扭力梁样件(2)、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和第二扭力梁样件(2)均为具有内表面的中空结构,所述外表面支架(3)和内表面支架(4)上均设置有阿尔门试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上开设有外表面安装槽,所述外表面支架(3)容置于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5)与其左右两侧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2)上开设有内表面安装槽,所述内表面支架(4)容置于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内,并保持阿尔门试片(5)与其左右两侧的扭力梁内表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6个外表面安装槽,各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内对应的安装有所述的外表面支架(3);所述第二扭力梁样件(2)的内表面开设有至少3个内表面安装槽,各所述内表面安装槽内对应的安装有所述的内表面支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和第二扭力梁样件(2)上表面均具有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凹槽(6),所述凹槽(6)包括第一侧壁(61)、第二侧壁(62)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底壁(63),所述第一侧壁(61)上表面为第一弧面(6a),所述第二侧壁(62)上表面为第二弧面(6b),所述第一侧壁(61)与底壁(63)之间弧形过渡形成第三弧面(6c),所述第二侧壁(62)与底壁(63)之间弧形过渡形成第四弧面(6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梁喷丸检测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111),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左侧第三弧面(6c)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5)的外表面支架(3)容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1)内,所述阿尔门试片(5)位于扭力梁左端145mm~220mm处;第二安装槽(112),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第一侧壁(61)左侧的内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5)的外表面支架(3)容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12)内,所述阿尔门试片(5)位于扭力梁左端325mm~400mm处;第三安装槽(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左侧第二弧面(6b)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5)的外表面支架(3)容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113)内,所述阿尔门试片(5)位于扭力梁左端325mm~400mm处;第四安装槽(114),设置于所述第一扭力梁样件(1)第一侧壁(61)右侧外侧面上,安装有阿尔门试片(5)的外表面支架(3)容置在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丰盛刘佳良吴华庚杨忠鲁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