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988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排障器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具有吸能孔(4)的吸能直板,所述吸能直板支撑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排障器,吸能直板具有吸能孔,当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至吸能孔后,排障器吸能结构(吸能孔)发生变形,从而实现了碰撞吸能;并且,无需设置吸能管或蜂窝结构等结构,结合了排障器的承载功能与吸能功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使排障器的重量充分用于吸能,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有效降低排障器的重量,达到动车组排障器轻量化的要求。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exhaustin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barri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cowcatche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owcatcher, cowcatcher includes a housing structure, the front end of the shell structure has a thin box type structure with energy absorbing hole; (4)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straight straight, supported on the sheet box type structure. Cowcatch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plate with energy absorbing hole, when the transfer to the energy of the collision energy absorbing hol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cowcatcher (energy absorbing hole) deform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and, no need to set the energy absorbing tube or honeycomb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the function of bearing cowcatcher and energy absorbing function,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wcatcher; cowcatcher weight is sufficient for energy absorption, the material utilization rate reached the highest, 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cowcatcher weight to EMU cowcatcher lightweight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技术介绍
排障器是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底部的部件,主要用于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由于排障器一般需要抵抗140KN以上的压力,因此排障器通常结构强度较高。但是,在排障器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排障器的结构强度太高不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不利于保护车辆安全。目前,通常排障器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整体排障器,其为板厚结构,该结构的排障器为实体结构,不利于碰撞吸能。另一种为组合排障器,其上设置专门的吸能结构,如吸能管或蜂窝结构等。这种排障器的各个模块(如排障器主体与吸能结构)之间通常为螺栓紧固安装,可靠性方面没有整体排障器高。并且,吸能结构通常只能承受正压力,为保证碰撞的时候吸能结构不发生偏斜变形,还需设置导向结构,才能使吸能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增加了整个排障器的制作难度与结构重量,不利于轻量化车体的实现。因此,如何实现碰撞吸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满足轻量化需求,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障器,以实现碰撞吸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满足轻量化需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排障器的排障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障器,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具有吸能孔的吸能直板,所述吸能直板支撑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优选地,上述排障器中,所述吸能直板包括纵向板及横向板;所述纵向板沿所述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横向板沿垂直于所述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优选地,上述排障器中,所述吸能孔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吸能直板的延伸方向。优选地,上述排障器中,所述吸能直板焊接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优选地,上述排障器中,所述吸能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吸能直板均匀排列。优选地,上述排障器中,所述外壳结构的外表面为中心对称的流线型曲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排障器安装结构,包括车体及排障器,所述排障器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障器。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车体上具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排障器具有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的防落吊耳,所述安装座上具有能够贯穿所述防落吊耳的安装孔的铰接轴。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防落吊耳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的铰接轴连接孔,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铰接轴连接孔及所述防落吊耳的吊耳安装孔。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吊耳安装孔为沿所述排障器安装结构的竖直方向延伸的腰型孔。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铰接轴为销轴;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具有止挡结构,所述铰接轴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销孔,所述开口销孔内具有开口销。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外侧的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板的螺栓孔及所述螺栓安装孔。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螺栓孔为沿所述排障器安装结构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腰型孔。优选地,上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排障器安装高度的调整垫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排障器安装结构,所述排障器安装结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障器安装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障器,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在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的同时,在薄板箱型结构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薄板箱型结构将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至支撑于薄板箱型结构中的吸能直板上,并使得能量沿吸能直板传递。吸能直板具有吸能孔,当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至吸能孔后,排障器吸能结构(吸能孔)发生变形,从而实现了碰撞吸能;并且,无需设置吸能管或蜂窝结构等结构,结合了排障器的承载功能与吸能功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使排障器的重量充分用于吸能,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有效降低排障器的重量,达到动车组排障器轻量化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排障器的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车辆。由于上述排障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排障器的排障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Ⅲ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障器,以实现碰撞吸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满足轻量化需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排障器的排障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2及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障器,包括:外壳结构及吸能直板。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吸能直板具有吸能孔4,吸能直板支撑于薄板箱型结构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器,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在排除轨道上的障碍物的同时,在薄板箱型结构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薄板箱型结构将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至支撑于薄板箱型结构中的吸能直板上,并使得能量沿吸能直板传递。吸能直板具有吸能孔4,当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至吸能孔4后,排障器吸能结构(吸能孔4)发生变形,从而实现了碰撞吸能;并且,无需设置吸能管或蜂窝结构等结构,结合了排障器的承载功能与吸能功能,确保排障器可靠性;使排障器的重量充分用于吸能,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有效降低排障器的重量,达到动车组排障器轻量化的要求。优选地,吸能直板包括纵向板9及横向板10;纵向板9沿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横向板10沿垂直于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薄板箱型结构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无论障碍物从正面还是侧面与排障器发生碰撞,排障器受到的碰撞力分解为沿排障器的纵向方向及垂直于排障器的纵向方向的两种力,充分被纵向板9及横向板10吸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倾斜板,使其沿排障器的纵向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可以立即的是,排障器的纵向方向为车辆的前进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板9及横向板10的数量为多个。更进一步地,多个纵向板9及横向板10纵横交错分布。通过上述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器的吸能效果。进一步地,吸能孔4为腰型孔;腰型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吸能直板的延伸方向。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腰型孔的两侧直孔壁相互挤压,进一步确保了吸能效果。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如圆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等。为了进一步确保排障器可靠性,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吸能直板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排障器安装结构及其排障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具有吸能孔(4)的吸能直板,所述吸能直板支撑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的前端具有薄板箱型结构;具有吸能孔(4)的吸能直板,所述吸能直板支撑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直板包括纵向板(9)及横向板(10);所述纵向板(9)沿所述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横向板(10)沿垂直于所述排障器的纵向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孔(4)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吸能直板的延伸方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直板焊接于所述薄板箱型结构中。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孔(4)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吸能直板均匀排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的外表面为中心对称的流线型曲面。7.一种排障器安装结构,包括车体(1)及排障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障器(3)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障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障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具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排障器(3)具有与所述安装座(5)通过螺栓(7)连接的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上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中的防落吊耳(6),所述安装座(5)上具有能够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闵阳春金希红田冬谢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