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73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7:41
提供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角撑件,其从前侧构件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面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伸出;保险杠加强件,其布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端侧处并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以及碰撞盒,其布置在前侧构件和角撑件两者的前端部与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之间,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所述两者的前端部和外侧部分联接在一起,并具有由于朝车辆后侧输入的碰撞载荷而经历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塑性变形的管形。平坦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平坦部的前面沿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车辆正视图中,平坦部在碰撞盒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侧壁部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5年7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45001号并根据35USC119要求该专利的优先权,其公开通过引用而并入文中。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号2015-054591描述了关于车辆前部结构的技术。在该
技术介绍
中,描述了一种构造,其中平面图中的梯形的角撑件(联接构件)附接至前侧构件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面,并且碰撞盒也设置成横跨前侧构件的前端部和角撑件的前端部两者。应注意的是碰撞盒的前端部固定至通过空心矩形截面轮廓来构造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后壁部。在上述构造中,在碰撞载荷在前面碰撞模式(下文称为“小重叠碰撞”)中输入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情况下,碰撞盒通过在轴向(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压溃来吸收碰撞能量。由于碰撞载荷输入至前侧构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前侧构件经历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弯折变形(下文酌情称为“向内弯折”)。结果,已向内弯折的前侧构件与动力单元接触,这样在车辆上产生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碰撞的相反侧)的横向力,使车辆能够远离障碍物(碰撞体)移动。但是,在上述的
技术介绍
中,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前面通过微微倾斜的倾斜面来构造。于是碰撞载荷斜向地朝车辆后内侧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当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载荷分量在输入载荷中增加时,碰撞盒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向内塌陷,且可以想到前侧构件(向障碍物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滑过障碍物。在上述的
技术介绍
中,从而关于这点还存在改进的余地。基于上述考虑,还可以想到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前面处设置如下的角撑件:该角撑件构造为与保险杠加强件不同的部件并具有作为与障碍物的接触面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平坦面。然而,在这种构造中,碰撞载荷从构造为不同部件的角撑件通过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传递至碰撞盒。载荷传递路径因此更复杂,且不能实现足够快速和高效的载荷传递。基于上述考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能够快速且高效地将碰撞载荷传递至角撑件,并防止前侧构件由于碰撞盒的向内塌陷而滑过障碍物,这样使前侧构件能够在小重叠碰撞的早期向内弯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第一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其布置在车身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角撑件,其从前侧构件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面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伸出;保险杠加强件,其布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端侧处并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以及碰撞盒,其布置在前侧构件和角撑件两者的前端部与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之间,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将所述两者的前端部和外侧部分联接在一起,并具有由于朝车辆后侧输入的碰撞载荷而经历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塑性变形的管形,平坦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平坦部的前面沿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车辆正视图中,平坦部在碰撞盒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侧壁部重叠。根据该第一方案,在小重叠碰撞期间来自障碍物的碰撞载荷输入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在本方案中,平坦部形成至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平坦部的前面沿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来自障碍物的大部分碰撞载荷由此径直朝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输入至平坦部,然后还径直朝车辆前后方向后侧输入至碰撞盒。因此,碰撞盒经历了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塑性变形,并吸收特定量的能量。即,假设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处的前面弯曲成朝车辆前侧弓起的形状,来自障碍物的碰撞载荷会朝车辆后内侧倾斜地输入,而不是朝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在塌陷中途,碰撞盒可能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内塌陷。然而,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如上所述构造的平坦部,使得载荷输入方向更加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且碰撞盒不太可能在塌陷中途向内塌陷。因此,在小重叠碰撞期间角撑件上的输入力可以在早期升高。而且,由于平坦部一体形成至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因此部件的数目没有增加。碰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因此比当平坦部设定为不同部件时不会变的更复杂,且碰撞载荷可以快速且高效地传递至角撑件。根据第二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为所述第一方案,其中第一弯曲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处形成,在车辆平面图中比平坦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弯曲部的前面弯曲成随着朝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延伸而朝车辆前侧弓起的形状。根据该第二方案,第一弯曲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处形成,在车辆平面图中比平坦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第一弯曲部的前面弯曲成随着朝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延伸而朝车辆前侧弓起的形状,使得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以第一弯曲部弯曲的量朝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布置(向前放置)。在完全重叠前面碰撞中(在正面碰撞中),压碎行程(即,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的前面远至碰撞盒的后端面的距离)由此可以延长。即,通过形成第一弯曲部,在完全重叠前面碰撞中在提前了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进一步朝车辆前侧而布置的量的时机,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的前面与障碍物接触。从障碍物已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的前面接触的时刻,碰撞盒开始经历压缩塑性变形。根据第三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为所述第二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第一弯曲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处、从平坦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分离地布置。第二弯曲部如下地布置: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处、在车辆平面图中处于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之间、并将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连接在一起、第二弯曲部的前面弯曲成大致朝车辆后侧弓起的形状以便落在平坦部的前面的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延长线上或者落在该延长线的车辆前侧。根据第三方案,由于弯曲成大致朝车辆后侧弓起的形状、布置在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之间并将平坦部与第一弯曲部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弯曲部,能够通过使用第一弯曲部来最大程度上实现保险杠加强件的中央部的前向放置(forwardplacement),同时在小重叠碰撞中于碰撞开始时尽可能地避免与障碍物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因此,碰撞载荷的大部分被从障碍物朝平坦部输入,且能够尽可能地保证了上述的较长的压碎行程。根据第四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为所述第二方案或所述第三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碰撞盒布置成在车辆正视图中与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这两者重叠,且碰撞盒的前端部具有遵循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的形状。根据第四方案,碰撞盒布置成在车辆正视图中与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这两者重叠。碰撞盒的前端部具有遵循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处的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的形状。至少碰撞盒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部由此朝车辆前侧延伸。根据第五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为所述第四方案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保险杠加强件设置有前端壁、上壁和下壁,并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开口的开口截面轮廓。碰撞盒的前端部插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的内部,且碰撞盒的前端部具有遵循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的前端壁的形状。根据第五方案,保险杠加强件形成有向车辆后侧开口的开口截面轮廓,且碰撞盒的前端部插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内。碰撞盒的前端部具有沿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的前端壁伸延的形状,使得碰撞盒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延长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其布置在车身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角撑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面朝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伸出;保险杠加强件,其布置在所述车身前部的前端侧处并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以及碰撞盒,其布置在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角撑件两者的前端部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之间,并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将所述两者的前端部和所述外侧部分联接在一起,并具有由于朝车辆后侧输入的碰撞载荷而经历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塑性变形的管形,平坦部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所述平坦部的前面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车辆正视图中,所述平坦部在所述碰撞盒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侧壁部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2 JP 2015-145001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侧构件,其布置在车身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角撑件,其从所述前侧构件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面朝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伸出;保险杠加强件,其布置在所述车身前部的前端侧处并以其长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以及碰撞盒,其布置在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角撑件两者的前端部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之间,并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将所述两者的前端部和所述外侧部分联接在一起,并具有由于朝车辆后侧输入的碰撞载荷而经历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压缩塑性变形的管形,平坦部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所述平坦部的前面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在车辆正视图中,所述平坦部在所述碰撞盒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侧壁部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第一弯曲部形成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外侧部分处,在车辆平面图中比所述平坦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所述第一弯曲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凉介驹村达哉岩本泰典平井育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高丘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