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62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凸轮轴和油气分离装置,凸轮轴内形成有油气流动通道,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凸轮轴上且随凸轮轴转动,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成将从油气流动通道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油气通过旋转离心作用进行油气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发动机无需设置较长的外接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外接,由此可以避免外接管路结冰堵塞,便于废气进入油气分离装置进行油气分离,保证了油气分离装置正常工作。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including engine camshaft and oil gas separator, oil and gas flow passage forming cam shaft, oil and gas separa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cam shaft and rotate with the camshaft, oil and gas separation device from the oil gas flow passage into the oil and gas separation equipment in the oil and gas by rotating centrifugal force to separate the oil and gas.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engine, the engine does not need to set a longer external pipeline and oil and gas separation device is externally connected, which can avoid external pipeline ice blockage, easy to exhaust gas into oil and gas separation equipment for oil and gas separation, to ensure the normal work of the oil and gas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效果,在发动机内设有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可以令润滑油从携带润滑油的活塞逸出废气中分离,且可以将净化后的废气返排入气缸内进行二次燃烧。相关技术中,油气分离装置在发动机内布置困难,发动机需要通过较长的外接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外接,在寒冷的天气中,外接管路容易结冰堵塞,此时废气无法从外接管路进入油气分离装置,造成油气分离装置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保证油气分离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发动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包括凸轮轴和油气分离装置,所述凸轮轴内形成有油气流动通道,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且随所述凸轮轴转动,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成将从所述油气流动通道进入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油气通过旋转离心作用进行油气分离。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发动机无需设置较长的外接管路与油气分离装置外接,由此可以避免外接管路结冰堵塞,便于废气进入油气分离装置进行油气分离,保证了油气分离装置正常工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发动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阀片,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外壳体回油口,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内壳体回油口,所述内壳体随所述外壳体转动,所述阀片弹性地封闭所述内壳体回油口。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在径向上间隔开,所述阀片贴靠在所述内壳体回油口的外表面上且适于朝向所述外壳体弹开。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隙为1mm。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回油口和所述内壳体回油口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壳体回油口与多个所述内壳体回油口在周向上交错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阀片安装凸起,所述阀片安装凸起用于安装所述阀片。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随动连接部,所述随动连接部插入到所述外壳体回油口中以使得所述内壳体随所述外壳体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二级分离部,所述二级分离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且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内壳体内部进入到所述二级分离部内的油气进行二次旋转离心分离。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分离部包括二级壳体、气体输送管和连接板,所述二级壳体、所述气体输送管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固定,所述二级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二级壳体内部以及所述内壳体内部的油气分离孔,所述气体输送管连通所述二级壳体内部且用于输送分离后的气体。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壳体为圆筒形,所述油气分离孔开设在所述二级壳体的外周壁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为圆筒形,所述内壳体为环形,所述连接板套设在所述气体输送管上,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端端面和所述二级壳体的开口端端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内壳体的外端面止抵所述连接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为环形且沿轴向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构造为:在连接处的径向尺寸最大且径向尺寸向远离所述连接处的方向呈递减趋势,所述二级壳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部分在径向上对应,且所述二级壳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部分平行。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壳体的底壁与所述油气流动通道正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装置与凸轮轴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二级分离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发动机1000,油气分离装置100,外壳体1,外壳体回油口11,中央通孔12,内壳体2,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内壳体回油口23,阀片安装凸起24,随动连接部25,阀片3,安装孔31,二级分离部4,二级壳体41,油气分离孔411,气体输送管42,连接板43,凸轮轴200,油气流动通道2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首先结合图1-图10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如图1-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1000可以包括凸轮轴200和油气分离装置100,凸轮轴200上可以套设有多个凸轮,凸轮轴200可以转动以控制发动机气门,使发动机气缸进气和排气。如图1所示,凸轮轴200内可以形成有油气流动通道201,油气分离装置100可以设置在凸轮轴200上,即凸轮轴200可以为中空管道,油气流动通道201可以与油气分离装置100连接,从发动机气缸与活塞间隙逃逸出的废气可以通过曲轴箱、正时室、油气流动通道201进入油气分离装置100,油气分离装置100可以将废气携带的机油与废气分离,分离出机油后的废气可以从油气分离装置100流入气缸进行二次燃烧,从而降低排放,实现逃逸气体的闭环处理。具体地,如图1所示,油气分离装置100可以与凸轮轴200同轴设置,当发动机工作使凸轮轴200转动时,油气分离装置100可以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内形成有油气流动通道;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且随所述凸轮轴转动,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成将从所述油气流动通道进入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油气通过旋转离心作用进行油气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内形成有油气流动通道;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且随所述凸轮轴转动,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成将从所述油气流动通道进入到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油气通过旋转离心作用进行油气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外壳体回油口;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内壳体回油口,所述内壳体随所述外壳体转动;阀片,所述阀片弹性地封闭所述内壳体回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在径向上间隔开,所述阀片贴靠在所述内壳体回油口的外表面上且适于朝向所述外壳体弹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回油口和所述内壳体回油口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外壳体回油口与多个所述内壳体回油口在周向上交错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阀片安装凸起,所述阀片安装凸起用于安装所述阀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溦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