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0598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下述通式(Ⅰ)长梗南五味内酯素类化合物、通式(Ⅱ)长梗内酯素类化合物,式Ⅰ中:R↓[1],R↓[2],R↓[3],R↓[4],R↓[5],R↓[6]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1],R↓[2];R↓[3],R↓[4]及R↓[5],R↓[6]之间形成双键或三元环氧或者R↓[1],R↓[5];R↓[2],R↓[4]之间形成氧桥;R↓[7],R↓[8],R↓[9],R↓[10]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7],R↓[8];R↓[9],R↓[10]之间形成双键或者R↓[9],R↓[10]之间形成三元环氧。式Ⅱ中:R↓[1],R↓[2],R↓[3],R↓[4],R↓[5],R↓[6]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1],R↓[2];R↓[3],R↓[4]及R↓[5],R↓[6]之间形成双键或三元环氧或者R↓[1],R↓[5];R↓[2],R↓[4]之间形成氧桥;R↓[7],R↓[8],R↓[9],R↓[10],R↓[11]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7],R↓[8];R↓[9],R↓[10]之间形成双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长梗南五味内酯素类化合物和长梗内酯素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该类化合物为 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为双子叶植物,只有南五味子属 (《aa^/ra)和五味子属(&;j"ana5rar)两属,共50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 北美南部,我国两属均产之,约30余种,产于西南部至东北部,但主产地为西 南部和中南部。南五味子属(XfiKfe/ra)约有25种,我国有8种,分布于西南至 东南部。目前,从南五味子科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两大类木脂 素(lignans)和三萜(triterpenoids)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大多为羊毛甾烷型和环阿尔廷型,由于其骨架易发生变化,a由干氧化度不同使这类三萜化合物结构复杂独特。根据末端侧链,A环是否断开,A/B环的类型,是否为高氧化度非 C30骨架类型以及结构式中是否发生重排等因素,使南五味子中发现的三萜骨架 类型十分丰富,引起了天然产物化学家的关注。迄今为止,南五味子属中分别有 10个种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脂素和三砲是该科 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有技术中未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两类新骨架三砲类化合物即 长梗南五味内酯素类化合物和长梗内酯素类化合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从长梗南五味子(Xo^ra /o"^pe^wcM/atoFinet et Gagnep)中分离得到的两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新骨 架三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在药物中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通式(I)长梗南五味内酯素类化合物、通式(II)长梗内酯素类化合物<formula>complex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式I中Rl5 R2, R3, R4, R5, Re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b R2; R3, R4 及R5, &之间形成双键或三元环氧或者R,, R5; R2, R4之间形成氧桥;R7, R8, R9, R10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7, R8; R9, Rl()之间形成双键或者R9, Rio之间形成三元环氧。<formula>complex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式n中R"R2, R3,R4, Rs,R6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R2; R3,R4 及R5,R6之间形成双键或三元环氧或者RbR5;R2,R4之间形成氧桥;R7,Rg, R9, R10, Ru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7, Rg; R9, R1()之间形成双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用70%_100%的丙酮或 乙醇或甲醇溶剂,冷浸或热回流浸提长梗南五味子茎和叶粗粉得到总浸膏,总浸膏用水分散后用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或氯仿或乙醚或石油醚或苯萃取得萃取物,萃 取物经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分离后得所述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抗肿瘤活性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及 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在制备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人结肠 癌药物、人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选择长梗南五味子茎和叶为材料,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 定和活性筛选等系统工作,从中得到了8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长梗南五味内酯 素A-D,长梗内酯素A^C和F。其中当式(I)中R^R^R^RfH,R3R4二 R9R1()=双键,R5 = R8 = a-OH时为长梗南五味内酯素A;当式(I)中R, = R2 = R6= R7 = H, R3R4= R9R0 =双键,R5 = a-OH, R8 =羰基时为长梗南五味内酯素B;当式(I )中R, = R2= Re= R7 = H, R3R4= R9R10 =双键,R5 = a-OH, R8 = a-CH30时为长梗南五味内酯素C;当式(I)中1^ = 112 = 116=117 = 1^113114=双 键,R9, Rm之间形成三元环氧,R5 = R8 = a-OH时为长梗南五味内酯素D;当式 (II)中111 = 112=116-{11| =仏113114=117118 = 119&10=双键,R^a-OH时为长梗内 酯素A;当式(II )中R, = R2= R9 = R10 =Rh = H, R3R4= R7Rg =双键,R5 = a-OH时为长梗内酯素B;当式(II)中1^ = 112 = 116= R9 = Rn = H, R3R4 = R7R8 = 双键,R^a-OH,RK^卩-OH时为长梗内酯素C;当式(II)中R^R6-R!,-H, R3R4 = R7R8= R9R1()=双键,R5 = a-OH, = p-OH时为长梗内酯素F。本专利技术化合物长梗南五味内酯素A-D,长梗内酯素A-C和F经对三种细胞 株(A549,HT-29,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对三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了较 好的细胞毒活性,ICso值范围为0.14-5.56^M。实验结果显示,长梗南五味内酯 素类化合物2是7个化合物中活性最强的,对K562细胞ICso值达到0.14^M。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肺癌、结肠癌、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 利要求1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和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特别是用于制备治疗 肺癌、结肠癌、白血病的药物。上文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例如稀释剂、 赋形剂如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等;黏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 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润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 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吸附载体如高岭土和皂黏土;润滑 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镁、以及和聚乙二醇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 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可以组合物的形式通过口服、鼻吸入、直肠或肠胃外给药的方 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 粉剂、粒剂、胶囊等,制成液体制剂如水或油悬浮剂或其他液体制剂如糖浆、酏 剂等;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水或油性悬浮剂等。优选 的形式是片剂、胶囊和注射剂。.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生产方法制备。例如 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1%—9.5%的活性成分,最优选含 有重量比为0.5%~95%的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施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体重、所治疗的疾病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其日剂量可以是0.01 10mg/kg体重,优选O.l 5mg/kg 体重。可以一次或多次施用。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长梗南五味内酯素A的片断图2为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Ⅰ)长梗内酯素类化合物:***(Ⅰ)式Ⅰ中:R↓[1],R↓[2],R↓[3],R↓[4],R↓[5],R↓[6]为-H或-OH或-OCH↓[3]或-OCOCH↓[3]或者R↓[1],R↓[2];R↓[ 3],R↓[4]及R↓[5],R↓[6]之间形成双键或三元环氧或者R↓[1],R↓[5];R↓[2],R↓[4]之间形成氧桥;R↓[7],R↓[8],R↓[9],R↓[10],R↓[11]为-H或-OH或-OCH↓[3]或-OCOC H↓[3]或者R↓[7],R↓[8];R↓[9],R↓[10]之间形成双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建新孙汉董肖伟烈李蓉涛黄胜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