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421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包括:气袋,包括两片外周为圆形的前片和后片,前片和后片相叠并在边界缝合而形成封闭的袋体,前片面向驾驶员,后片背向驾驶员;和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气袋提供气体,从而使得气袋从折叠状态膨胀至展开状态;后片上设有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孔,气体发生器安装孔的中心与气袋的中心不重合。安全气囊总成包括非对称式安全气囊以及气囊盒,安全气囊以折叠方式置于气囊盒中。车辆包括安全气囊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气体发生器偏心安装于气袋中,能够在不降低气囊对驾驶员头部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小气囊展开后对驾驶员胸部的挤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是车辆产品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是易致命部位,所以是车辆碰撞安全防护中的重点。在与车辆安全相关的国家法规和各种新车评价规程中(如中国的C-NCAP),驾驶员胸部压缩量伤害值一直是车辆被动安全性能优化的重点和难点。当车辆发生较为猛烈的正面碰撞时,装配在转向盘中的驾驶员安全气囊装置通过气体发生器充气展开气袋,对车辆前排驾驶员具有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但是传统设计的驾驶员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位于气袋圆形主布片的中心,气袋展开后为相对于气体发生器中心对称的近似圆形,对驾驶员进行缓冲保护。该传统对称式设计的缺点是,气囊在转向盘六点钟方向对驾驶员胸部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可能造成较大的驾驶员胸部压缩量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降低气囊对乘员头部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小气囊展开后对乘员胸部的挤压力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本专利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有效降低驾驶员胸部压缩量伤害的安全气囊总成。本专利技术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车辆。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包括:能够从折叠状态膨胀至展开状态的气袋,包括两片外周为圆形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相叠并在边界缝合而形成封闭的袋体,其中,所述前片面向驾驶员,所述后片背向驾驶员;和气体发生器,用于向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气袋提供气体,从而使得所述气袋从所述折叠状态膨胀至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后片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孔,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后片的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与所述后片形成偏心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与所述后片的偏心距离为30~80mm。进一步地,所述后片上还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气袋展开后的内压的排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气袋采用布质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总成,包括所述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以及气囊盒,所述安全气囊以折叠方式置于所述气囊盒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所述气囊盒具有用于展开所述安全气囊的开口,所述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开口;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撕裂线。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总成装配于车辆的转向盘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的偏心方向对应于所述转向盘的六点钟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装配方式为螺栓连接或卡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安全气囊总成。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将气体发生器偏心安装于气袋中,能够在不降低气囊对驾驶员头部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小气囊展开后对驾驶员胸部的挤压力。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总成,在车辆发生较猛烈的正面碰撞时,气囊接触区域避开人体胸部的易受伤害部位,减小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胸部压缩量的伤害值,从而达到降低驾驶员胸部和内脏伤害的目的。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具有在正面碰撞事故中保护驾驶员,相对减小其胸部压缩量伤害值,气囊冲击位置避开人体胸部易受伤害区域的作用,可以达到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能的目的。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的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的后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与传统的对称式安全气囊在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的对比作用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的前片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的后片2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包括:能够从折叠状态膨胀至展开状态的气袋,包括两片外周为圆形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相叠并在边界缝合而形成封闭的袋体,两片所述布片分别为面向驾驶员的前片1和背向驾驶员的后片2(参见图2);和气体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向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气袋提供气体,从而使得所述气袋从所述折叠状态膨胀至所述展开状态。参见图2,所述后片2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孔3,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3的中心与所述后片的中心不重合而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3与所述后片形成偏心结构。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将气体发生器偏心安装于气袋中,能够在不降低气囊对驾驶员头部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小气囊展开后对驾驶员胸部的挤压力。参见图1和图2,前片和后片在边缘处设有缝合线5,通过将前片和后片相互叠合并在缝合线5处缝合而形成密封的袋体。为了保证保护效果,气体发生器需要根据气袋尺寸确定的气囊体积进行选用,可以选用在60L压力容器试验中压力值为150kPa~250kPa范围内的气体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的布片的直径范围为600~800mm。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3与所述布片的偏心距离为30~80mm。参见图2,d为气体发生器安装孔3的偏心距离值,可以根据安全气囊10的大小和气囊对人体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最佳的偏心距离的值。参见图2,所述后片2上还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气袋展开后的内压的排气孔4。安全气囊10在展开状态下,排气孔4可以调节安全气囊10展开后的内压以获得有利于保护驾驶员的缓冲效果,排气孔4的个数、位置和尺寸为根据保护效果要求得到的优化值。其中,所述气袋采用布质材料制成。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总成,包括所述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以及气囊盒11,所述安全气囊10以折叠方式置于所述气囊盒11中。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气囊总成,在车辆发生较猛烈的正面碰撞时,气囊接触区域避开人体胸部的易受伤害部位,减小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驾驶员胸部压缩量的伤害值,从而达到降低驾驶员胸部和内脏伤害的目的。参见图4,还包括盖板12,所述气囊盒11具有用于展开所述安全气囊10的开口,所述盖板12用于覆盖所述开口;参见图4,所述盖板12上设置有撕裂线13。当车辆前部受到撞击并达到一定强度时,气体发生器接受到来自车辆的ACU(气囊控制单元)发出的点火信号,气体发生器点火在瞬间(数十毫秒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喷嘴快速冲入气袋,气袋织布在压力作用下冲破盖板12的撕裂线13,快速展开在转向盘14和驾驶员之间,以转向盘14轮缘表面作为支撑,对具有较大初速度的驾驶员起到缓冲减速、约束保护的作用,防止其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严重伤害。参见图4,所述安全气囊总成装配于车辆的转向盘14的中心位置。该安全气囊10安装固定在车辆转向盘14骨架的中心位置。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与传统设计的驾驶员安全气囊20在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的对比作用图。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10具有特殊的偏心结构,使得其展开后相对于转向盘14中心具有非对称式的覆盖面积下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包括:能够从折叠状态膨胀至展开状态的气袋,包括两片外周为圆形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相叠并在边界缝合而形成封闭的袋体,其中,所述前片面向驾驶员,所述后片背向驾驶员;和气体发生器,用于向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气袋提供气体,从而使得所述气袋从所述折叠状态膨胀至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后片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孔,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后片的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与所述后片形成偏心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包括:能够从折叠状态膨胀至展开状态的气袋,包括两片外周为圆形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相叠并在边界缝合而形成封闭的袋体,其中,所述前片面向驾驶员,所述后片背向驾驶员;和气体发生器,用于向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气袋提供气体,从而使得所述气袋从所述折叠状态膨胀至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后片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孔,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后片的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与所述后片形成偏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孔与所述后片的偏心距离为30~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对称式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上还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气袋展开后的内压的排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