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及相应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685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及相应的汽车,其中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包括用于与左下护板相固定设置的气囊框,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框上的气囊模块,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气囊框共同对所述气囊模块进行支撑的气囊托架,所述气囊托架与所述左下护板固定联接并与所述气囊模块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的左下护板与气囊模块固定联接于一体,能使气囊模块与管梁隔离,保证该膝部安全气囊总成方便地于车辆内一体安装与拆卸,节约了拆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适用于各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及相应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被动安全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及相应的汽车。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总成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起重要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降低乘员的伤害值,乘用车主要装配有驾驶员安全气囊、副驾驶员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帘、座椅侧面安全气囊等针对乘员头部进行的保护。 现已出现了用于保护乘员的膝部和小腿部位的膝部安全气囊,其于车内的安装固定方式大多是通过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安装在管梁上,左下护板再与膝部气囊框卡接固定。 图1所示即为一种现有的膝部托架固定方式,它包括气囊框4与气囊模块6,气囊框4的主体为截面呈π形的结构,由平板41、第一垂直板421及第二垂直板422—体构成,平板41上与第一垂直板421/及第二垂直板422相接近的部位带有强度弱化槽43,平板41的两端分别带有第一^^槽441与第二卡槽442,用于与左下护板I相卡接使该平板41与左下护板I基本共面;气囊模块6包括气囊外壳5、气囊袋61、炸药桶62以及点爆器63,其中U形的气囊外壳5呈开口与气囊框4的开口相向设置地固定联接于第一垂直板421与第二垂直板422之间,气囊袋61固定设于气囊外壳5上;炸药桶62以及点爆器63设于气囊外壳5的与其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且气囊外壳5的该端面处设有与该端面平行设置的气囊固定支架92,气囊固定支架92用于与气囊外壳5共同承托炸药桶62以及点爆器63。而该气囊固定支架92的装配过程是将气囊模块6卡接在气囊框4上,后方焊接气囊固定支架92,再将气囊固定支架92与管梁或转向管柱进行螺栓连接,最后再装配左下护板1,这种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为实现安装可行性和工具的可操作性和空间性,对内部电器件的空间布置设计要求较高;另外,这种装配方式也给仪表板内置件的维修带来困难,在拆卸维修时需要将膝部安全气囊总成从管梁或转向管柱上拆下,尤其是维修气囊点爆器63时需要将挡脚板、左下护板I以及气囊袋61等依次拆下才能进行,操作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左下护板与气囊模块固定联接于一体,以使气囊模块与管梁隔离,实现该膝部安全气囊总成方便地于车辆内一体安装与拆卸,节约拆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包括用于与左下护板相固定设置的气囊框,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框上的气囊模块,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气囊框共同对所述气囊模块进行支撑的气囊托架,所述气囊托架与所述左下护板固定联接并与所述气囊模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托架的截面为U形,其开口端与所述左下护板固定联接,其非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模块可拆卸联接;所述气囊框、所述气囊模块位于所述气囊托架与所述左下护板所围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框的主体为截面为π形的结构,所述主体由一体联接的平板、第一垂直板及第二垂直板构成,所述平板与所述左下护板相层叠并固定相联。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气囊外壳,所述气囊外壳的截面为U形,所述气囊外壳呈开口与气囊框的开口相向并可拆卸地联接于第一垂直板与第二垂直板之间;所述气囊托架远离所述左下护板的一端,位于所述气囊外壳的远离所述气囊框的侧面内侧且相邻,所述气囊托架与所述气囊外壳间于相邻部位可拆卸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模块包括点爆器;所述气囊外壳的远离所述左下护板的一端,以及所述气囊托架的远离所述左下护板的一端,在相应部位设有开孔;所述点爆器设于所述开孔位置并自所述开孔处露出所述气囊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外壳的远离所述左下护板的一端,固定联接有朝向所述气囊托架的焊接丝柱;所述气囊托架的相应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焊接丝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气囊外壳与所述气囊托架间,经所述焊接丝柱与螺帽间的配合而可拆卸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模块还包括气囊袋,所述气囊袋固定于所述气囊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下护板为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由由表及里依次一体联接的左下护板表皮层、左下护板发泡层及左下护板骨架构成;所述平板与所述左下护板骨架一体搪塑发泡,形成所述左下护板骨架与所述左下护板表皮层之间的左下护板发泡层,并将所述气囊框与所述左下护板一体式固定联接;所述气囊托架的开口端与所述左下护板骨架间固定联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上与第一垂直板/第二垂直板相接近的部位带有强度弱化槽。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还有: 所述气囊模块还包括炸药桶,所述炸药桶设于所述气囊袋内。 本技术的组装过程如下: ①将左下护板骨架及气囊框装配在一起后,整体进行搪塑发泡处理,使左下护板与气囊框成型为一体式结构; ②将由气囊外壳(带焊接丝柱)、气囊袋、炸药桶及点爆器构成的气囊模块安装在气囊框上; ③将气囊托架整体包住气囊模块,下开口端与左下护板骨架间进行焊接,背部穿过焊接丝柱,并拧紧螺帽,便使之与左下护板形成了一个整体。 本技术的拆卸过程为:当膝部安全气囊总成需要维修时,无需将气囊模块与左下护板分离,可直接将连接着膝部安全气囊总成连同左下护板整体拆下,对相关部件进行维修即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I)本技术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取消了需要通过与管梁或转向柱相联接的现有技术中的膝部气囊固定支架,而采用气囊托架整体包住气囊模块,并将该气囊托架通过焊接与左下护板相固联于一体的结构,且该卸囊托架与所述的气囊模块间可拆卸联接。这种结构不仅减少了安装点,而且方便膝部安全气囊总成的整体装配与拆卸,维修过程简捷、方便; (2)本技术所述的气囊托架将气囊框与气囊模块整体联接于该气囊托架上,并将它们罩于该气囊托架内,能保证膝部安全气囊整体安装、整体拆卸目的的顺利实现; (3)本技术所述的点爆器设于气囊托架、气囊外壳的相应部位所设有的开孔处并露出,可方便点爆器的维修; (4)本技术所述的气囊外壳与所述气囊托架间,通过所述焊接丝柱与螺帽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联接,且所述气囊外壳与所述气囊框间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气囊模块与气囊托架间的拆装、与气囊框间的拆装易于实现,进一步地保证维修方便; (5)本技术所述的平板与所述左下护板骨架一体搪塑发泡形成所述左下护板骨架与所述左下护板表皮层之间的左下护板发泡层,实现了气囊框与左下护板骨架间的一体固联,加之所气囊托架的开口端也与所述左下护板骨架固联,因此保证了气囊模块的装配牢度; (6)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垂直板上,或第二垂直板上带有强度弱化槽,是常规的结构特征,利于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袋的瞬间膨出。 综上可见,本技术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左下护板与气囊模块固定联接于一体,以使气囊模块与管梁隔离,实现了该膝部安全气囊总成方便地于车辆内一体安装与拆卸,能节约拆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实现其气囊模块与管梁隔离,使该膝部安全气囊总成方便地安装与拆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带有左下护板,还带有前述结构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所述膝部安全气囊总成与所述左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包括用于与左下护板(1)相固定设置的气囊框(4),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框(4)上的气囊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总成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气囊框 (4)共同对所述气囊模块(6)进行支撑的气囊托架(91);所述气囊托架(91)与所述左下护板(1)固定联接,并与所述气囊模块(6)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包括用于与左下护板(I)相固定设置的气囊框(4),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框(4)上的气囊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膝部安全气囊总成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气囊框(4)共同对所述气囊模块(6)进行支撑的气囊托架(91);所述气囊托架(91)与所述左下护板(I)固定联接,并与所述气囊模块(6)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托架(91)的截面为U形,其开口端与所述左下护板(I)固定联接,其非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模块(6)可拆卸联接;所述气囊框(4)、所述气囊模块(6)位于所述气囊托架(91)与所述左下护板(I)所围成的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框(4)的主体为截面呈η形的结构,所述主体由一体联接的平板(41)、第一垂直板(421)及第二垂直板(422)构成,所述平板(41)与所述左下护板(I)相层叠并固定相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6)包括气囊外壳(5),所述气囊外壳(5)的截面为U形,所述气囊外壳(5)呈开口与气囊框(4)的开口相向设置并可拆卸地联接于第一垂直板(421)与第二垂直板(422)之间;所述气囊托架(91)远离所述左下护板(I)的一端,位于所述气囊外壳(5)的远离所述气囊框(4)的侧面内侧且相邻,所述气囊托架(91)与所述气囊外壳(5)间于该相邻部位可拆卸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6)包括点爆器(63); 所述气囊外壳(5)的远离所述左下护板(I)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勇田野赵明君周杰陈玉龙霍聪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