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尤其地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093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尤其地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其中,在外盘片支架处可布置至少一个外盘片、尤其地多个外盘片,其中,外盘片支架在其内周缘处具有用于推入和/或布置一个、尤其多个外盘片的尤其齿形的第一轴向槽且第一轴向槽在径向上由齿根区域限制,其中,在齿根区域中设置多个排油孔,相应的第一轴向槽由径向向内伸的、尤其地大致齿形的区域分离,其中,向内伸的区域在外周缘处具有相应的中间区段,且其中,在中间区段中在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处设置和/或构造用于轴向导出油流的第二轴向槽。油流动由此改善,即第二轴向槽经由至少部分地设置的和/或至少部分地构造的周缘槽至少与排油孔中的一些流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尤其地用于双离合器的、尤其地用于混合动力驱动模块的外盘片支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多种不同地构造的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这种类型的离合器、尤其还具有那么至少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那么具有至少一个外盘片支架和至少一个内盘片支架。在外盘片支架处布置有或可布置外盘片而在内盘片支架处布置有或可布置内盘片。通过外盘片和通过内盘片形成的盘片组尤其地通过操纵活塞被压力加载,以便将扭矩从内盘片支架传递到外盘片支架上(或者相反)。为了推入或为了将外盘片布置在外盘片支架处,外盘片支架在其内周缘处具有尤其地齿形地构造的第一轴向槽,其在径向方向上通过齿根区域来限制。如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模块,其具有离合器和内燃机(Verbrennungsmaschine)或燃烧发动机(Verbrennungsmotor),其中,内燃机利用其初级侧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或可与离合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此外,混合动力驱动模块具有电机,其中,电机的转子尤其与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相连接,尤其地,那么在此外盘片支架构造成转子支架。离合器尤其地用作所谓的“K0-离合器”,尤其地在当离合器闭合时,内燃机可借助于该离合器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尤其在离合器断开的状态中,变速器输入轴可借助于电机来驱动,其中,尤其地外盘片支架与或可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接。转子的转子板尤其地借助于径向地流动穿过离合器的油流或冷却油流来冷却。为此,外盘片支架在其周缘处具有排油孔。该排油孔在外盘片支架的周缘处构造成通孔并且保证冷却油从外盘片支架的内部区域中经由其外周缘在转子的方向上被排出或排向转子板。冷却油向转子板的最优输送是成问题的,或者冷却油体积流在轴向方向上的导出也成问题。为了在轴向方向上导出冷却油,外盘片支架具有在外周缘处伸延的第二轴向槽。如此,由文件DE102005040771A1已知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尤其地混合动力驱动模块的传动系,其中,设置有双离合器且双离合器的两个离合器具有共同的外盘片支架。为使油通过,在此用作转子支架的外盘片支架具有径向伸延的缺口或相应的排油孔。如此,由文件DE102011121042A1已知一种用于电机的冷却组件,转子在该处冷却,并且在转子芯的内周缘处构造有轴向伸延的冷却通道。为了利用冷却油填充该轴向伸延的冷却通道,转子支架具有相应的通过孔。此外,在转子芯的一端侧处构造有导油环。经由该导油环且经由另一通道还可利用来自轴向伸延的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油来供给转子的磁槽(Magnettasche)。最终,由文件DE102013006857A1已知一种电机或混合动力驱动模块,在该处,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具有设置在外周缘处的用于轴向地导出冷却油的轴向槽。在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现有技术中,油或离合器的冷却油还用于冷却转子组或转子板。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将油或冷却油从离合器中输送出来。那么,外盘片支架通常用作转子支架。该外盘片支架通常由板件制成(冷还原),其中,转子板沿着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布置。转子支架或外盘片支架的形状一方面可成本适宜地制造且那么另一方面也已经具有了前面所提到的第二轴向槽,那么该轴向槽在外盘片支架的制造过程期间已经构造在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处。该第二轴向槽主要设置在外盘片支架的向内伸的区域的外周缘处,尤其地在此设置在位于齿根区域之间的中间区段中。对于外盘片支架现在用作转子支架的情况,现在在齿根区域中设置排油孔,其径向地限制在外盘片支架的内周缘处伸延的第一轴向槽。为了实现现在从这些设置在齿根区域中的排油孔到设置在中间区段中的第二轴向槽的流动连接,尤其地在转子板的下部的端部区域中设置或构造部分相应的凹口。一方面,该凹口在转子板中的实现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此不能最优地将转子或转子板的扭矩传递到用作转子支架的外盘片支架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现在将外盘片支架设计且改进成,使得油-或冷却油导出和转子板的冷却得以改善,尤其地使与此相关的用于外盘片支架和/或转子板的制造成本得以减少。现在,以上指出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实现。通过使第二轴向槽经由至少部分地设置的和/或至少部分地构造的周缘槽至少与排油孔中的一些流动连接,现在不必再在转子板的端部区域中实现凹口,因为以上所述的周缘槽现在尤其地在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处实现并且在此构造成在周向上伸延。排油孔布置和/或构造在外盘片支架的周向上伸延的相应的列中、尤其地在齿根区域中。第二轴向槽在位于齿根区域之间的中间区段中构造在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处,其中,沿着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齿根区域和中间区段分别交替地或彼此交替地构造。通过将排油孔构造成列,其中,尤其地在外盘片支架的轴向上设置多个列,外盘片支架因此已经获得了特定的结构。当一个和/或多个周缘槽构造成螺旋形地伸延时是尤其有利的。尤其地,对于每列排油孔那么设置至少一个与该列排油孔至少部分地相切的螺旋形地伸延的周缘槽和/或相应地构造的部分周缘槽。尤其地,对于每列排油孔和/或对于在排油孔的列之间的每个中间区域设置至少一个在外周缘处基本上完全环绕的周缘槽和/或相应地构造的部分周缘槽。由此实现,一方面实现或改善了从排油孔到第二轴向槽的油流动且另一方面转子的每个单个转子板还具有与构造成转子支架的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的良好的接触,从而所有转子板的扭矩也可有效地被传递到外盘片支架上。在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周缘槽或相应的部分周缘槽现在可构造和或实施成,使得一列中的分别两个相邻的排油孔与设置在这些排油孔之间的仅一个第二轴向槽流动连接。那么,这两个相应的排油孔形成“第一组”排油孔或第二轴向槽。在与上述列相邻的排油孔的列中,设置“第二组”排油孔,那么,其中在此两个相邻的排油孔分别再次与设置在其间的第二轴向槽流动连接。那么在此,一列的第一组排油孔与另一列的第二组排油孔彼此交替地或者至少部分彼此重叠地布置。在另一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周缘槽或相应的部分周缘槽现在构造和/或实施成,使得一列的分别至少两个相邻的排油孔与相应相邻的第二轴向槽流动连接,其中,由此形成“第三组”在流动技术上相互连接的排油孔与第二轴向槽。那么,在该“第三组”排油孔之间,在该列中设置多个未与相邻的第二轴向槽相连接的排油孔。在相邻的一列(其与上述列相邻)排油孔的中,设置“第四组”排油孔或第二轴向槽,那么,其中在此,该列的两个相邻的排油孔再次与相应的相邻的第二轴向槽流动连接。那么,在该列中,也在第四组排油孔之间又设置未与第二轴向槽流动连接的排油孔。那么,一列的第三组排油孔与相邻的列的第四组排油孔彼此交替地或部分彼此重叠地布置。在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外盘片支架尤其地设置成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模块的离合器。在此,外盘片支架构造成用于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板的转子支架。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板径向地限制周缘槽或部分周缘槽和构造在外盘片支架的外周缘处的外盘片支架的第二轴向槽。现在,油流动得以优化且尤其地还用于冷却电机的转子的转子板。油流动大致径向地穿过离合器从离合器的内盘片支架通过盘片组向外盘片支架伸延并且从该处经由此处的排油孔和此处的周缘槽或相应的此处的部分周缘槽首先主要在周向上伸延且之后经由第二轴向槽尤其地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2)的、尤其地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1),其中,在所述外盘片支架(1)处能布置至少一个外盘片(1b)、尤其地多个外盘片(1b),其中,所述外盘片支架(1)在其内周缘处具有用于推入和/或布置一个、尤其地多个所述外盘片(1b)的尤其地齿形的第一轴向槽(6),并且所述第一轴向槽(6)在径向方向上由齿根区域(6a)限制,其中,在所述齿根区域(6a)中设置多个排油孔(5),其中,相应的所述第一轴向槽(6)通过径向向内伸的、尤其地大致齿形的区域(7)分离,其中,所述向内伸的区域(7)在外周缘处具有相应的中间区段(7a),且其中,在所述中间区段(7a)中在所述外盘片支架(1)的外周缘处设置和/或构造有用于轴向导出油流的第二轴向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槽(8)经由至少部分地设置的和/或至少部分地构造的周缘槽(9,9a,9b,9c)至少与所述排油孔(5)中的一些流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8 DE 102015212723.0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2)的、尤其地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1),其中,在所述外盘片支架(1)处能布置至少一个外盘片(1b)、尤其地多个外盘片(1b),其中,所述外盘片支架(1)在其内周缘处具有用于推入和/或布置一个、尤其地多个所述外盘片(1b)的尤其地齿形的第一轴向槽(6),并且所述第一轴向槽(6)在径向方向上由齿根区域(6a)限制,其中,在所述齿根区域(6a)中设置多个排油孔(5),其中,相应的所述第一轴向槽(6)通过径向向内伸的、尤其地大致齿形的区域(7)分离,其中,所述向内伸的区域(7)在外周缘处具有相应的中间区段(7a),且其中,在所述中间区段(7a)中在所述外盘片支架(1)的外周缘处设置和/或构造有用于轴向导出油流的第二轴向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槽(8)经由至少部分地设置的和/或至少部分地构造的周缘槽(9,9a,9b,9c)至少与所述排油孔(5)中的一些流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盘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5)布置和/或构造在在所述外盘片支架(1)的周向上伸延的列(A,B)中。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盘片支架,其特征在于,一个和/或多个所述周缘槽(9,9a)构造成螺旋形地伸延。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盘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5)的每列(A,B)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油孔(5)的该列(A,B)至少部分地相切的螺旋形地伸延的周缘槽(9,9a)和/或相应地构造的部分周缘槽(9,9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盘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孔(5)的每列(A,B)和/或在所述排油孔(5)的列(A,B)之间的每个中间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所述外周缘处基本上完全环绕的周缘槽(9,9a)和/或相应地构造的部分周缘槽(9,9a),尤其地,列(A或B)的所有排油孔(5)至少部分地被螺旋形地伸延的周缘槽(9,9a)相切和/或穿过。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盘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缘槽(9,9b)或相应的部分周缘槽(9,9b)构造和/或设置成,使得列(A,B)中的分别两个相邻的排油孔(5)与设置在这些排油孔(5)之间的仅一个第二轴向槽(8)流动连接,其中,该两个相应的排油孔(5)形成第一组(I)排油孔(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乔治斯F科尔策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