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其中膜片弹簧相对于毂中心的同心地在位置上对齐并且被保持以防止由于压力板和盘之间的偏心接触而发生的盘的不均匀磨损。上述双离合器组件包括:膜片弹簧,其安装成关于盖壳体在轴线方向上能够变形;安装成连接到盖壳体的中心板;辅助盖壳体,其与盖壳体一起形成膜片弹簧的支撑点;压力板,其在膜片弹簧收缩时被选择性地连接到中心板的盘;辅助压力板,其安装为联接到中心板;安装在中心板和压力板之间的盘,用以将通过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变速器的输入轴;辅助盘,其将驱动力提供到变速器的输入轴;和导板,其固定到辅助盖壳体并且配合到膜片弹簧的切割槽中,以使毂的轴心与膜片弹簧的轴心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其中当双离合器操作时,膜片弹簧相对于毂中心的同心度在位置上对准并且被保持,以防止发生由于压力板和盘之间的偏心接触而发生的盘的不均匀磨损。
技术介绍
通常,具有两个输入轴的双离合变速器需要使用包括两个盘的双离合器,以传递从发动机传递的动力。双离合器需要两个离合器并以二联齿轮方式操作。因此,由于具有双重结构的轴每当齿轮向下或向下换档时都改变,换档速度快,并且轴的改变有助于实际燃料效率。特别地,干式双离合器使用离合器盘和压力板之间的摩擦而不使用油来传递发动机的动力,这不同于传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在韩国专利注册第10-1180599号中公开了这种干式双离合器。根据相关技术,双离合器(1)包括阻尼器飞轮(3)和套件双离合器(5)。双离合器包括:第一膜片弹簧(7),其固定到共同的轴以使得第一膜片弹簧的外周由套件双离合器(5)的环形壳体(13)覆盖,而除外周以外的部分暴露于环形壳体(13)的外部;盖板(9),其在第一膜片弹簧(7)内侧与所述共同的轴相邻设置,以通过设置在所述共同的轴上以从第一膜片弹簧(7)的外周向外突出的压花部(15)支撑所述外周;第二膜片弹簧(11),其在盖板(9)内侧与所述共同的轴相邻设置,以按压套件双离合器(5)的第一压力板(21);和环形支撑构件(10),其同轴地设置在盖板(9)的外周和第二膜片弹簧(11)之间以允许第二膜片弹簧(11)由盖板(9)支撑。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1)中,盖板(9)可以由支撑构件(10)支撑,并且压花部(15)可以从盖板(9)的中心朝向外周端设置,即在径向方向上距离盖板的中心向外最远的位置处。因此,由压花部(15)支撑的、第一膜片弹簧(7)的外周也可以设置在从中心朝向外周端更远的位置处。此外,第一膜片弹簧(7)的直径可以在从第一膜片弹簧(7)的外周端到由压花部(15)支撑的外周部分的距离保持恒定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增加。结果,由于壳体(13)恒定地保持内径,而第一膜片弹簧(7)的直径增大,从而所述膜片弹簧可以增加推斥力并降低应力而提高耐久性。然而,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可能导致——当膜片弹簧收缩和恢复时——离合器和膜片弹簧之间的轴心出现偏差的问题。这种同心度的不匹配可能导致压力板和盘之间的偏心接触,从而导致盘的不均匀磨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专利注册No.10-118059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其中当双离合器操作时,膜片弹簧相对于毂中心的同心度在位置上对准并被保持,以防止发生由于压力板和盘之间的偏心接触而发生的盘的不均匀磨损。[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盖壳体,所述盖壳体接收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安装为沿着关于所述盖壳体的轴线方向能够变形,以引起所述盖壳体的沿着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中心板,所述中心板连接到所述盖壳体,并且被安装成相对于变速器的输入轴惰行(idle);辅助盖壳体,所述辅助盖壳体联接到所述中心板,以与所述盖壳体一起形成所述膜片弹簧的支撑点;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在所述膜片弹簧收缩时被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的盘;辅助压力板,所述辅助压力板联接到所述中心板,并且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惰行;盘,所述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压力板之间,该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辅助盘,所述辅助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辅助压力板之间,该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辅助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和导板,所述导板固定到辅助盖壳体并且配合到膜片弹簧的切割槽和辅助膜片弹簧的切割槽中的至少一个槽中,以在膜片弹簧收缩和恢复时使得毂的轴心与每个膜片弹簧的轴心和辅助膜片弹簧的轴心匹配。在本专利技术中,导板可以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与辅助盖壳体联接的联接孔;和突起部,其从主体在径向方向上突出并被插入膜片弹簧的切割槽中。这里,主体可具有与辅助盖壳体的联接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环形形状,或者主体可以由通过将多个部件互相组合而具有整体为环形形状的外观的分割部件构成,每个所述部件都具有与辅助盖壳体的联接部分的形状相对应的弧形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突起部可以从主体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或向内突出,并且突起部可以从主体沿着离合器的轴线方向倾斜地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导板还可以包括限制突起部,所述限制突起部从主体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联接到膜片弹簧的周向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中,限制突起部可以包括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其自由端上朝向离合器的轴线方向弯曲以便联接到膜片弹簧的周向表面,并且膜片弹簧可以具有在其外周表面中的组装凹槽,以便联接到弯曲部分。[专利技术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组件中,突出到膜片弹簧和切割槽之间的空间的导板可以安装成使膜片弹簧相对于离合器的毂的中心的同心度正常地对准,并保持正常的对准状态,从而防止压力板和盘由于膜片弹簧的偏心位移而彼此偏心地接触。因此,由于双离合器的毂的中心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的中心之间的正常轴线对准,可以引起驱动力的平稳传递,以辅助变速器的正常功能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组件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双离合器组件的透视图。图3是例示图1和2中的双离合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例示图1和2中的双离合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图。图5是图3和图4中的导板的透视图。图5a是例示图3和图4中的导板的修改例的透视图。图6是用于解释——当膜片弹簧收缩和恢复时——通过图5的导板实现的同心度的对准功能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图6a是用于解释根据另外应用了图5的导板的实施例的——当膜片弹簧和辅助膜片弹簧收缩和恢复时——通过图5的导板实现的同心度的对准功能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图7是例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离合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图。图8是图7中的导板的透视图。图8a是例示图8中的导板的修改例的透视图。图9是在图7和8中例示的导板和膜片弹簧之间的仅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至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组件包括连接壳体(100)、盖壳体(120)、辅助盖壳体(130)、中心板(140)、压力板(160)、辅助压力板(170)、盘(180)、辅助盘(190)、膜片弹簧(200)、辅助膜片弹簧(210)和导板(220)。连接壳体(100)直接连接到发动机的输出侧,以接收从发动机产生的驱动力。为此,连接壳体(100)设置为具有环形形状的圆形板构件。此外,作为用于与发动机进行动力传递的接合部的锯齿部(102)均匀地设置在连接壳体的中央部的整个内周面上。此外,在连接壳体(100)的边缘部设置有与中心板(140)联接的凸缘部(104)。当发动机被驱动时,盖壳体(120)联接到连接壳体(100)以关于离合器的中心轴线旋转。为此,盖壳体(120)设置为在其中央部具有冲压安装孔(122)的环状圆形板构件,使得盖壳体同轴地设置在变速器的输入轴的外侧。此外,在盖壳体(120)的侧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盖壳体,所述盖壳体接收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安装为沿着关于所述盖壳体的轴线方向能够变形,以引起所述盖壳体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中心板,所述中心板连接到所述盖壳体,并且被安装成相对于变速器的输入轴惰行;辅助盖壳体,所述辅助盖壳体联接到所述中心板,以与所述盖壳体一起形成所述膜片弹簧的支撑点;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在所述膜片弹簧收缩时被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的盘;辅助压力板,所述辅助压力板联接到所述中心板,并且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惰行;盘,所述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压力板之间,该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辅助盘,所述辅助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辅助压力板之间,该辅助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辅助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和导板,所述导板被固定到所述辅助盖壳体,并且被配合到所述膜片弹簧的切割槽和所述辅助膜片弹簧的切割槽中的至少一个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09 KR 10-2014-00555291.双离合器组件,包括:盖壳体,所述盖壳体接收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安装为沿着关于所述盖壳体的轴线方向能够变形,以引起所述盖壳体的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位移;中心板,所述中心板连接到所述盖壳体,并且被安装成相对于变速器的输入轴惰行;辅助盖壳体,所述辅助盖壳体联接到所述中心板,以与所述盖壳体一起形成所述膜片弹簧的支撑点;压力板,所述压力板在所述膜片弹簧收缩时被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中心板的盘;辅助压力板,所述辅助压力板联接到所述中心板,并且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惰行;盘,所述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压力板之间,该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辅助盘,所述辅助盘安装在所述中心板和所述辅助压力板之间,该辅助盘包括用以与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联接的毂,以将通过所述辅助压力板传递的驱动力提供到所述变速器的所述输入轴;和导板,所述导板被固定到所述辅助盖壳体,并且被配合到所述膜片弹簧的切割槽和所述辅助膜片弹簧的切割槽中的至少一个槽内。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江石,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平华有限公司,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