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中轮胎胎面由位于胎面中部并沿轮胎全圆周设置的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和若干条沿轮胎周向分布的横向花纹沟组成;所述两条条形波浪沟设置在胎面中心线的两侧,而横向花纹沟分布在各条形波浪沟的外侧并延伸至胎侧,胎面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以胎面中心任意点互为180°对称设置,并且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呈错位设置。其中条形波浪沟可保证轮胎接地面,使中心接地较连续,确保轮胎直进性和排水性能,另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呈反向并错位设置,可确保轮胎牵引性能,避免出现横滑现象。另轮胎胎面上分布有多个凸块或/和凹入部,进一步提高轮胎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特别涉及一种可使轮胎达到防滑功能,有效提高轮胎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的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部分城市限摩制度的推行,城镇车辆不断增加,对于城乡结合路面使用的轮胎综合性能要求也越高,针对城乡结合路面使用的轮胎,为确保轮胎直进性能和磨耗性能,轮胎胎面由横沟组成,左右两侧横沟交错设置,中心接地区域较连续,但其排水性能不佳,易横滑。另为确保轮胎直进性能和排水性能,将胎面由直沟和横沟混合设计,直沟设置在胎面中心区域,横沟设置在胎肩区域,但其直沟花纹边缘成分低,在城乡结合路面使用时,轮胎牵引性能不佳,同时轮胎接地面较大,在湿地路面行驶时,轮胎易出现打滑现象。基于以上问题,拟设计一款优化的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样式,以确保轮胎直进性和排水性能,提高轮胎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可使轮胎达到防滑功能,有效提高轮胎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中轮胎胎面由位于胎面中部并沿轮胎全圆周设置的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和若干条沿轮胎周向分布的横向花纹沟组成;所述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设置在胎面中心线的两侧,而横向花纹沟是分布在各连续条形波浪沟的外侧并延伸至胎侧,胎面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以胎面中心任意点180°对称设置,并且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呈错位设置;所述轮胎胎面上分布有多个凸块或/和凹入部。所述凸块或/和凹入部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并分布在条形波浪沟的内外侧呈波浪状并顺应条形波浪沟的纹路全圆周进行设置。所述凸块或/和凹入部的宽度设置为2.5mm~10mm,凸出或凹入的深度设置为0.5mm~1.5mm。所述各凸块和凹入部间隔设置。所述在胎肩区域的凸块或/和凹入部分布在横向的花纹沟之间,各凸块或/和凹入部与横向的花纹沟垂直或/和平行。所述在胎肩下区域的凸块或/和凹入部呈渐缩分布。所述凸块或/和凹入部的宽度设置为5mm~10mm,其凸出或凹入的深度设置为0.5mm~1.5mm。所述各凸块和凹入部采用间隔设置。所述各凸块或/和凹入部上设有沟槽纹路。所述各凸块或/和凹入部可为圆形、矩形或三角形,圆形表面可为直面或弧面。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将轮胎胎面设置为由连续条形波浪沟和和横向花纹沟组成,其中条形波浪沟全圆周设置并分布在胎面中心的两侧,保证轮胎接地面,使中心接地较连续,确保轮胎直进性和排水性能。另横向花纹沟分布在条形波浪沟的外侧,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与胎面中心任意点互为180°对称设置,使得左右两侧横向花纹沟呈反向并错位设置,可确保轮胎牵引性能,避免出现横滑现象。另外,在轮胎胎面上增加多个凸块或凹入部,可确保轮胎胎面接地连续性,提高胎面花纹边缘成分,提升牵引性能,而各凸块和凹入部间隔设置,可提高胎面花纹与地面的抓着性,提升湿地抓地性能。再者,在凸块或凹入部上增加各种沟槽,进一步提高花纹块边缘成分,提升抓地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轮胎的胎面花纹主构架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轮胎胎面花纹配置示意图;图3为图2中凸块B-B’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凹入部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横向方向为轮胎轴向,竖直方向为轮胎周向,CL点划线为胎面中心线,轮胎胎面1由位于胎面中部并沿轮胎全圆周设置的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11和若干条沿轮胎周向分布的横向花纹沟12组成;所述两条条形波浪沟11设置在胎面中心线的两侧,而横向花纹沟12是分布在各条形波浪沟11的外侧并延伸至胎侧,可保证接地面,使中心接地连续,确保轮胎直进性和排水性能。另外胎面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12以胎面中心任意点互为180°对称设置,并且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12呈错位设置,可确保轮胎牵引性能,避免出现横滑现象。如图2,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提高轮胎的牵引和抓地性能,在轮胎胎面1上分布有多个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其中胎面中心接地区域的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设置在条形波浪沟11的内外侧呈波浪状并顺应条形波浪沟11的纹路全圆周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为凸块,凹入即为凸块的反向设置(如图4),其中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的宽度W优选为2.5mm~10mm,凸出或凹入的深度h设置为0.5mm~1.5mm,可确保胎面接地连续性,提高胎面中心区域的花纹边缘成分,提升直行牵引性能;另各凸块13和凹入部13可间隔设置,以提高胎面花纹与地面的抓着性,提升湿地抓地性能。另外,为提高胎肩区域15及胎肩下区域16的牵引性能,在胎肩区域15的横向的花纹沟12之间设置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其中各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与横向的花纹沟12垂直或/和平行,在胎肩下区域16的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呈渐缩分布,如图3所示为凸块,凹入即为凸块的反向设置(如图4),其中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的宽度W优选为5mm~10mm,其凸出或凹入的深度h设置为0.5mm~1.5mm,可提高胎肩区域和胎肩下区域的花纹边缘成分,提高胎肩部及胎肩下区域的牵引性能,同时各凸块13和凹入部13同样可采用间隔设置,以提高胎肩区域及胎肩下区域的花纹与地面的抓着性,提高抓地性能。为更进一步提高轮胎胎面的牵引和抓地性能,可在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上增加各种沟槽纹路14,各凸块13或/和凹入部13可为圆形、矩形或三角形,圆形表面可为直面或弧面。进一步提高花纹块边缘成分,提升抓地性能。使用本技术技术以后,实施例之轮胎牵引性能和抓地性能均比以往例优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胎面由位于胎面中部并沿轮胎全圆周设置的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和若干条沿轮胎周向分布的横向花纹沟组成;所述两条条形波浪沟设置在胎面中心线的两侧,而横向花纹沟是分布在各条形波浪沟的外侧并延伸至胎侧,胎面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以胎面中心任意点互为180°对称设置,并且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呈错位设置;所述轮胎胎面上分布有多个凸块或/和凹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胎面由位于胎面中部并沿轮胎全圆周设置的两条连续条形波浪沟和若干条沿轮胎周向分布的横向花纹沟组成;所述两条条形波浪沟设置在胎面中心线的两侧,而横向花纹沟是分布在各条形波浪沟的外侧并延伸至胎侧,胎面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以胎面中心任意点互为180°对称设置,并且左右两侧的横向花纹沟呈错位设置;所述轮胎胎面上分布有多个凸块或/和凹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或/和凹入部设置在胎面中心接地区域,并分布在条形波浪沟的内外侧呈波浪状并顺应条形波浪沟的纹路全圆周进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或/和凹入部的宽度设置为2.5mm~10mm,凸出或凹入的深度设置为0.5mm~1.5mm。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滑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