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69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该刹车钳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穿置有活塞体;该活塞体与本体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有可供充填油料的不相通的第一油室及第二油室,另外,本体于第一、二油室处与第一动作缸间连接有第一通路,而与第二动作缸间连接有第二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以及避免产生偏磨耗现象等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系统。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其为现有摩托车的刹车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此种现有摩托车的刹车系统1包含有一刹车装置11,分别设置于摩托车的左、右把手一侧且可连动该刹车装置11的第一拉杆12与第二拉杆13,一受该刹车装置11连动而可控制摩托车前轮刹车动作的前止动器14,以及一连设于该刹车装置11与第一拉杆12间而可控制摩托车的后轮刹车动作的后止动器15等构件。其中,该刹车装置11包含有可分别受第一、二拉杆12、13连动且内部皆充填有油料的第一、二动作缸16、17。该前止动器14具有两油压缸141、142,一置于该等油压缸141、142上方的碟片143,以及两个分别受油压缸141、142控制而可适时紧紧夹持该碟片143两侧的两刹车片144,且该前止动器14的两油压缸141、142与第一、二动作缸16、17间分别连接有可供油料流通的管路161、171,另外,第一动作缸16与前述后止动器15间连设有钢索162,因此,藉由第一拉杆12的按压,可推动第一动作缸16,使得第一动作缸16内的油料可经由管路161进入前止动器14内,进而顶推与该管路161连通的油压缸141内部的活塞体145,使该活塞体145顶压刹车片144使其紧紧夹持于碟片143两侧,如此达到摩托车前车轮刹车的功效;同时随着第一拉杆12的按压,第一动作缸16亦将拉紧钢索162以连动后止动器15,从而同步控制摩托车的后车轮,进行刹车动作。再者,第二拉杆13被按压时,第二动作缸17将因而被顶推,使得第二动作缸17内的油料冲入前止动器14的另一油压缸142内,而藉由该油压缸142内的活塞体146顶压刹车片144以使其紧紧夹持于碟片143两侧,达到摩托车前车轮单独刹车止动的作用。但是,此种现有摩托车刹车系统于制造与实用上仍具有一些缺陷有待改善,兹于以下一一说明1、成本高由于前述现有刹车系统,其前止动器内需设置两油压缸,且该两油压缸又分别以不同回路连接第一、二拉杆,因此,于实用上因具有双油压缸而使成本提高。2、易产生偏磨损现象前述现有摩托车刹车系统由于前止动器配合两油压缸,且该两油压缸又分别以不同回路连接第一、二拉杆,藉由经一、二拉杆的按压以分别带动其中一油压缸,该油压缸再连动刹车片夹持碟片以达到刹车功能。由于刹车片长期受到单一油压缸的单侧作用,因此容易产生偏磨耗现象,进而影响刹车效果,危及行车安全。3、体积大由于前述现有摩托车刹车系统的前止动器是采用两油压缸配合两回路的构造设计,因此其整体体积庞大,占用摩托车内部的空间。故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且可避免刹车片产生偏磨耗现象的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本技术提出这样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该连动刹车系统包含有一刹车装置,可分别连动该刹车装置的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一受该刹车装置连动而可控制摩托车前车轮刹车动作的刹车钳,以及一连设于该刹车装置与第一拉杆间而可控制摩托车之后轮刹车动作的止动器;其中,刹车钳与第一、二拉杆间分别连设有一第一、二动作缸;而该刹车钳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穿置有活塞体,活塞体一端的本体上设有一碟片,以及可夹持于该碟片两侧的两刹车片;其特征在于该活塞体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且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分别与本体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有可充填油料的第一油室及第二油室,且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相隔绝;本体对应于第一、二油室处各开设有第一入口与第二入口,且第一入口与第一动作缸间连接有一通路,而第二入口与第二动作缸间连接有第二通路。而且,在所述的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中,该第一截面可形成于该活塞体的内侧端面处,而该第二截面则可环设于该活塞体的周缘面处。藉使于按压刹车系统的第一或第二拉杆时,第一、二动作缸内的油料可分别经由相连接的通路与入口输入相对应的油室内,进而顶推该活塞体推压刹车片夹持碟片以行刹车的作用,从而达到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以及避免产生偏磨耗现象等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所示是现有摩托车的刹车构造示意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刹车钳的剖视示意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拉杆按压时的动作示意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拉杆按压时的动作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刹车钳的剖视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的连动刹车系统2包含有一刹车装置21,该装置可分别连动该刹车装置21的第一拉杆22与第二拉杆23,一受该刹车装置21连动而可控制摩托车前车轮刹车动作的刹车钳3,以及一连设于该刹车装置21与第一拉杆22间而可控制摩托车之后轮4刹车动作的止动器24等构件。其中,该刹车钳3与第一、二拉杆22、23间分别连设有第一、二动作缸211、212,该第一、二动作缸211、212可分别受第一、二拉杆22、23连动且内部皆充填有油料5,且第一、二动作缸211、212内各设置有一第一活塞体213与一第二活塞体214。而该刹车钳3主要是包含有一本体31,本体31内穿置有活塞体32,且该活塞体3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截面321与第二截面322,且第一截面321与第二截面322分别与本体31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有可供充填油料5的第一油室311及第二油室312,第一油室311与第二油室312并不相通。本体31对应于该第一、二油室311、312处各开设有第一入口313与第二入口314,且第一入口313与第一动作缸211间连接有第一通路33,而第二入口314与第二动作缸212间连接有第二通路34,另外,于该活塞体32一端的本体31上并设有一碟片35,以及可夹持于该碟片35两侧的两刹车片36。请参阅图4,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一拉杆按压时的动作示意图,请同时配合参阅图2。如图所示,当第一拉杆22被按压时,第一动作缸211的第一活塞体213可被顶推,进而压挤第一动作缸211内的油料5可经第一通路33由刹车钳3的第一入口313输入第一油室311内,该等油料5将顶推该活塞32的第一截面321,使得该活塞体32外移并顶压一刹车片36,造成两刹车片36相对紧紧夹持于碟片35的两侧,而达到前车轮刹车的作用,同时后止动器24亦受第一动作缸211的连动而控制摩托车的后车轮4的刹车动作。请参阅图5,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第二拉杆按压时的动作示意图。请同时配合参阅图2,如图所示,当第二拉杆23按压时,第二动作缸212内的活塞体214被同时推动内移,而使充填于第二动作缸312的油料5可在该活塞体214的推挤下,经第二通路34由刹车钳3的第二入口314输入第二油室312内,该油料5将可顶压活塞体32的第二截面322,使得该塞体32同样可外移顶压刹车片36,造成两刹车片36相对紧紧夹持于碟片35两侧,而达到前车轮单独刹车的作用。因而,本技术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于制造与实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增进的功效,兹于以下一一说明1、降低成本由于本技术藉由刹车钳的本体内部配合单一活塞体的设置而形成两油室,使得不论是第一拉杆或第二拉杆按压时,均可使该第一动作缸或第二动作缸内的油料可分别输入相对应的油室,达到顶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动刹车系统的刹车钳,该连动刹车系统包含有一刹车装置,可分别连动该刹车装置的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一受该刹车装置连动而可控制摩托车前车轮刹车动作的刹车钳,以及一连设于该刹车装置与第一拉杆间而可控制摩托车之后轮刹车动作的止动器;其中,刹车钳与第一、二拉杆间分别连设有一第一、二动作缸;而该刹车钳包含有一本体,本体内穿置有活塞体,活塞体一端的本体上设有一碟片,以及可夹持于该碟片两侧的两刹车片;其特征在于:该活塞体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且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分别与本体 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有可充填油料的第一油室及第二油室,且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相隔绝;本体对应于第一、二油室处各开设有第一入口与第二入口,且第一入口与第一动作缸间连接有一通路,而第二入口与第二动作缸间连接有第二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锟男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