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东荣专利>正文

安全制动器和刹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167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制动器,装置于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或其它具有左及右刹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轻型车辆刹车系统中,所述安全制动器设置于左及右刹车控制器及前及后轮刹车装置之间,当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任一刹车时,该安全制动器控制后轮刹车装置对后轮先刹车,然后再控制前轮刹车装置对前轮刹车,以达到车体不易翻倒的安全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刹车系统,其包括:左及右刹车控制器,前及后轮刹车装置,以及一上述的安全制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制动器和刹车系统,它可有效地改善轻小型或 直线二轮式车辆,例如脚踏车或摩托车刹车制动机制,提高安全性并可 减少因为刹车器的不当操作、控制或动作所引起的伤害。技术背景刹车器亦称为制动器,为各型车辆的安全装置,属于非常重要的车 用零组件。不良的刹车器或不当的使用刹车器常造成事故或使驾驶人或 第三者蒙受重大灾害或损失。基本上刹车器是以刹车套衬(Lining来令)来拉紧或夹紧刹车碟 (Disc)或刹车鼓(Drum),轻型车辆如脚踏车亦常有直接以刹车套衬 夹入或夹紧车辆轮框的设计。 一般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种轻型车辆常 常使用手拉式刹车器,而较大型车辆则通常使用机械式刹车器或甚至具 有动力辅助的动力式(机械式)刹车器。手拉式刹车器相对于机械式或 具动力辅助的刹车器,具有诸多缺失,其中最大、最重要问题即为刹车 力道不足或力道不易控制,常因而衍生许多事故或伤害,或在事故发生 时扩大、加重伤害。轻小型车辆中,最广泛使用的车种为直线二轮式的『脚踏车』,因 其轻便、易操控性,售价亦不高,因此使用者多,除一般做为短程交通 工具使用外,且亦常做为旅游、运动或竞赛工具(自由车),用途广泛 多元;轻型摩托车为另一种常见的『直线二轮式』类型车辆。 直线二轮式结构的脚踏车及摩托车在骑乘使用时,因重量仅支持在一条 直线上,更因为此类型车辆重心原本就偏高不稳,因此极易因骑乘者的 左右(自力)摆动或受外力作用而偏向或歪斜甚至滑倒。另一方面如果刹 车时,未对后轮先施作刹车,就直接使用前轮刹车,则因前轮刹车时会 使骑乘者的重心,在原本就偏高情形下,更往前移,车体及骑乘者的稳 定度当然更为降低,常因而造成事故。故一般直线二轮式结构的脚踏车 或摩托车在骑乘时,如使用刹车器,必须先对后轮施作刹车,才能对前轮施作刹车,否则即容易肇致危险。因此现在的新车出厂时,车厂大都 会在车体的明显位置加贴『先剎后轮,再剎前轮』或类似的警示,足见 不当刹车的危险性。此种情况,尤其是在加装前避震器的车体,如果先 以前轮刹车,之后再使用后轮刹车或可能并未使用到后轮刹车时,因前 轮避震器会下沉,使得重心已然偏高的骑乘者,因重心会更往前倾,以 及加速度作用力因素,骑乘车手如无熟练或优越技术,势将造成车体必 然翻滚倾倒,造成可怕的事故或伤害。直线二轮式脚踏车及摩托车大皆使用手拉式刹车器,且常设计为左 右手各一组, 一般为装在左手的控制前轮刹车,装在右手的则控制后轮 刹车,但也有相反装配的,部份车体也会在施行维修时,前后轮或左右 手的刹车控制位置遭到对调的;因此可以说前、后轮的刹车器究竟由那 只手控制并无一确定的原则或标准,完全由车体制造商甚至是修理商行或使用者自己确定,如此对于非骑乘者惯用的车辆,或使用自己不熟悉 的车体刹车器,是非常不安全的。另, 一般人骑乘脚踏车,在遭遇左或右侧的紧急事件时(例如侧边 车辆临时逼近),习惯上会先操作或控制危险侧的刹车;例如左侧危险 拉左侧刹车,右侧危险则拉右侧刹车,而非依据正确方式先操作后轮刹 车再使前轮刹车,以致在危急时更易发生危险。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511617 「脚踏车同步刹车装置改良」前案 中,主要在刹车系统中装置了一同步刹车装置,使得左或右把手拉起刹 车时,透过该同步刹车装置使前后轮一同刹车。但此一设计,仍无法达 到刹车时后轮先剎再剎前轮的更安全效果,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 达到车体稳定、较不易翻倒的安全制动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制动器,装置于脚踏 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或其它具有左及右刹车控制器 控制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轻型车辆刹车系统中,所述安全制动器设置于 左及右刹车控制器及前及后轮刹车装置之间,当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任一刹车时,该安全制动器控制后轮刹车装置对后轮先刹车,然后再控制前 轮刹车装置对前轮刹车。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至少具有一前阶机制及 一后阶动力传输机制;所述左或右刹车控制器皆连结到前阶机制,再由前阶机制将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产生的刹车制动力量移转到后阶动力传 输机制,然后由后阶动力传输机制将刹车制动力转移到前、后轮刹车装 置,控制后轮先刹车,然后再对前轮刹车。所述后阶动力传输机制为两个滚轮构成的绞轮组,该两个滚轮上绕接有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 当所述前阶机制接受到所述刹车控制器的刹车制动力量时,会使两个滚 轮相对移动,进而使所述前、后轮刹车装置先后对前、后轮刹车。所述 后阶动力传输机制的两个滚轮,每一滚轮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状轮,大 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小轮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 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 对枢接点的另一侧端则分别设置一滚轮;每一滚轮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 状轮,两个大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而小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 的导缆。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一个固定架,该固 定架上设有一上滚轮及一下滚轮,该下滚轮是固定的或可向下移动的, 而上滚轮则可沿着固定架上的一滑槽相对下滚轮位移;所述刹车控制器 的拉绳直接连接于上滚轮;当刹车控制器动作,拉绳会拉动上滚轮上移; 该上、下滚轮皆具有一大一小两只沟状轮,两个大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 的导缆,而小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所述滚轮有两组滚轮,每 组各有大小两只滚轮所组成,组合方式具有滑轮型式结构及省力特性; 滚轮组可以依据不同车型、车体需要,设计不同的大小轮比率,用以合 适的调整刹车力道及前后轮刹车力道比率大小。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一导 缆固定框,使两导缆穿过该固定框并固定于其上。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 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分别于各弧形杆上各设置两只沟状轮,距枢接点较 远处的两只沟状轮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而距枢接点较近处的两只 沟状轮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 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 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分别于各弧形杆上各设置两只沟状轮,其中一弧形 杆上的二沟状轮固定于该弧形杆上的同一点,并与另二沟状轮绕设导 缆。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安全制动器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 杆,其中间为枢接点;在该弧形杆一侧端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而相 对枢接点的另一侧则于一弧形杆上设置两只沟状轮,于另一弧形杆上固 定该绕设于所述两只沟状轮的导缆。所述弧形杆上设有定位机构,供其上的沟状轮调整位置。所述定位 机构包含于弧形杆上开设的多孔及一以上的锁固组件,锁固组件穿设于 沟状轮及弧形杆上的孔而固定沟状轮位置。所述定位机构包含一设于弧 形杆上的滑轨及一结合于沟状轮上的滑块,该滑块位于滑轨内,使沟状 轮得以沿滑轨移动,并藉由一止动机构固定沟状轮的位置。所述止动机 构包含一穿设于沟状轮及滑块的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为一快拆装本专利技术所釆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刹车系统,用于脚踏车、 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或其它具有左及右刹车控制器控制 前及后轮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制动器,装置于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或其它具有左及右刹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刹车装置的轻型车辆刹车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制动器设置于左及右刹车控制器及前及后轮刹车装置之间,当左或右刹车控制器任一刹车时,该安全制动器控制后轮刹车装置对后轮先刹车,然后再控制前轮刹车装置对前轮刹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曾东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