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东荣专利>正文

制动器改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964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9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其以一或一以上的穿接部穿接二板片上的穿接孔,再透过缆绳及拉绳穿设于该板片上的缆绳穿孔及拉绳穿孔,以达到能对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的后轮煞车装置先一步于前轮煞车装置进行煞车,亦即发挥先煞后轮再煞前轮的效果,再者,藉由改变该缆绳穿设的缆绳穿孔所距离该穿接部的位置不同,调整前后轮煞车的时间差,进者,透过装设该扣合结构,以达到更加紧固该制动器改良装置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产品制作成本更低,且制作工序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尤指一种以改变于板片上缆绳位置,达到对于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先煞后轮再煞前轮效果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对于煞车系统的设计,大都采取一个煞车控制器针对一个轮胎煞车,例如,位于龙头左边的煞车控制器对车辆后轮进行煞车;位于龙头右侧的煞车控制器对于车辆前轮进行煞车。而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不管是以人力或用引擎带动,最后的动力皆输出至后轮,前轮则是被动地被带动,或是用以配合龙头的转向做为车辆的导向。故,于通常使用上,都是先对后轮进行煞车,再煞住前轮,以避免因为先煞住前轮后,后轮仍有动力持续输出,而造成滑胎或车辆不稳,甚至导致车辆翻覆等情事。然而,在紧急的情形之下,车辆的使用者往往因反应不及或受到惊吓乱了方寸,忘却此基本注意事项,而先煞前轮,进而发生意外事件。本专利技术人因此而有了前案(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数O 9 6 1 0 2 9 2 5 )的设计, 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为一制动器S,具有两片枢接的弧形杆1 O及2 0,其中间为枢接点 3 O。在弧形杆1 Q及2 Q —侧端连接了刹车控制器的拉绳9 3,此为前阶机制;而相对枢接点3 O的另一侧端则分别各设置二沟状轮a及b,此为后阶动力传输机制。该二沟状轮 a绕接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9 5 2,而另二沟状轮b则绕接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9 5 1。 如图所示,当连接刹车控制器的拉绳9 3未被拉动时,两沟状轮a中心相对距离为L 5,两沟状轮b中心相对距离为L 6。当使用者拉动刹车控制器而使拉绳9 3如图2上的箭头 G 1所示方向拉动时,会产生一刹车制动力量,则弧形杆1 Q及2 Q构成的前阶机制移动, 由前阶机制将刹车制动力量移转到后阶动力传输机制,使弧形杆1 Q及2 Q另一侧L 5及 L 6的中心距离会相对增加成L 7及L 8,同时沟状轮a上的后轮刹车装置的导缆9 5 2 及沟状轮b上的前轮刹车装置的导缆9 5 1皆会产生一拉动力(如图中箭头G 2及G 3所示),即后阶动力传输机制将刹车制动力转移到前、后轮刹车装置,使后轮刹车装置会先将后轮刹车,然后使前轮刹车装置对前轮刹车。本实施例的沟状轮a轴心至枢接点3 Q的距离D 1大于沟状轮b轴心至枢接点3 O的距离D 2,根据三角函数的正弦定律可得知2EK * SJN见=152D , * SIN^ = L62 2所以,当θ 1拉大成θ 2后,其沟状轮a及b的距离L 7与L 8分别为2D, * SM^ = Ll2IX * SIN^ = LS! 2 2其沟状轮a及b所增加的距离分别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其装设于具有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煞车装置的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的煞车系统中,上述制动器改良装置设于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及该前及后轮煞车装置之间,当该左或右煞车控制器任一煞车时,该制动器改良装置会控制该后轮煞车装置先对后轮煞车,然后再控制该前轮煞车装置对前轮煞车, 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改良装置包括有二板片,该二板片皆具有一穿接孔;一穿接部,穿设该穿接孔,以结合该二板片;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一侧端,设有一拉绳结合部,并包括穿设该板片的二拉绳穿孔,供给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所连结的拉绳,穿设该二板片上的拉绳穿孔并固定,以连接该二板片;又,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的另一侧端,设有多数个缆绳穿孔, 垂直于该穿接孔排列设置,较靠近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以该前轮煞车装置上的缆绳穿设,较远离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给该后轮煞车装置上的缆绳穿设,以连接该二板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拉绳结合部间装设二弹簧,且各围绕于该二拉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接部包括一穿接杆、一衬套、一垫片及一螺帽,该衬套穿设该垫片,该穿接杆穿设该衬套及该垫片,再以该螺帽锁固于该穿接杆,使该二板片得以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接杆的端部还连接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上设有一扣孔,以扣设于该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上还包括二定位杆, 分别挡止于该二板片之侧。6.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其装设于具有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煞车装置的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的煞车系统中,上述制动器改良装置设于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及该前及后轮煞车装置之间,当该左或右煞车控制器任一煞车时,该制动器改良装置会控制该后轮煞车装置先对后轮煞车,然后再控制该前轮煞车装置对前轮煞车, 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改良装置包括有二板片,该二板片皆具有一穿接孔;二穿接部,分别穿设该二板片上的穿接孔;一固定件,设于该二穿接部的一端;该各板片上,于该穿接孔一侧端,设有一拉绳结合部,并包括穿设该板片的二拉绳穿孔,供给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所连结的拉绳,穿设该二板片上的拉绳穿孔并固定,以连接该二板片;又,该各板片上,于该穿接孔的另一侧端,设有多数个缆绳穿孔,垂直于该穿接孔排列设置,较靠近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以该前轮煞车装置上的缆绳穿设,较远离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给该后轮煞车装置上的缆绳穿设,以连接该二板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拉绳结合部间装设二弹簧,且各围绕于该二拉绳。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接部包括一穿接杆、一衬套、一垫片及一螺帽,该衬套穿设该垫片,该穿接杆穿设该衬套及该垫片,再以该螺帽锁固, 使该二板片得以连结。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上还包括二定位杆, 分别挡止于该二板片之侧。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上设有一扣孔,以扣设于该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11.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其装设于具有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煞车装置的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的煞车系统中,上述制动器改良装置设于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及该前及后轮煞车装置之间,当该左或右煞车控制器任一煞车时,该制动器改良装置会控制该后轮煞车装置先对后轮煞车,然后再控制该前轮煞车装置对前轮煞车,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改良装置包括有二板片,其中一板片延伸出一平板;该二板片皆具有一穿接孔,其中该延伸有该平板的板片,其穿接孔设于该平板上;一穿接部,穿设该穿接孔,以结合该二板片;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的一侧端,设有一拉绳结合部,并包括穿设该板片的二拉绳穿孔,供给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所连结的拉绳,穿设该二板片上的拉绳穿孔并固定,以连接该二板片;又,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的另一侧端,设有多数个缆绳穿孔,垂直于该穿接孔排列设置,较靠近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以该前轮煞车装置上之缆绳穿设, 较远离该穿接孔的缆绳穿孔,供给该后轮煞车装置上的缆绳穿设,以连接该二板片。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拉绳结合部间装设二弹簧,且各围绕于该二拉绳。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接部包括一穿接杆、一衬套、一垫片及一螺帽,该衬套穿设该垫片,该穿接杆穿设该衬套及该垫片,再以该螺帽锁固,使该二板片得以连结。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有一平板的板片的背面装设有一固定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上还包括一定位杆,挡止于该无设有平板的板片之侧。16.一种制动器改良装置,其装设于具有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控制前及后轮煞车装置的脚踏车、摩托车或其它二轮直线式类型车辆的煞车系统中,上述制动器改良装置设于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及该前及后轮煞车装置之间,当该左或右煞车控制器任一煞车时,该制动器改良装置会控制该后轮煞车装置先对后轮煞车,然后再控制该前轮煞车装置对前轮煞车,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器改良装置包括有二板片,该二板片皆具有一穿接孔;一穿接部, 穿设该穿接孔,以结合该二板片;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一侧端,设有一拉绳结合部,并包括穿设该板片的二拉绳穿孔,供给该左及右煞车控制器所连结的拉绳,穿设该二板片上的拉绳穿孔并固定,以连接该二板片;又,该板片上,于该穿接孔的另一侧端,设有多数个缆绳穿孔,垂直于该穿接孔排列设置;一扣合结构,其包括二活动板片,分别以一枢接杆枢设于该二板片设有该缆绳穿孔的一端;二弹性件,分别装设于该板片与该活动板片的枢接处,亦连结该板片及该活动板片;一或一以上的缆绳穿孔,穿设于该活动板片;及二余隙活动间隔,形成于该活动板片及该板片的枢接处,且该余隙活动间隔由该枢接处向外扩张;藉由上述结构,将供给该前轮煞车装置的缆绳,穿设该板片上的缆绳穿孔,将供给该后轮煞车装置的缆绳,穿设该活动板片上的缆绳穿孔。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拉绳结合部间装设二弹簧,且各围绕于该二拉绳。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动器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接部包括一穿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荣
申请(专利权)人:曾东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