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640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臂头结构,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臂头结构的调整部安装在机臂的容置腔Ⅱ内,容置腔Ⅱ的两侧壁上具有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调整部的两侧有滑块,滑块位于所述的调节轨道内。调整部具有不同方向的拆装轨道与调节轨道,调节具有独立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螺栓调节和锁紧,可实现对调整部的无极调节,只需改变调节螺栓的进给量即可,作业过程简单、精确、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机臂臂头,尤其是用在两节机臂之间有伸缩和配合精度要求的连接结构上,属于工程机械的机臂连接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两节机臂之间需要有伸缩动作以便提升作业范围,且两节机臂有配合精度要求,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对两节机臂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调整装置,但是现有调整装置准确度不高,效率低。由于传统的调整装置安装在臂头板外侧,会造成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调节装置体积处于一、二节副臂之间,进而造成用于调节一、二节副臂间隙的活动量就相对更小。当一、二节副臂间隙相对较大时,调节装置的厚度需要放到很大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另外,传统的调整装置的拆装和调节是一体的,调节方向和拆装方向一致,进而导致调整装置的拆装费时,调节费力。如起重机伸缩式腹置副臂,伸缩一般靠人工完成,当二节副臂相对一节副臂伸缩至指定位置后,需要用销轴贯穿一、二节副臂,进而实现两节副臂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伸缩式腹置副臂共有两种工况,如说明书附图图13、图14所示,两种工况之间的转换,一般通过人力推拉来实现,为了减少人在推拉时的阻力,一般会在一、二节副臂侧面添加尼龙滑块,在二节副臂尾部和一节副臂头部各设计一套滚轮装置,用于实现二节副臂的滚动拉出。两种工况对应着一、二节副臂之间的两种装配关系,为确保一、二节副臂在每一个工况下都能保持结构形式的稳定,一般在一节副臂头部贯穿一对轴孔,在二节副臂头部和尾部各贯穿一对轴孔。一节工况时,保持一节副臂的头部轴孔与二节副臂的尾部轴孔同轴,二节副臂工况时保持一节副臂头部的轴孔与二节副臂尾部轴孔同轴。所以,调整装置不仅仅要实现二节副臂方便省力的从一节副臂内拉出和回收,还要保证在两个工况位置处,销轴能够轻松的插入。现有技术中,调整装置一般固定在一节副臂头部,如图10、图11所示的滚轮8-1。滚轮两侧设计两个安装支架18,滚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架上,两支架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在一节副臂头部位置,滚轮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固定,竖直方向的位移通过在支架下侧增减垫片来调节。其缺点是:第一:由于滚轮通过支架的形式固定在一节副臂外侧,滚轮轴在一节副臂外部,当一、二节副臂间隙过大时,会造成滚轮直径过大,且副臂吊重时滚轮会受力,支架需采用多组螺栓固定。第二:滚轮在安装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二节副臂销轴孔不同轴,此时需拆除固定支架的螺栓,调节滚轮下侧的垫片数量来实现滚轮位置的调节,此过程可能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成功。第三:由于垫片存在厚度,造成在调节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实现无极调节,且垫片过多影响外形的同时也会影响整个调节装置的抗压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臂头结构,用在两节机臂之间有伸缩和配合精度要求的连接结构上,能够方便、快捷、省力地实现两臂之间的安装和调节。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臂头结构,它包括:与另一节机臂配合的端口 ;所述的端口内安装有对两节机臂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调整部;所述的端口包括容纳另一节机臂的容置腔I和容纳所述调整部的容置腔II ;所述的调整部置入所述的容置腔II内;所述的容置腔II的两侧壁上具有所述调整部的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调节轨道的调节方向垂直于与机臂的上、下平面,所述的拆装轨道与调节轨道相连通;所述的调整部的两侧伸出有与所述的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相配合的滑块,在装配完成后,所述的滑块位于所述的调节轨道内,拆装轨道具有供滑块脱出的出口 ;所述的调节轨道远离容置腔I的一端有横向格挡部,横向格挡部上装有使所述的滑块沿调节轨道移动的调节装置,调节轨道靠近端口外沿的一侧有竖向格挡部。所述的竖向格挡部上装有将所述的滑块紧固在调节轨道内的锁紧装置。所述的调节轨道靠近容置腔I的一端有弹性体基座,弹性体基座上装有给所述的滑块施加推力的弹性体。所述的调整部具有与插入端口内的另一机臂滑动接触的支撑部。所述的调整部是滚轮组件,所述的支撑部是滚轮,滚轮具有滚轮轴,所述的滑块位于滚轮轴的两端。所述的滚轮的两侧装有挡圈。所述的调节装置是螺栓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在所述的横向格挡部上制作有与调节螺栓配合的螺纹通孔II。所述的调节螺栓上装有锁紧螺母。所述的锁紧装置是顶紧螺栓,在所述的竖向格挡部上制作有与顶紧螺栓配合的螺纹通孔I。所述的容置腔II的两侧内壁上固定有“L”形定位块和竖向设置的挡块,“L”形定位块和挡块之间留有“L”形导槽,“L”形导槽的横向槽作为所述的拆装轨道,“L”形导槽的竖向槽作为所述的调节轨道,“L”形定位块的横向块作为所述的横向格挡部,挡块作为所述的竖向格挡部。所述的臂头结构用在起重机的副臂或腹置副臂上,所述的容置腔I的两侧壁上具有供销轴穿过的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传统的调整装置的拆装和调节是一体的,调节方向和拆装方向一致,进而导致调整装置的拆装和调节费时费力。本技术调整部具有不同方向的拆装轨道与调节轨道,调节具有独立性,调节方向垂直于一、二节臂的上、下平面,拆装方向沿臂头方向,对两节机臂进行精确调整装配时,不需要拆装任何部件,省去反复拆装调整部的麻烦。尤其是采用螺栓,可实现对调整部的无极调节,只需改变调节螺栓的进给量即可,作业过程简单、精确、省力。第二:两节机臂经过精度调节并装配好之后,两节臂的相对位置被锁定,在机臂进行作业之前,只需调节螺栓,降低调整部的位置,即可避免调整部受力。第三:需要更换调整部时,只需把调节螺栓拧到最低位置,即可从拆装轨道取下调整部,过程中无需取下任何其它装配件。第四:本技术实现了调整部的内置,调整部安装在机臂的容置腔II内,增加了调节两节机臂间隙的活动量。当两节机臂间隙相对较大时,调节装置的厚度无需放到很大就能满足使用要求。第五:对于用销轴连接的机臂,当两节机臂的平面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调节好位置的调整部无法同时保证两个连接处(图13、图14的两种工况)都能轻松插拔销轴时,切换工况时,由于两侧调节螺栓的进给量可以不同,只需微微调整调节螺栓的位置,即可实现销轴的轻松插、拔。【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拆装轨道和调节轨道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滚轮组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两节机臂连接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两节机臂连接状态仰视角度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制作方法第一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制作方法第二步、第三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中两节机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两节机臂之间的调整部结构局部放大图;图12是起重机腹置副臂与起重臂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3是起重机一节副臂工况示意图;图14是起重机二节副臂工况示意图。图中,1、端口,1-1、容置腔I,1-2、容置腔II,2、调节轨道,2-1、横向格挡部,2-2、弹性体,2-3、弹性体基座,2-4、竖向格挡部,3、挡块,4、拆装轨道,5、“L”形定位块,6、底座弯板,7、臂侧护板,8、调整部,8-1、滚轮,8-2、滚轮轴,8-3、滑块,8-4、挡圈,9、调节装置,10、锁紧装置,11、调节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臂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另一节机臂配合的端口(1);所述的端口(1)内安装有对两节机臂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调整部(8);所述的端口包括容纳另一节机臂的容置腔Ⅰ(1‑1)和容纳所述调整部的容置腔Ⅱ(1‑2);所述的调整部(8)置入所述的容置腔Ⅱ(1‑2)内;所述的容置腔Ⅱ(1‑2)的两侧壁上具有所述调整部(8)的拆装轨道(4)和调节轨道(2),调节轨道的调节方向垂直于与机臂的上、下平面,所述的拆装轨道(4)与调节轨道相连通;所述的调整部(8)的两侧伸出有与所述的拆装轨道(4)和调节轨道(2)相配合的滑块(8‑3),在装配完成后,所述的滑块(8‑3)位于所述的调节轨道(2)内,拆装轨道(4)具有供滑块(8‑3)脱出的出口;所述的调节轨道(2)远离容置腔Ⅰ(1‑1)的一端有横向格挡部(2‑1),横向格挡部(2‑1)上装有使所述的滑块(8‑3)沿调节轨道(2)移动的调节装置(9),调节轨道(2)靠近端口(1)外沿的一侧有竖向格挡部(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赵庆利刘凯李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