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前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38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的前车身构造,不改变汽车挡泥板的外观性及挡泥板的板厚,用简单的构造,确保挡泥板前端的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的前车身构造,包括支承发动机罩(16)的前端(24)的堵头构件(25)和覆盖前轮(26、26)的上方的挡泥板(27、27),上述发动机罩(16)覆盖着汽车(11)的发动机室(18),其特征在于,把堵头构件的左右端部(33、34)朝车身后方弯曲后与挡泥板连接而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图中,在堵头构件的端部与挡泥板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V字部用从挡泥板及堵头构件延伸的檐状部件(36、36)覆盖住。檐状部件支承着位于V字部的挡泥板前端的里面,承受从上方作用到挡泥板前端的荷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前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汽车的前车身设在驾驶室的前面,主要具有安装发动机和前轮悬架装置的功能,备有包含形成前轮上方的外观设计的挡泥板。已往的公知的前车身构造,备有新颖外观的挡泥板和冲击吸收作用的汽车前身构造(例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327号公报(第4页,图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专利文献1。图6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构造的图。现有的前车身构造101备有固定在骨架部件102上的加强构件103、设在该加强构件103外方的前挡泥板104及发动机罩105(具有侧壁部106)、配置在发动机罩105前端的前照灯107。在发动机罩105的侧壁部106的边缘和前挡泥板104的边缘,将割线108形成在与前支柱109同一直线上,可用割线108实施崭新的重点,并且,可用加强构件103吸收如箭头A所示那样作用在发动机罩105前端上部111的冲击荷重。但是,专利文献1揭示的前车身构造中,当向下推压的荷重如箭头B所示地作用在发动机罩105前端的角112上时,由于加强构件103不支撑角112,因而角112容易变形。即使角112是将前挡泥板104延长而成形的角,也同样地容易变形。尤其是为了外观设计而把车身的角做成为圆角时,或者对位于前照灯107上方的角112采用曲线的外观设计时,则很难用作为骨架的加强构件103或散热器支承构件(堵头构件)113直接支承前照灯107,不容易确保角112的刚性。如果加大成形角112的板的厚度,则重量增加,而且生产成本也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不改变汽车挡泥板的外观的外观设计及挡泥板的厚度,用简单的构造,确保挡泥板前端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汽车的前车身构造,备有支承发动机罩前端的堵头构件(bulk head)和覆盖前轮上方的挡泥板,上述发动机罩覆盖着汽车的发动机室,其特征在于,把堵头构件的左右端部朝车身后方弯曲后与挡泥板连接,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中在堵头构件的端部与挡泥板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V字部用从挡泥板及堵头构件延伸的檐状部件覆盖住。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中,把堵头构件的左右端部朝车身后方弯曲后,与挡泥板连接,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中在堵头构件的端部与挡泥板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V字部用从挡泥板及堵头构件延伸的檐状部件覆盖住,所以,檐状部件支承着位于V字部的挡泥板前端的里面,承受从上方施加在挡泥板前端的荷重。结果,不改变汽车挡泥板的外观的外观设计及挡泥板的板厚度,可用简单的构造,确保挡泥板前端的刚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车身构造中,用檐状部件可容易地进行堵头构件与挡泥板之间的定位。具体地说,在前照灯侧的定位凸部上嵌合檐状部件的定位孔,所以,挡泥板相对于前照灯的位置自动地定位,可缩短挡泥板对位的作业时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车身构造中,用檐状部件封住位于V字部的挡泥板与发动机罩的间隙,防止行驶时风的进入。其结果,发动机室内的热风不流到空调机的外气导入口,可防止热风的流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车身构造中,用檐状部件封住位于V字部的挡泥板与发动机罩的间隙,可防止配置在挡泥板下方的前照灯的光泄漏。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车身构造中,由于用檐状部件支承着位于V字部的发动机罩的里侧,所以,在关闭发动机罩时,即使作用有异常的力,也能切实地防止发动机罩与发动机罩下的前照灯的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汽车的前侧视图。图2(a)和(b)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汽车的立体图。图3是图2(b)中的3部分详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左前端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分解图。图6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构造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附图是按照标记的朝向看的图。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汽车的前侧面视图。汽车11备有车身12。车身12备有底车身14和前车身构造15。底车身作为驾驶室13的地板。前车身构造15设在驾驶室13的前面,并且与底车身14的前面相连。图2(a)、(b)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汽车的立体图。在(a)中,汽车11在挡泥板27、27的前端下部配置前照灯31、31。在(b)中,前车身构造15备有设在驾驶室13与发动机室18之间的仪表板21、前侧车架22、22、配置在前侧车架22、22上的上部构件23、23、安装在前侧车架22、22前端及上部构件23、23的前端并且支承着发动机罩16(见(a))的前端24(见(a))的堵头构件25、安装在前侧车架22、22侧的前轮26(见图2)、覆盖前轮(见图2)上方并构成外观设计的挡泥板27、27。挡泥板27的板厚与现有的挡泥板的板厚相同。前车身构造15中,把堵头构件25的左右端部33、34朝车身后方如箭头a、a所示地弯曲后,将左右端部33、34与上部构件23、23连接,同时与挡泥板27、27连接,用堵头构件25、上部构件23、23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中,在挡泥板27、27及堵头构件25上,安装檐状部件36、36。37是安装在挡泥板27的边缘28上的罩部件。图3是图2(b)中的3部分详图。檐状部件36备有固定部41和与固定部41相连而成形的支承部42,安装在堵头构件25的左端部33及挡泥板27的边缘28上,同时,使支承部42进入挡泥板27的里面,从里面支承挡泥板27。后文中将具体地说明檐状部件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左前端的立体图。前车身构造15,具体地说是如下的构造在俯视中(箭头b方向),在堵头构件25的左右端部33、34(见图2)与挡泥板27、27(见图2)的接合部分43、43(未图示)产生的V字部44、44(未图示)用从挡泥板27及堵头构件25延伸的檐状部件36覆盖住。前照灯31形成为把车身前的角倒角的圆形,并绕到挡泥板27的侧面,这样,提高外观性,为了确保这样的外观设计,需要堵头构件25的左端部33的形状、上部构件23的形状及挡泥板27的形状,堵头构件25备有不与上部构件23及挡泥板27干涉地配置的壳体45、安装在壳体45上的灯组件46、形成在壳体45上的凸片47、48。凸片47、48是用于形成安装在堵头构件25左端部33上的安装孔51和定位凸部52、52的部件。檐状部件36,具体地说,将固定部41和支承部42形成为一体,在固定部41上形成凹状的销嵌合孔部54,并且,形成具有孔55的安装座56,在安装座56上开设定位孔57、57,在支承部42上设置封堵部58,同时形成与封堵部58相连的、与挡泥板27的里面形状相仿的前端支承61,在前端支承61上形成挂定凸部62,该挂定凸部62挂在挡泥板前端63的里面上。檐状部件36的材质是树脂。64是固定销,65是螺栓。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车身构造的分解图。下面,简单地说明前车身构造15的组装要领的一个例子。先用销67、67把罩部件37安装在挡泥板27的边缘28上,用固定销64把檐状部件36安装在边缘28上,同时,把檐状部件36的前端支承61嵌在挡泥板27的里面,并且,将前端支承61的挂定凸部62挂定在挡泥板前端63的里面上。另一方面,把前照灯31的凸片48安装在堵头构件25的左边,使凸片47与堵头构件25的左端部33的阴螺纹部66一致。接着,将挡泥板27安装在上部构件23上。这时,把械端部33上的57(见图4)内,把檐状部件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的前车身构造,包括支承发动机罩(16)的前端(24)的堵头构件(25)和覆盖前轮(26、26)的上方的挡泥板(27、27),上述发动机罩(16)覆盖着汽车(11)的发动机室(18),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堵头构件(25)的左右端部(33、34)朝车身后方弯曲后与上述挡泥板(27、27)连接而规整车身前部的形状,在俯视中,在堵头构件(25)的端部与挡泥板(27、27)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V字部用从上述挡泥板(27、27)及堵头构件(25)延伸的檐状部件(36、36)覆盖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