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2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高车体刚性、同时还可实现轻量化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所述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前照灯支撑板(5),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的车宽方向两侧部;挡泥板(7),前端(7a)连接于前照灯支撑板(5),且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端上部杆(6),设置在前照灯支撑板(5)的上边缘,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支柱(10),在前照灯支撑板(5)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面上部和挡泥板(7)的前端(7a)上部的连接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连接部上,为形成闭合截面,横跨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例如车架的前端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车辆的车体结构由车架和利用该车架通过多个车身支架(橡胶)支承的车身(驾驶室)构成。车身的前方部分由前照灯支撑板(护板)、挡泥板(前挡泥板)以及前端横梁(横梁)构成,上述前照灯支撑板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上述挡泥板在前照灯支撑板的两侧后部向车体后方延伸设置,上述前端横梁在前照灯支撑板的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这种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已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757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前部车体结构中,对于由车辆的振动而从车架通过车身支架向车身侧输入的载荷未采取任何对策。特别是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前照灯支撑板和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挡泥板的连接部,很容易受到这种载荷的影响。而且,如若改善这种技术缺陷,则需要增加前照灯支撑板的板厚,或在连接部的角部连接L字型的加强部件。但是,增加作为较大部件的前照灯支撑板的板厚,就会涉及到车体重量的增加,而只连接L字型的加强部件,则存在无法充分承受载荷的问题。因此,在现有技术的车辆中,仍难以制造出具有刚性且轻的车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通过在连接部连接箱形的部件来提高车体的刚性,且可实现轻量化。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前照灯支撑板,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挡泥板,其前端与上述前照灯支撑板连接,并且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端上部杆,设置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的上边缘,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支柱,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面上部和上述挡泥板的上述前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连接部上,为形成闭合截面,横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和上述挡泥板并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涉及的车辆前部车体结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上述支柱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该上部连接于上述前端上部杆,并且,将该下部连接成横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和上述挡泥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前照灯支撑板,设置于车体前端的车宽方向两侧;挡泥板,其前端与上述前照灯支撑板连接,并且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前端上部杆,设置于上述前照灯支撑板的上边缘,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支柱,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面上部和上述挡泥板的上述前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连接部上,为形成闭合截面,横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和上述挡泥板并连接。由此,由于可以提高上述连接部的连接强度,所以可以提高上述车体的刚性。而且,由于根据提高车体刚性的程度可以使各部件的板厚变薄,所以可实现上述车体的轻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中,上述支柱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上部与上述前端上部杆连接,并将其下部连接成横跨上述前照灯支撑板和上述挡泥板。由此可使车体的上下方向也形成闭合截面,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车体的刚性。而且,由于根据提高车体刚性的程度可以使各部件的板厚变薄,所以可实现上述车体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的1A部的从车体后方看到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B-B向视截面图;以及图4是图2的C-C向视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部的从车体后方看到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B-B向视截面图,图4是图2的C-C向视截面图。附图中的上、下、前、后、左、右表示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图1是表示车体1的前部,在上部设置车身2,并且在下部设置支承该车身2的车架3。车身2由前端横梁4、前照灯支撑板5、前端上部杆6、以及挡泥板7等构成。前端横梁4的截面形成大致コ字型(槽型),在边缘部形成凸缘部4a(参照图3)。而且,使该大致为コ字型的截面的开口侧朝向车体后方延伸设置。前照灯支撑板5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与前端横梁4的两侧端后面连接,左右前照灯支撑板的上部由作为加强部件的前端上部杆6连接。挡泥板7在前端横梁4的后方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其前端面7a(参照图3)与前端横梁4和前照灯支撑板5相互重叠并连接。另一方面,车架3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其左右两侧设置安装支架8(在图1中左右各一个)。在该安装支架8上设置有作为支承车身2的弹性部件的车身支架9。而且,车身2设置于车身支架9。即,车架3通过车身支架9支承车身2。如图2至图4所示,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在前照灯支撑板5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面上部和挡泥板7的前端面7a的上部连接。而且,在该连接部的车宽方向外侧,为横跨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形成闭合截面而连接有支柱10。支柱10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由纵壁部10a和凸缘部10b、凸缘部10c、凸缘部10d、凸缘部10e构成。纵壁部10a水平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L型形状,并且,如图4所示,其下端形成为向车体前方倾斜,凸缘部10b~凸缘部e与该纵壁部10a的边缘形成一体。凸缘部10b在纵壁部10a的上部形成为大致水平,与前端上部杆6在车体上下方向连接。凸缘部10c在纵壁部10a的侧部形成为大致垂直,与挡泥板7在车宽方向连接。凸缘部10d在纵壁部10a的下端部形成,并且在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的连接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角部,为与该角部相吻合,大致呈L字型并连接。即,凸缘部10d与前照灯支撑板5在车体前后方向连接,与挡泥板7在车宽方向连接。凸缘部10e形成于纵壁部10a的侧部,与前照灯支撑板5在车体前后方向连接。即,将凸缘部10c连接于挡泥板7,同时,将凸缘部10e连接于前照灯支撑板5,从而使车体前后方向或车宽方向形成闭合截面。另外,将凸缘部10b连接于前端上部杆6,同时,将凸缘部10d连接于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的角部并使其吻合,从而在车体上下方向形成闭合截面。因此,可以加强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之间的连接部的连接强度,并可以提高刚性。在这里,当车辆行驶于弯路或路况恶劣的道路等时,从车轮(省略图示)向车架3施加车体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载荷。而且,向该车架3施加的载荷通过车身支架9传递到前端横梁4、前照灯支撑板5以及挡泥板7等部件。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通过在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的连接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支柱10,来提高连接部的强度,并增强刚性,因此,即使向前照灯支撑板5施加载荷,也可以有效地承受载荷。其中,上述支柱10横跨前照灯支撑板5和挡泥板7而形成闭合截面,并且,包括纵壁部10a及凸缘部10b~凸缘部10e,且用该凸缘部10b~凸缘部10e连接于前照灯支撑板5、前端上部杆6以及挡泥板7。如上所述,由于设置支柱10,可以提高车体1的刚性,而且,因为支柱10是小而轻的加强部件,所以不会增加车体1的重量。并且,由于提高了刚性,当需要和现有技术相同的连接强度及刚性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使前照灯支撑板5的板厚更薄,因此可以实现车体1轻量化。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包括前照灯支撑板5,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挡泥板7,其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照灯支撑板,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    挡泥板,其前端连接于所述前照灯支撑板,并且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前端上部杆,设置在所述前照灯支撑板的上边缘,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支柱,在所述前照灯支撑板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面上部和所述挡泥板的所述前端上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连接部上,为形成闭合截面,横跨所述前照灯支撑板和所述挡泥板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文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