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连有玉专利>正文

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780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由控制杆,传动杆和制动件组成,制动件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轮前的底盘上,下端套在传动杆上,传动杆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相连,通过将制动件卡在后车轮与地面之间来阻止机动车运动,达到紧急制动的目的。以减少交通事故。(*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的附属部件,具体是机动车的制动装置。现有机动车的制动装置是由控制件、传动件、制动摩擦件和车轮的轮毂结合成一体的制动鼓组成。当机动车需要制动时,操作控制件,通过传动件使制动摩擦件与制动鼓发生摩擦,制止车轮转动,从而实现机动车制动。但是在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较快时,尽管制动摩擦件已经紧紧抱住制动鼓,完全制止了车轮转动,然而由于惯性作用,机动车仍将沿路面滑行一段距离,而且速度越快、滑行距离越长。这一情况则常常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中国专利CN86210173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抢险止动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件、传动件、抢险止动时能放下触地的制动件和险情消除后能使制动件提起回位的复位部件组成。其制动件是用金属材料制成杆状件,在抢险止动时杆状制动件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利于制动件插入地面。当机动车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摩擦件已经贴紧制动鼓,完全制止了车轮转动,但机动车仍凭运动的惯性向前滑行时,操作控制件,经传动件放下能触地的杆状制动件,使其插入地面,利用地面的阻力克服机动车运动的惯性,使机动车强制止动。险情消除后,由复位部件提起制动件回位。该专利提供的止动装置虽然能有效地克服机动车运动惯性,达到强制止动的目的,但是该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使机动车底部又增加了许多部件。特别是该装置是利用将杆状制动插入地面来达到止动的目的,但机动车并非是制动件一插入地面就可以完全止动,而是仍会有部分的移动,这就必然会导致制动件将路面破坏,给后面的行车带来不便,无疑,以路面被破坏为代价来实现机动车的止动,并非是最佳的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制止机动车运动的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由控制杆、传动杆和制动件组成,制动件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车轮前的底盘上,下端能够套在传动杆上,传动杆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杆相连。当需要紧急制动时,操作控制杆,带动传动杆前移,致使制动件与传动杆脱离并自然落下,落下的制动件伸入后车轮将其卡住,使机动车不能再运动,从而达到紧急制动的目的。为了增加摩擦力,提高制动效果,将制动件的内侧制成与车轮相匹配的圆弧形,在制动件的底部平面上设置有锯形齿。抬起制动件,将控制杆复位,带动传动杆后移,制动件套在传动杆上,即可恢复原状。制动件与传动杆之间可以用铁链连接。表技术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结构简单,不破坏路面,而且由于制动件是大面积地卡住车轮,不让其前滑,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缩短机动车制动距离,使其更快地制动,减少或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是由控制杆1、传动杆2和制动件5组成,制动件5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车轮前的底盘上,下端通过铁链3套在传动杆2上,传动杆2与控制杆1相连,控制杆1安装在驾驶室内。制动件5的内侧制成与后车轮曲率相一致的圆弧形,底部平面上设置有一组锯形齿4,制动件采用硬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紧急制动装置不仅适用于大型机动车,也适合小型或农用机动车使用。权利要求1.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由控制杆(1)、传动杆(2)和制动件(5)组成,其特征在于制动件(5)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车轮前的底盘上,下端套在传动杆(2)上,传动杆(2)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杆(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件(5)与传动杆(2)之间通过铁链(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件(5)的内侧制成与车轮相匹配的圆弧形,底部平面上设置有锯形齿(4)。专利摘要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由控制杆,传动杆和制动件组成,制动件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轮前的底盘上,下端套在传动杆上,传动杆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相连,通过将制动件卡在后车轮与地面之间来阻止机动车运动,达到紧急制动的目的。以减少交通事故。文档编号B60T1/14GK2335851SQ9821384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连有玉 申请人:连有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紧急制动装置,由控制杆(1)、传动杆(2)和制动件(5)组成,其特征在于:制动件(5)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机动车后车轮前的底盘上,下端套在传动杆(2)上,传动杆(2)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控制杆(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有玉
申请(专利权)人:连有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