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滑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755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1:58
一种车辆的滑门构造,缓冲部件(60)配设在轨道箱(32)的后方并安装在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33)上,该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33)形成收容后轮的车轮室(70)的一部分。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门构造,可实现门部件的滑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使门部件滑动而对门开口进行开闭的, 尤其涉及一种当使门部件全开时可对门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辆的后部座位的门,采用使门部件沿滑轨滑动从而对形成在车体上 的门开口进行开闭的滑门。构成滑门的门部件,一般在门前方侧的上下端部及门后方侧的 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别具有门臂,这些门臂被保持成可在固定于车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 三根导轨上滑动。 近年来,在轻型汽车等小型车辆中也增加采用上述那样的滑门。但是,如果是轻型 汽车等的小型车辆,则由于车体小,门部件的滑动量相应受到限制,因此,难以确保门全开 时门开口的面积。由于门开口的面积会大大影响到乘员上车下车的方便性,因此,如何确保 门部件的滑动量就成为一种问题。 另外,在滑门上设有缓冲部件,当使门开口全开时,该缓冲部件会与门部件(门臂 等)发生碰撞。缓冲部件的作用是,对门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对碰撞时的冲击进行缓 和,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有一种在沿门开口的下端设置的下导轨(下滑轨)的后 端部固定有下侧橡胶档块(缓冲部件)的结构。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5-18466号公报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使门开口全开时,可利用缓冲部件对门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还可缓和因碰撞所造成的冲击。 但是,由于缓冲部件固定在下滑轨的后端部上,因此,仅固定该缓冲部件的空间, 就使门部件的滑动量受到限制。随此,全开时的门开口的面积就受到限制。尤其,在下滑轨 的后方具有车轮室,相比于其它的滑轨而难以确保长度(滑动量),缓冲部件的存在大大影 响到门开口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门构造,能够实现 门部件滑动量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第1方式是一种,使门部件可在车 辆前后方向滑动,该门部件对设在车体上的门开口进行开闭,该具有:下部 滑轨部件,该下部滑轨部件沿所述门开口的下缘而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将设在所述门 部件的下端侧的下部臂部件保持成可滑动;轨道箱部件,该轨道箱部件的内部收容所述下 部滑轨部件;以及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配置在所述下部滑轨部件的后方,当使所述门部件 全开时与所述下部臂部件碰撞,所述缓冲部件配设在所述轨道箱部件的后方并安装在第1 车轮室形成部件上,该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形成收容后轮的车轮室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第2方式是一种,在第1方式的中, 在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上,设有座面,该座面配置于与所述下部臂部件在前后方向上 相对的位置,并安装所述缓冲部件。 本技术的第3方式是一种,在第2方式的中, 所述座面设在凹部的底面上,该凹部是使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的一部分向车辆后方侧 凹陷而形成。 本技术的第4方式是一种,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任一方 式的中,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与所述轨道箱部件接合。 本技术的第5方式是一种,在第4方式的中, 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的前端部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轨道箱部件接合的 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所述轨道箱部件的纵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面接合。 本技术的第6方式是一种,在第5方式的中, 在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上,接合有与该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一起形成所述车轮室的第2 车轮室形成部件,所述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与所述第2车轮室形成部件的接合部位于所述 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与所述轨道箱的接合部的后方外侧。 技术的效果 采用本技术的这种,相比于以往可将缓冲部件配置在车辆的 更后方侧,因此,相比于在滑轨上固定缓冲部件的以往构造来说,可使门部件的滑动量增 加,可使门部件全开时的门开口的面积增加。因此,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滑门构造,可实 现容易上车下车的车辆。【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滑门构造的车辆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滑门构造的车体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本技术的滑门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技术的滑门构造的保持机构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技术的滑门构造的保持机构部的装配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下部臂与缓冲部件碰撞的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2 后部座位 3 出入口 4 侧外板 5 开口部 6 后轮 10 滑门装置 20 后门 21 下部臂 22 辊子 23 辊子单元 24 闩销机构 30 保持机构部(下部) 31 滑轨 32 轨道箱 32a纵壁部 33 后板内下部 33a 凹部 33b折弯部(接合部) 33c接合部 34 侧梁端板 35 下部轨道箱 36 上部轨道箱 37 闩眼 38 贯通孔 39 座面 40 保持机构部(上部) 50 保持机构部(中间部) 60 缓冲部件 61 缓冲主体部 62 安装部 70 车轮室【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滑门构造如图1及图2所示,用于滑门装置10,该滑门装置10对与 车辆1的后部座位2对应设置的出入口(门开口)3进行开闭。滑门装置10具有:对出入 口 3进行开闭的门部件即后门20 ;以及将该后门20可滑动地保持在车体上的保持机构部 30、40、50〇 这里,后门20在其上下方向的下端部、上端部及中间部可滑动地保持在车体上。 即,与后门20的下端部对应地设有保持机构部30,与后门20的上端部对应地设有保持机构 部40,并与后门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对应地设有保持机构部50,后门20通过这些保持机 构部30、40、50可滑动地保持在车体上。 并且,本技术的滑门构造,在设在后门20的下端部的保持机构部30及其周边 构造方面具有特点。下面,详细说明该保持机构部30及其周边的构造。 如图1?图3所示,在后门20的前方侧的下端部设有向车辆1的内侦诞伸的下部 臂21,该下部臂21由保持机构部30而保持成可滑动。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后门20的前方 侧的上端部及后门20的后方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也设有与下部臂21相同的、向车辆内侧 延伸的上部臂及中部臂。上部臂由保持机构部40保持成可滑动。中部臂由保持机构部50 保持成可滑动。由于该保持机构部40、50是公知结构,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如图3?图5所示,保持机构部30由滑轨31、轨道箱32、后侧板内下部33、侧梁端 板34、以及缓冲部件60构成,保持机构部30设在形成车辆1的侧面的侧外板4的内侧。 滑轨31是当对后门20进行开闭时对其移动进行导向用的部件,是沿出入口(门 开口)3的下缘而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即,设在后门20上的下部臂21的顶端部与 滑轨31卡合,下部臂21可沿该滑轨3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臂21的顶端设有辊 子单元23,该辊子单元23具有多个辊子22,该辊子单元23可在滑轨31内沿车辆的前后方 向移动。 轨道箱32是设在出入口 3(门开口)的下方将滑轨31收容在内部的部件。轨道 箱32包括:构成其下方侧的下部轨道箱35、以及构成上方侧的散上部轨道箱36,轨道箱32 形成为车辆1的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截面大致=I字状。并且,滑轨31固定在由该轨道箱32 划分出的槽内。 另外,在侧外板4上形成有与轨道箱32的开口吻合即与滑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滑门构造,使门部件可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该门部件对设在车体上的门开口进行开闭,该车辆的滑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下部滑轨部件,该下部滑轨部件沿所述门开口的下缘而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将设在所述门部件的下端侧的下部臂部件保持成可滑动;轨道箱部件,该轨道箱部件的内部收容所述下部滑轨部件;以及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配置在所述下部滑轨部件的后方,当使所述门部件全开时与所述下部臂部件碰撞,所述缓冲部件配设在所述轨道箱部件的后方并安装在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上,该第1车轮室形成部件形成收容后轮的车轮室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诚野田耕作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