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722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3:44
一种位于车身的下部中的车辆侧踏板,包括:板状踏板部,位于车身的下部中,并且被构造成朝向车身的侧面突出;竖直壁构件,从踏板部的位于车身的侧面上的端部向上延伸,并且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位于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附近,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位于车身的下部中并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凹入的壁部,位于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中,该凹入的壁部形成为凹入形以从下侧围绕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的周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位于车身的下部中的车辆侧踏板
技术介绍
在客舱的底板高度较高的一些汽车(车辆)(诸如,越野车辆)中,侧踏板布置在通道下方,即,在车身的下部中,以便允许乘客容易地进出客舱。有时,侧踏板具有板状踏板部朝向车身的侧面突出的构造,并且从车身的侧面上的踏板部的端部延伸到车身的下部的竖直壁构件阻挡踏板部与车身的下部之间的间隙。在许多这种侧踏板中,仅采用简单的构造,在这种构造中,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位于车身框架构件附近,该车身框架构件位于车身的下部中,诸如,侧梁构件的下端中的凸缘部。在雨中行驶等期间,因此,从前车轮溅起的以及沿着侧梁构件向下流动的泥水通过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与侧梁构件的凸缘部之间的间隙进入侧踏板,然后流到踏板部的上表面上,从而使踏板部被泥水污染。如也在日本专利No.3069238(JP-A-H07-300084)所公开的,因此,为了防止泥水流到踏板部,已经提出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向上延伸直到其与凸缘部同样高,从而使泥水几乎不能进入踏板部。然而,在竖直壁构件与凸缘部之间仍然存在间隙。因此,难以防止前车轮溅起的泥水,并且难以防止沿着凸缘部向下流动的泥水流到踏板部的上表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踏板,其中,防止泥水穿过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与车身框架构件之间的间隙流到踏板部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侧踏板,该车辆侧踏板位于车身的下部中,该车辆侧踏板包括:板状踏板部,该板状踏板部位于车身的下部中,并且该板状踏板部被构造成朝向车身的侧面突出;竖直壁构件,该竖直壁构件从踏板部的位于车身的一侧上的端部向上延伸,并且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位于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附近,车身框架构件位于车身的下部中并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凹入的壁部,该凹入的壁部位于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中,该凹入的壁部形成为凹入形以从下侧围绕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的周界。车身框架构件可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通过结合多个面板构件的端部而构造成,并且凸缘部被构造成向下突出,并且凹入的壁部被构造成从下侧围绕凸缘部的下端部的周界,并且凹入的壁部被构造成阻挡凸缘部的下端部与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凸缘部可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被构造成,在将沿着凸缘部向下流动的泥水朝向与踏板部背对的侧面引导时,将泥水引导到凹入的壁部中。凹入的壁部可包括排水部,该排水部被构造成将在凹入的壁部中收集的水排到外部。竖直壁构件可通过与踏板部分开形成的壁构件而构造成,并且壁构件包括:多个分开的零件,分开的零件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连同凹入的壁部分开;以及耦接部,耦接部被构造成将分开的零件的端部结合在一起。耦接部可包括凹凸形配合部,该凹凸形配合部被构造成将分开的零件的端部结合在一起,以便阻挡水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流动。分开的零件的与踏板部背对的侧表面可包括分别从横过一结合部的两侧伸出的一对肋部,分开的零件的端部在该结合部处结合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凹入的壁部覆盖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的周界,并且阻挡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与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因此,阻挡了从前车轮溅起的泥水的进入路径,并且沿着凸缘部向下流动的泥水仅到达凹入的壁部中。因此,可以防止泥水通过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与车身框架构件之间的间隙流到踏板部上,并且在车辆行驶期间,可以防止踏板部被泥水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侧踏板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整个侧踏板以及附接至车身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侧踏板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了侧踏板的耦接分开的零件(竖直壁构件)的结构的各部分以及肋部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在耦接结构中的分开的零件的耦接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通过图1至图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高底板汽车(车辆)(诸如,越野车辆)的一部分的外观,具体地示出了汽车的侧部。在附图中,1表示车身;5表示前车门,该前车门打开和关闭存在于车身1的侧部中的前通道(未示出);7表示后车门,该后车门打开和关闭存在于车身1的侧部中的后通道(未示出);以及9表示前翼子板。前车轮(未示出)位于前翼子板9中,并且后车轮(未示出)位于后车门7的后侧上。在车身1中,侧踏板组件11与侧踏板装饰物13一起布置在前后通道下方。侧踏板组件11包括侧踏板15。图2以立体图示出了侧踏板组件11的外观,并且图3以立体图示出了侧踏板组件11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侧踏板组件11和侧踏板装饰物13的(沿着线A-A截取的)部分。在侧踏板组件11中,如图2至图4所示,例如,使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侧踏板覆盖件17和侧踏板拉杆19组装至侧踏板15。具体地,侧踏板15形成为L形,其具有:带板状踏板部21,乘客的腿踏上该带板状踏板部,并且该带板状踏板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竖直壁构件23,该竖直壁构件阻挡踏板部与车身1之间的间隙,并且竖直壁构件从车身的侧面上的踏板部21的端部向上延伸。为了达到经济结构,具体地,侧踏板15使用了踏板部21与竖直壁构件23分开形成的结构,其中,踏板部21注重硬度而竖直壁构件23不注重硬度。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使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接收座壁25(该接收座壁与台阶部分21一体地延续并且由高度较低的竖直壁部形成)形成在车身的侧面上的踏板部21的侧部中,并且安装至接收座壁25的凹入的安装/插入部27形成在竖直壁构件23的下端部的纵向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当分开形成的竖直壁构件23(对应于与本专利技术中的与踏板部分开形成的壁构件)的下端部与接收座壁25彼此配合时,竖直壁构件23和接收座壁25在竖直方向上是连续的。彼此重叠的竖直壁构件23和接收座壁25的端部通过诸如(图4中示出的)铆钉构件26的固定构件耦接在一起,从而构造整个侧踏板15。如图4所示,在安装/插入部27中,竖直壁构件23的下端侧朝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偏离,L型卡爪部29形成在相对侧(另一侧)上,并且在竖直壁构件23的下端部与卡爪部29之间形成有凹槽部,其中,竖直壁构件23的下端部安装到凹槽部中。在图5中,26a表示铆钉孔,该铆钉孔布置在竖直壁构件23中。使用注重硬度的踏板部21以及金属(诸如,铝)的挤压模制品接收座壁25。使用不注重硬度的竖直壁构件23、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侧踏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侧踏板,所述车辆侧踏板位于车身的下部中,所述车辆侧踏板包括:板状的踏板部,所述踏板部位于所述车身的下部中,并且所述踏板部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车身的侧面突出;竖直壁构件,所述竖直壁构件从所述踏板部的位于所述车身一侧上的端部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位于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附近,所述车身框架构件位于所述车身的下部中并且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凹入的壁部,所述凹入的壁部位于所述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中,所述凹入的壁部形成为凹入形以从下侧围绕所述车身框架构件的下端部的周界。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17 JP 2014-2324721.一种车辆侧踏板,所述车辆侧踏板位于车身的下部中,所述车辆侧
踏板包括:
板状的踏板部,所述踏板部位于所述车身的下部中,并且所述
踏板部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车身的侧面突出;
竖直壁构件,所述竖直壁构件从所述踏板部的位于所述车身一
侧上的端部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位于车身框架
构件的下端部附近,所述车身框架构件位于所述车身的下部中并且
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
凹入的壁部,所述凹入的壁部位于所述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
中,所述凹入的壁部形成为凹入形以从下侧围绕所述车身框架构件
的下端部的周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踏板,其中
所述车身框架构件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通过结合多个面板
构件的端部而构造成,并且所述凸缘部被构造成向下突出,并且
所述凹入的壁部被放置成从下侧围绕所述凸缘部的下端部的
周界,并且所述凹入的壁部被构造成阻挡所述凸缘部的下端部与所
述竖直壁构件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踏板,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健辅西尾信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