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236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全封闭位置上保持车窗玻璃的正确姿势且确保导槽外观性的车辆用门。在前后第1挡块(20)之间,在比前后第1挡块(20)与导槽(18)相抵接的高度还高处,设有可以与导槽(18)抵接且阻止导槽(18)向上方移动的第2挡块(22)。在全封闭的位置上,即使导槽(18)欲向上方弯曲,也可以通过第2挡块(22)阻止导槽(18)向上方移动,抑制导槽(18)的波动。第2挡块(22)设置在比前后第1挡块(20)与导槽(18)相抵接的高度还高处,因此可以不必损失使车窗玻璃(16)以正确姿势处于全封闭位置的前后第1挡块(20)的功能而实现抑制上述波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门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其安装在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上框部,在车窗开口的上缘具有支撑车窗玻璃上缘的导槽(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辆用门中,设有在车窗玻璃的全封闭位置上从上方与导槽相抵接,阻止导槽向上方移动的挡块。这种挡块,在车窗开口上缘的前后方向上保持间隔而设置在前后两处。这是为了在车窗玻璃向前后方向倾斜而上升时,使各个挡块通过导槽与车窗玻璃上端的两处相抵接,从而纠正车窗玻璃倾斜的姿势,以正确的姿势保持全封闭位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3-126798号公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车窗开口上缘的前后两处设置有挡块的情况下,位于两个挡块之间的导槽部分,在车窗玻璃的全封闭位置上向上方的移动没有被限定。因此,当车窗玻璃移向全封闭位置时,导槽的一部分向上方移位而变形为波动样,有时非常不美观。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在车窗玻璃移向全封闭位置时,不仅可以使车窗玻璃保持正确姿势,而且有利于确保导槽的外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其包括:导槽,固定在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上框部,且在车窗开口的上缘支撑车窗玻璃的上缘;前后的第1挡块,在所述车窗开口上缘的前后两处,设置在所述导槽和位于所述导槽上方的所述上框部处之间,且从上方与所述导槽相抵接而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后的第1挡块之间,设有在比所述前后的第1挡块与所述导槽相抵接的高度还高处可以与所述导槽相抵接并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的第2挡块。根据本技术,所述前后的第1挡块和所述2挡块具有沿着所述导槽的长度,所述第2挡块的长度以比所述第1挡块的长度还长的尺寸形成。根据技术,所述前后的第1挡块和所述第2挡块具有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2挡块的宽度以比所述第1挡块的宽度还长的尺寸形成。根据技术,在所述第2挡块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挡边。根据技术,所述第2挡块在前后方向上保持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技术,作为所述第2挡块,设有前侧的第2挡块和后侧的第2挡块,前侧的所述第1挡块和所述前侧的第2挡块一体化设置于前部件,后侧的所述第1挡块和所述后侧的第2挡块一体化设置于后部件。根据技术,所述前部件和所述后部件形成为前后对称形状。根据技术,所述前部件和所述后部件通过焊接接合于所述上框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即使车窗玻璃移动到完全封闭位置而导槽在前后的第1挡块之间欲向上方变位,也可以通过第2挡块阻止导槽向上方移动,从而抑制导槽的波动。并且,能够不必损失使车窗玻璃以正确的姿势处于全封闭位置的前后的第1挡块的功能而实现抑制上述波动的效果。根据本技术,通过第2挡块,有利于在较广的范围内抑制导槽的波动。根据本技术,即使导槽在全封闭位置欲向上下方向弯曲,并且导槽还欲向车窗玻璃的厚度方向弯曲,也有利于通过第2挡块可靠地挡住导槽而抑制导槽的变形和导槽的波动。根据本技术,长度比第1挡块长的第2挡块的刚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抑制导槽的波动。根据本技术,有利于在前后较广的范围内抑制导槽的波动。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通过省略外板而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中挡块安装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3是前部件的斜视图。图4是前部件的平面图。图5是图4的A箭头方向视图。图6是图4的BB线截面图。图7是图1的BB线截面图。符号说明10车辆用门12A车门内板12B车门外板14车窗开口16车窗玻璃18导槽20第1挡块22第2挡块32前部件34后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通过省略外板而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中挡块安装状态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中的符号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符号R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符号UP表示垂直方向的上方,符号DOWN表示垂直方向的下方。此外,符号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符号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车辆用门10是开关车辆后座侧方未图示的乘降口的后侧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车辆用门10也可以是开关驾驶席或者副驾驶席侧方乘降口的前侧门。如图1所示,车辆用门10包括:车门主体12;车窗开口14,其设置在车门主体12的上部;车窗玻璃16,其通过升降来开关车窗开口14;导槽18;第1挡块20;第2挡块22。作为第2挡块22,设有前侧的第2挡块22和后侧的第2挡块22。车门主体12通过组合形成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的金属制车门内板12A和形成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的金属制车门外板12B而构成为一体。车窗开口14由设置于车门主体12的上部的车窗框24所包围,车窗框24由车门内板12A和车门外板12B所构成。车窗框24包括:前框部26,其位于车窗开口14的前方并朝向上下方向;后框部28,其位于车窗开口14的后方并向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上框部30,其连接前框部26的上端与后框部28的上端。车窗玻璃16,在通过设置在车窗开口14下部的未图示的升降装置而完全开放的车窗开口14的全开放位置与完全封闭车窗开口14的全封闭位置之间进行升降。在进行该升降时,车窗玻璃16的前缘和后缘,通过在前框部26和后框部28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导槽而被引导。在车窗开口14的上缘支撑车窗玻璃16上缘的导槽18固定在包括车门内板12A和车门外板12B的上框部30上。导槽18,在车窗玻璃16的全封闭位置上,在车门内板12A和车门外板12B之间支撑车窗玻璃16的上缘。上框部30呈通过由车门内板12A构成的上板部3002和内侧板部3004以及由车门外板12B构成的外侧板部3006而向下方开放的截面“コ”字形。此外,形成通过这些上板部3002、内侧板部3004以及外侧板部3006而向下方开放的空间部S1,该空间S1在上框部3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第1、第2挡块20、22收纳在空间S1。导槽18包括:上壁部1802,其与车窗玻璃16的上缘弹性连接;一对侧壁部1804,其从上壁部1802的两侧垂直设置,并且,通过上述上壁部1802和一对侧壁部1804构成收纳车窗玻璃16上缘的空间部。在一对侧壁部1804互相相对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固定在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上框部,且在车窗开口的上缘支撑车窗玻璃的上缘;前后第1挡块,在所述车窗开口的上缘前后两处,设置在所述导槽和位于所述导槽上方的所述上框部处之间,从上方与所述导槽抵接而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并且,在所述前后第1挡块之间,在比所述前后第1挡块与所述导槽相抵接的高度还高处,设有可以与所述导槽抵接且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的第2挡块。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22 JP 2014-2582381.一种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槽,固定在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上框部,且在车窗开口的上缘支撑车窗玻璃
的上缘;
前后第1挡块,在所述车窗开口的上缘前后两处,设置在所述导槽和位于所述导槽上方
的所述上框部处之间,从上方与所述导槽抵接而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并且,
在所述前后第1挡块之间,在比所述前后第1挡块与所述导槽相抵接的高度还高处,设
有可以与所述导槽抵接且阻止所述导槽向上方移动的第2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第1挡块和所述第2挡块具有沿着所述导槽的长度,
所述第2挡块的长度以比所述第1挡块的长度还长的尺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第1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增信哉永濑豪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