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65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车辆的座椅构造。在后方撞击时,使得风机不会阻碍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的移动。在座椅靠背中的框架(1)的上部,安装有在后方撞击时支承乘客的头部的头枕(11)。在框架(1)的上部,在比头枕(11)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用于进行对于乘客的后背的换气的风机(21)。风机(21)使用例如安装部件(30)(图1至图5)、(40)(图6至图8)、(50)(图9、图10)而保持至框架(1)。在受到后方撞击时的从乘客向后方的大负荷时,通过安装部件(30)等的向后方的移动(特别是以上框架(2A)为中心的向后方的摆动)(参照图5),风机(21)相对于框架(1)和头枕(11)相对地向后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座椅构造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在座椅靠背的上部安装头枕,在后方撞击时用头枕支承乘客的头部(防止颈部损伤)。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的车辆中,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如专利文献1所示,倾向于在座椅靠背的靠背面形成通气部,通过内置于座椅靠背的风机(blower)来经由通气部进行换气。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4246号公报在后方撞击时,为了实现理想的乘客保护,希望乘客的后背相对于座椅而相对地向后方移动(阻止头部与后背的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过大地偏离的状态)。另一方面,前述的换气用的风机配设在比头枕更低的位置,并且具有相当的刚性,因而在后方撞击时可能会成为妨碍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移动的主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上的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后方撞击时使风机不会阻碍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移动的车辆的座椅构造。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法。即,一种车辆的座椅构造,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在上部安装有头枕,并且在靠背面形成有通气部,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在比所述头枕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用于经由所述通气部进行换气的风机,所述风机在发生后方撞击时受到来自乘客的向后方的大负荷时,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框架和所述头枕而相对地向后方移动。依照上述解决方法,在后方撞击时,在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移动时,与此相应地,风机也向后方移动,因而乘客的后背可以充分地向后方移动。由此,与头枕对乘客的头部支承相配合,能够充分地进行乘客的保护。作为以上述解决方法为前提的优选方式,所述框架具有上框架,该上框架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用于安装所述头枕,所述风机支撑于所述上框架,使得在受到来自乘客的向后方的大负荷时,与风机的上部相比,下部向后方的移动量更大。在此情况下,风机的越是从固定头枕的上框架向下方的距离远的部位,就越向后方大大地移动,因而能够与乘客的后背的移动相对应而使风机可靠地移动,在可靠地进行头枕对乘客的头部支承方面是优选的。所述风机以能够以所述上框架为中心向后方摆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上框架。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摆动以简单的方式获得对应于前述的技术方案的效果。设有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的上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上框架,并且具有比该上框架更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分,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下方延伸部。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安装部件简单且可靠地获得对应于前述的技术方案的效果。专利技术的效果依照本专利技术,在后方撞击时,不使风机阻碍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移动,由头枕可靠地支承乘客的头部,在乘客保护方面是优选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状态组装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局部截面侧视图。图4是表示安装部件的通常时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后方撞击时安装部件向后方摆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对应于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组装完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图6的状态下后方撞击时的变形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立体图。符号说明:1框架;2上部框架;2A上框架;2B侧部框架;10保持部件(头枕用);11头枕;20换气机构;21风机;22连结筒部;23供排部;30安装部件(图1至图5);31嵌合板部;31a嵌合孔;32连结部;33下方延伸部;40安装部件(图6至图8);41第一部件;41a突起部;42第二部件;42a嵌合孔;42A嵌合筒部;42B下方延伸部;50安装部件(图9、图10);51保持板;52连结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图2中,1是座椅靠背的框架。该框架1具有:上部框架2,例如通过对圆管材进行加工而形成为倒U形;以及左右一对下部框架3,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上部框架2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框架2A、以及从上框架2A的车宽方向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框架2B。下部框架3的上部与该侧部框架2B的下部一体化。下部框架3的下端部相对于省略图示的座椅框架而可转动地连结,能够调整框架1(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倾动角度。在上框架2A,将管材加工而成的左右一对头枕用的保持部件1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固定。如图2所示,头枕11具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安装腿部11a。通过将该安装腿部11a插入上述保持部件10,从而进行头枕11相对于框架1的安装。在框架1中,装备有成为通风系统的换气机构20。换气机构20大体上具有:风机21、从风机21向下方延伸的连结筒部22、以及在连结筒部22的下端部设有吸气口(或排气口)的供排部23。换气机构20中位于最高位置的风机21配设在框架1的上部且上框架2A(即头枕11)的下方。供排部22位于框架1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附近。以框架1为骨架的座椅靠背例如具有包覆框架1的缓冲材料和覆盖该缓冲材料的外皮,但是至少在相当于供排部22的部分形成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通气部。该通气部能够通过形成多个微小孔而形成,或者通过使上述缓冲材本身具有通气性等适当的方法而形成。通过向风机21通电而驱动,空气从供排部22经由上述通气部而流通(向倚靠在座椅靠背的乘客的后背部分换气)。上述风机21经由安装部件30而支撑于框架1。安装部件30例如通过将薄的合成树脂板加工而形成。安装部件30大致具有安装板部31、连结部32和下方延伸部33。安装板部31具有左右两个嵌合孔31a,该嵌合孔31a从上方与头枕用的安装部件10嵌合而被保持。连结部32从安装板部31的后端向下方较短地延伸之后,向前方较短地延伸而成为弯曲形状。下方延伸部33从连结部32向下方延伸,在其后面通过螺钉等固定着风机21。形成于上述安装板部31的嵌合孔31a形成为比安装部件10的外径充分地大。由此,在风机21(下方延伸部33)受到向后方的大负荷时,安装部件30如图5所示以保持部件10(即上框架2A)为中心向后方摆动。即,通过向后方的摆动,其下部比上部更大地向后方移动。在如上的构成中,在后方撞击时,对于下方延伸部33(即风机21)作用从乘客(的后背)向后方的大负荷,安装部件30以保持部件10为中心向后方摆动。即,风机21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座椅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座椅构造,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在上部安装有头枕,并且在靠背面形成有通气部,该车辆的座椅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在比所述头枕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用于经由所述通气部进行换气的风机,所述风机在发生后方撞击时受到来自乘客的向后方的大负荷时,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框架和所述头枕而相对地向后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7.08 JP 2014-1402771.一种车辆的座椅构造,具有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在上部安装有头
枕,并且在靠背面形成有通气部,该车辆的座椅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在比所述头枕靠下方的位置,配设有用于经
由所述通气部进行换气的风机,
所述风机在发生后方撞击时受到来自乘客的向后方的大负荷时,能够
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框架和所述头枕而相对地向后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座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孝路井上顺介泽井亮阿部智行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