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53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使门挡风雨条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以限制灰尘等侵入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内的车辆前部结构。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另外,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此外,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例如卡车、客车、公共汽车等车辆中前柱设置 的风挡玻璃侧部与侧门前部之间的前角部分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沿风挡玻 璃的侧部和侧面玻璃的前部延伸的前角元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部与 侧面玻璃的前部之间,并且当由落座在车辆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观察时,前角元件的宽度是40mm至58mm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在 这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中,前角元件包括前柱、门构架、玻璃构架和玻 璃导槽,并且通过将柱内板的两个侧部以及柱外板的两个侧部结合在 一起而使前柱形成为筒形。柱内板具有沿落座在卡车驾驶员座位上的 驾驶员的视线方向设置的柱内主体、在柱内主体的前部与柱内主体一 体形成的第一前凸缘、以及在柱内主体的后部与柱内主体一体形成的 第一后凸缘。而且,柱外板具有基本上与门构架前面相向设置的柱外 主体、在柱外主体的前部与柱外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二前凸缘、以及在 柱外主体的后部与柱外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二后凸缘。通过将第一前凸 缘的柱外表面与第二前凸缘的柱内表面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前重叠部 分。同时,粘结剂填充在前重叠部分与风挡玻璃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并且通过采用该粘结剂使风挡玻璃的侧部安装在前柱上。而且,模制 件装配在玻璃的外周部分内以提高风挡玻璃外周部分的外观。在以上构造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当由落座在车辆驾驶员座位上的 驾驶员观察时,前角元件的宽度是40mm至58mm。因此,例如当车 辆驾驶员两眼集中注视在车辆前部斜右外侧的目标以在交叉点向右转 动时,靠近他的相对较窄的前角元件由于视差而看上去模糊,并且前角元件之外的目标不会受到前角元件的阻碍,由此驾驶员可以从车辆 前部到右侧看到连续的视野。因而,车辆的驾驶员不必向右或向左移 动其上体以在视觉上检查前角元件之外的目标,由此驾驶员仅通过只 移动他的头在前角元件的方向上正视就可以确定地在视觉上检查车辆 外部的目标。专利文献l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96270 (权利要求1, 段-[00131段)。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上 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的上部,侧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的侧部,并 且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中的挡风雨条连接 在后重叠部分。由于该挡风雨条深深设置在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 中,也就是在前柱与门构架之间靠近驾驶室一侧,因此灰尘、雨水等 很容易通过侧模制件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进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 隙内,由于该间隙前柱与门构架的暴露表面很容易变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使门挡风雨条 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 隙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以预定角设定 侧模制件的侧连接部分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隙噪 声并在侧门的打开和关闭时防止侧门与侧连接部分干涉。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通过采用门挡 风雨条的主密封部分和辅助密封部分的双重结构密封前柱与侧门之间 的间隙,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等进入驾驶室内。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采用延长件形 成侧模制件的上端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之间的光滑连接,从而可以改 善侧门打开时侧模制件上端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门挡风雨条的 密封线从侧模制件延续到作为车体表面的顶盖元件侧表面,从而可以 确保密封线并提高其密封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使延长件易于 在易变形部分弯曲,从而可以便于使顶盖元件仿形于侧表面。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对车辆前部结构的改进,如图1-3所示,其 中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 成的上模制件29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由树脂制成的侧模 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 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其特征构造在于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门 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门挡风雨条31与侧模制件 28形成接触。因此,己经侵入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的 灰尘等受到门挡风雨条31的阻挡并且不会侵入前柱17与侧门14之间 的间隙内。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31与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形成 接触,因此接触面的精度与在接触钢板情况下的精度相比得到提高, 其粘附力变得合适并且密封性能得到改善。同时,优选地是侧模制件28具有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 外表面的侧外部分28a、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的侧内 部分28b、以及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端面的侧连接部分28c, 并且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形成接 触。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与技术方案2相关并在图l和2中进一步 示出,其中由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横截面上的轮廓线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所成的角e^皮设定为小于由平行于 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直线与该水平线所成的角e0。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由于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 横截面上的轮廓线被设定为预定角,也就是说,侧模制件28的侧部28c的外表面被设定为预定角,因此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 隙变得更小。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与技术方案1相关并在图l和2中进一步示出, 其中门挡风雨条31具有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的主密封部分31b以 及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辅助密封部分31c。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前柱17与侧门14之 间的间隙釆用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以及辅助密封部分31c 的双重结构得到密封,因此可以可靠防止灰尘等侵入驾驶室。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与技术方案2相关并在图5和7中进一步示出, 其中顶盖元件32接合在前柱17的上端,在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 28c的上端设置沿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的延长件28g,并且延长 件28g被形成为使得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32a 光滑相连。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侧模制件28的上端与 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通过延长件28g光滑相连,因此可以在侧门 打开时改善侧模制件的上端的外观,可以确保门挡风雨条的密封线, 并且改善其密封性能。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与技术方案5相关并在图1, 5和6中进一步示 出,其中设置用于使延长件28g具有柔韧性的易变形部分28h。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易变形部分28h设置 在延长件28g上,因此延长件28g易于弯曲从而很容易对顶盖元件32 的侧表面进行仿形。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31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 触,因此侵入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受到门挡 风雨条31的阻挡,并且不会侵入前柱17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在本专利技术中,沿侧门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并且该门挡风雨条 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因此,已经侵入侧模制件与门构架之 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不会侵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内,而是由门 挡风雨条阻挡。因而,前柱和门构架的暴露表面几乎不会变脏。而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29)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其中,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有司田浦照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