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53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9
一种中冷器,其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散热,所述中冷器包括:进气气室和出气气室,以及位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之间的芯体,其中: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具有好的外观效果,又达到轻量化的目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汽车散热部件,特别一种增压发动机进行散热的中冷器的设计。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为汽车重要且精密的部件,为保障发动机的正常的工作环境,需要提供多种辅助设备。其中,冷却机构就是为发动机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的重要部件。而在增压发动机中,其由于在较高压力下工作的特性,形成了更高的工作温度,保持其正常的冷却散热至关重要。用于增压发动机冷却的中冷器,便是对增压后的气体起冷却作用。随着汽车产品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辆动力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增压发动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因此中冷器的应用也就势在必然了。原中冷器气室使用铸铝气室,气室与中冷器芯体之间采用焊接工艺,总成重量较大且焊接处美观程度不足,同时生产效率低下。要达到满足散热要求通常需要增加中冷器的散热面积,一般有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大中冷器芯体体积,但受到整车布置空间限制,中冷器无法体积增加;二是加大正迎风面积,但受到格栅造型限制,正迎风面积无法增加;三是修改散热片的参数,但受到中冷器压力损失的限制。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中冷器设计,同时满足外在要求和内在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冷器,其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散热,所述中冷器包括:进气气室和出气气室,以及位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之间的芯体,其中: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进气气室的工作温度为140?180°C,且所述进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46。可选地,所述出气气室的工作温度为60?80°C,且所述出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可选地,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表面具有均匀的加强筋。可选地,所述进气气室或所述出气气室与所述芯体通过卡扣扣压连接。可选地,所述芯体中具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中具有百叶窗式的内外散热片,其中:所述冷却管的宽度为78mm,高度为8mm和厚度分0.5mm ;和所述内或外散热片的宽度为7mm,波距为3mm和厚度为0.11mm。可选地,换热效率约为80?85%,换热量约为10?12kw,所述中冷器压降约为8 ?9kPa。可选地,所述芯体的内侧上设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胶粘在所述芯体上。可选地,所述芯体的外侧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材料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可选地,所述挡风板通过铆钉连接在所述芯体上。本技术的中冷器既可以有好的外观效果,又达到轻量化的目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另外便于对中冷器散热片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中冷器压力损失的要求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气气室,2冷却管、3散热片,4挡风板,5铆钉,6出气气室,7海绵条,8芯体,9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冷器,其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散热,所述中冷器包括:进气气室I和出气气室6,以及位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之间的芯体8,其中:所述进气气室I和所述出气气室6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本技术的中冷器既可以有好的外观效果,又达到轻量化的目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另外便于对中冷器散热片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中冷器压力损失的要求下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气室I的工作温度为140?180°C,且所述进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尼龙46加30%的玻璃纤维,即材料选用PA46+GF30,也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46。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气气室的工作温度为60?80°C,且所述出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尼龙66加30%的玻璃纤维,即材料选用PA66+GF30,也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进气气室I和所述出气气室6表面具有均匀的加强筋。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进气气室I或所述出气气室6与所述芯体8通过卡扣9扣压连接。优选的卡扣扣压工艺与芯体8连接,扣压结构长度12mm,高8mm。本技术取代原先的焊接工艺,使得中冷器更加美观,安装也更加便利。作为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所述芯体8中具有冷却管2,所述冷却管2中具有百叶窗式的内外散热片3,其中:所述冷却管的宽度为78mm,高度为8mm和厚度分0.5mm ;和所述内或外散热片的宽度为7mm,波距为3mm和厚度为0.11mm。在实施例中:中冷器散热片和冷却管的参数:外散热片:7mmX3mmX0.llmm(高度X波距X厚度),百叶窗式;冷却管:78謹X 8謹X 0.5謹(宽度X高度X厚度);内散热片:7mmX3mmX0.llmm(高度X波距X厚度),百叶窗式;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示中冷器的换热效率约为80~85%,换热量约为10~12kw,所述中冷器压降约为8~9kPa。满足≤IOkPa的要求。本技术的实施例,加大了散热效率,保证了发动机功率的实现的同时降低了发动机的热负荷,对整车油耗的降低也有所贡献,另外降低了整车重量,采用扣压工艺提高了中冷器的生产效率,从原先的240台/天提高到800台/天,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所述芯体的内侧上设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胶粘在所述芯体上。作为另一个改进,所述芯体的外侧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材料聚丙烯PP加30%的玻璃纤维,即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优选的,所述挡风板通过铆钉连接在所述芯体上。芯体侧面布置挡风板或海绵条进气密封和防止冷空气缝隙性泄露,挡风板采用铆钉铆接在芯体上。应了解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冷器,其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包括:进气气室和出气气室,以及位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之间的芯体,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其用于增压发动机的冷却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包括:进气气室和出气气室,以及位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之间的芯体,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气室的工作温度为140?180°C,且所述进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4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气室的工作温度为60?80°C,且所述出气气室的塑料材质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气室和所述出气气室表面具有均匀的加强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气室或所述出气气室与所述芯体通过卡扣扣压连接。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何延刚朱帅吴梦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