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856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5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该结合结构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提高槽部的整体刚性。在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中,通过在车顶板(3)的底面侧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将带状车顶中横梁(4)布置在沿着车体宽度方向以构成车顶部(1);通过在车体侧部外板(5)的室内侧上端部将车顶内边纵梁(6)安装在沿着车体前后方向以构成车体侧部(2);通过将车顶部(1)的两侧部与车体侧部(2)的上端部接合而形成车体前后方向的槽部(8);在车顶中横梁(4)的左右的两端部形成有从端缘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定长度的筋部(41),位于各筋部侧(41)的缘部(42)接合到车顶内边纵梁(6)的上端缘部(61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该结合结构能够提高设有车顶板的车顶部与均设有车体侧部的侧部之间的结合部分的刚性。
技术介绍
通常,从侧面碰撞时要确保车室内的空间的观点出发,已知在车顶板的下方沿着车体宽度方向布置作为增强构件的车顶增强构件的结构。另一方面,已知具有所谓的莫西干式车顶(Mohicanroof)的自动车,其中,莫西干式车顶在车顶板与车体侧部外板之间的连接部具有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莫西干式车顶由如下槽部构成:该槽部通过设置于车体侧部外板的上端部的车顶外边纵梁的台阶部与设置在车顶板的两端部的台阶部沿车体前后方向形成。在车顶板下方的室内侧,带状车顶增强件沿车体宽度方向布置。此外,在各车体侧部外板的中柱部,中柱板设置于室内侧,一定宽度的车顶内边纵梁沿车体前后方向布置于车顶外边纵梁下方。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部接合到设置于车体侧部外板的上端部的车顶外边纵梁的台阶部与设置于车顶板的两端部的台阶部之间的接合部。此外,增强车顶板的底面侧的车顶增强件接合到车顶板的两端部。当如上所述构造的自动车经受侧面冲击时,尤其是在车顶边纵梁具有莫西干槽部的莫西干式车顶车辆的情况下,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于槽部,导致车顶部与车体侧部之间的结合部变形。由此,已知使用作为增强构件设置在车顶内边纵梁与车顶增强件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车顶角板以保持莫西干槽部的刚性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已知为了省略在室内侧安装其他部件而通过增加刚性来增强经受应力集中的部分的现有技术,其中诸如通过将L形构件添加到由车顶和车顶增强件构成的截面、将肋安装到莫西干槽部的顶面侧或者在车顶增强件的顶端部安装折回部等来增加刚性(参照专利文献2)。[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69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20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在室内侧设置车顶角板,所以室内空间受限并且部件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和安装作业的增加。此外,关于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当安装L形构件时部件数量增加,并且肋的安装作业成为必需。当肋安装于槽部的外侧时,车顶的成型性降低,成型车顶的安装作业变得复杂。此外,担心外观会劣化。另外,成型截面不能通用,使得成型构件不能够通用,由此不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在车顶增强件的顶端部设置折回部时,部件的尺寸由此增大,导致重量和成本增加。此外,尽管增强了槽部的壁面,但这不足以增强槽部整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顶部与车体侧部的结合结构,该结合结构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提高槽部的整体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顶部与车体侧部的结合结构,其中,通过在车顶板的底面侧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将带状车顶中横梁布置在沿着车体宽度方向以构成车顶部;通过在车体侧部外板的室内侧上端部将车顶内边纵梁安装在沿着车体前后方向以构成车体侧部;通过将所述车顶部的两侧部与所述车体侧部的上端部接合而形成车体前后方向的槽部;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左右的两端部形成有从端缘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定长度的筋部,该筋部的两缘部接合到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筋部的顶端部置于所述缺口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位于所述筋部的两侧的缘部接合到位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的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筋部的端部置于沿着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绘出的直线的在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车顶中横梁的车体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在车体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顶中横梁的两侧部的在车体前后方向的长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车顶中横梁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倒置的帽子状截面,并且在平面图中为凹部形成在前方侧的圆弧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倒置的帽子状截面的两侧的凸缘部的在车体宽度方向的延伸部接合至所述车体侧部外板的上端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筋部的端部在车顶部的两侧部与车体侧部的上端部之间的接合部的外侧向车体外侧突出,所以,倾向于折断车顶中横梁的任何力将沿着连接接合部分、突出部和接合部分的线作用,因此车顶部与车体侧部之间的接合部分抵抗折断,提高了刚性。此外,由于所述筋部的顶端部置于形成在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的缺口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位于所述筋部的两侧的缘部接合到位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的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筋部的端部置于沿着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绘出的直线的在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所以,通过穿过接合部布置筋部,防止了接合部发生折断。此外,由于所述车顶中横梁的车体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在车体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车顶中横梁的两侧部的在车体前后方向的长度,所以将最需要刚性的接合部做宽并且朝内侧变窄。这在确保乘员的头部上方的余隙空间的情况下确保了刚性并且减小了重量。此外,由于所述车顶中横梁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倒置的帽子状截面,并且在平面图中为凹部形成在前方侧的圆弧状,所以能够在确保前座的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顶上方的余隙空间的情况下确保车顶中横梁的刚性。此外,由于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倒置的帽子状截面的两侧的凸缘部接合至所述车体侧部外板的上端部,所以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观察车辆的室内侧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的概念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车顶部与中柱上部的侧部之间的结合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从顶面侧观察图2中示出的车顶中横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2的车顶中横梁的结合部的主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4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车顶中横梁的主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车顶中横梁安装部。附图标记说明1车顶部2车体侧部3车顶板4车顶中横梁5车体侧部外板6车顶内边纵梁7中柱内板8槽部9柱上侧增强件10密封材料3a,5a台阶部3b,5b前端凸缘部4a端部41筋部42缘部42a端缘43,44凸缘部61上端缘部61a缘部62,63缺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8的图面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观察安装有右中柱的车辆的室内侧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的概念图,图2是示出图1的上部中示出的车顶部与侧部之间的结合部的放大立体图。位于车辆的左中柱的车顶部与侧部之间的结合部具有同样的构造。图3是从顶面侧观察图2中示出的车顶中横梁的立体图,示出了车顶内边纵梁与车顶中横梁之间的结合部,其中该结合部安装在位于车体侧部外板的室内侧的中柱内板的上侧。图4是示出车顶内边纵梁与车顶中横梁之间的结合部的图,其中,焊接部由×标记。图5是沿着通过图4的车顶中横梁的筋部的线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图4中示出的车顶中横梁的端部的焊接部的截面图。图1至图6示出了所谓的莫西干式车顶车辆的车顶部1与车体侧部2之间的结合部。车顶部1包括车顶板3和车顶中横梁(也称为车顶增强件)4,车顶中横梁4成形为带状并且沿着车体宽度方向布置在车顶板3的底面侧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另一方面,车体侧部2包括车体侧部外板5、成形为带状并沿着车体前后方向配置在车体侧部外板5的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其中,通过在车顶板的底面侧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将带状车顶中横梁布置在沿着车体宽度方向以构成车顶部;通过在车体侧部外板的室内侧上端部将车顶内边纵梁安装在沿着车体前后方向以构成车体侧部;通过将所述车顶部的两侧部与所述车体侧部的上端部接合而形成车体前后方向的槽部;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左右的两端部形成有从端缘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定长度的筋部,该筋部的两缘部接合到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20 JP 2012-2541531.一种车辆的车顶部与侧部的结合结构,其中,通过在车顶板的底面侧的车体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将带状车顶中横梁布置成沿着车体宽度方向来构成车顶部;通过在车体侧部外板的室内侧上端部将车顶内边纵梁安装成沿着车体前后方向来构成车体侧部;通过将所述车顶部的两侧部与所述车体侧部的上端部接合而形成车体前后方向的槽部;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左右的两端部形成有从端缘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定长度的筋部,该筋部的两缘部接合到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并且在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部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筋部的顶端部置于所述缺口部,所述车顶中横梁的位于所述筋部的两侧的缘部接合到位于所述缺口部的两侧的所述车顶内边纵梁的上端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研作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