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594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13:41
为解决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较大且滚轮与滑壳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包括滑芯组件、滑壳及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上,所述滑芯组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滑壳中滑动;所述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芯组件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较大且滚轮与滑壳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较大且滚轮与滑壳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包括滑芯组件、滑壳及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上,所述滑芯组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滑壳中滑动;所述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芯组件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较大且滚轮与滑壳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身附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滑轨是汽车座椅上必配的装置,它起到改变汽车座椅前后位置的作用。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该汽车座椅滑轨总成包括滑芯10、滚轮20及滑壳30,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工作过程如下:滑芯10安装在座椅骨架上,滚轮20装在滑芯10上,滑壳30固定在车身上,前后推动座椅,滚轮20沿着滑壳30内腔侧壁滚动,从而带动滑芯10在滑壳30中移动,并通过滚轮20与滑壳30内腔侧壁相抵靠来控制滑芯10在滑壳30中上下左右晃动,从而实现座椅前后位置的调节。但是,现有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20是刚性件,安装时必须有一定间隙才能将滑芯10装入滑壳30中,所以滑轨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普遍较大。如果滑芯10与滑壳30的间隙较小则不好装配且装配后的间隙较大;如果滑芯10与滑壳30的间隙较大,则虽然便于装配但是会导致滑轨总成的间隙过大。另外滚轮20与滑壳30都是金属件,滑动过程中滚轮20与滑壳30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滚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较大且滚轮与滑壳内腔摩擦和左右晃动时相互碰撞的异响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包括滑芯组件、滑壳及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上,所述滑芯组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滑壳中滑动;所述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芯组件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设置有装配在滑芯组件的两侧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故装配在滑芯组件上的保持架可以减小滑轨装置中滑轮与滑壳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且减少异响,另外,滑芯组件与滑壳安装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保持架至少为四个。优选地,所述四个保持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的左侧前端、左侧后端、右侧前端及右侧后端。优选地,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均为弧面。优选地,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的可压缩量均为0.8mm至1.2_。优选地,所述滚轮与所述滑壳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mm至3mm。所述保持架包括上接触件、连接件及侧接触件,所述上接触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部,所述侧接触件设置在连接件侧面。优选地,所述保持架为塑胶件。优选地,所述保持架的内部中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滑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汽车座椅滑轨装置中保持架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持架结构示意图。其中,1、滑芯组件;2、滚轮;3、滑壳;4、保持架;41、上接触件;42、连接件;43、侧接触件;411、上表面;431、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包括:滑芯组件1、滑壳3及滚轮2 ;所述滚轮2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I上,所述滑芯组件I通过所述滚轮2在所述滑壳3中滑动;所述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芯组件I上的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所述滑壳3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本实施中,所述滑壳3可以是滑动槽、定位槽、凹槽、方孔槽等各种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保证所述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能够顺利地在安装到滑动槽、定位槽、凹槽、方孔槽中,并且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分别与所述动槽、定位槽、凹槽、方孔槽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从而保证所述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能够在所述滑壳3的内腔中来回滑动即可。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装置,由于保持架4是装配在滑芯组件I的两侧,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所述滑壳3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由于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具有一定的可压缩量,故装配在滑芯组件I上的保持架4可以减小滑轨装置中滚轮2与滑壳3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且减少异响,另外,滑芯组件I与滑壳3安装更加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保持架4至少为四个。本实施例中,至少四个保持架4分别两两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I两侧,保证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能够顺利地在滑壳3的内腔中来回滑动,以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至少四个保持架4分别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I的左侧前端、左侧后端、右侧前端及右侧后端。本实施例中,在将滑芯组件I装配到滑壳3中时,设置在滑芯组件I左侧前端、左侧后端、右侧前端及右侧后端的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分别与滑壳3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这样可以减小滑轨装置中滚轮2与滑壳3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且减少异响。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滚轮2与所述滑壳3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mm至3mm。本实施例中,滚轮2与滑壳3内壁之间的间隙优选为2_,能够将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顺利地装配到滑壳3的内腔中,并保证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能够在滑壳3的内腔中来回滑动。本实施例中,滚轮2是相对滑动装置且滚轮2与滑壳3内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保持架4设置在滑芯组件I的两侧,其中,滑芯组件I左侧前端、左侧后端、右侧前端及右侧后端各设置一个保持架4,每个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有一定的可压缩量,这样装配了保持架4的滑芯组件I再装配到滑壳3中时,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4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3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即保持架4会弹性接触滑壳3内腔的顶面及侧面,故装配在滑芯组件I上的保持架4可以减小滑轨装置中滚轮2与滑壳3内腔的上下间隙和左右间隙且减少异响,另外,滑芯组件I与滑壳3安装更加方便。如图5所示,所述保持架4包括上接触件41、连接件42及侧接触件43,所述上接触件41设置在所述连接件42上部,所述侧接触件43设置在连接件侧面43。本实施例中,在将滑芯组件I装配到滑壳3中时,设置在所述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装置,包括滑芯组件、滑壳及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滑芯组件上,所述滑芯组件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滑壳中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滑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芯组件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可压缩变形且所述保持架的上表面和侧面分别与滑壳内腔的顶面及侧面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妮王敬锋朱良义彭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