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176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轨,包括左滑轨,右滑轨、连接左滑轨与右滑轨的拉锁钢丝;左滑轨包括左线束支架、外侧锁扣、外侧把手杆、左前支脚、左后支脚、左外侧上轨、左内侧上轨、左下滑道、左把手固定板、左支持片、左保持架、左钢球和左滚柱;右滑轨包括右内侧上轨、右前支脚、右支持片、右下滑道、内侧锁扣、右后支脚、右把手固定板、右外侧上轨、内侧把手杆、同步钢丝联动片、右保持架、右钢球和右滚柱;优点是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轨,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座椅上的滑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滑轨的种类很多。滑轨主要由上滑轨、下滑轨、限位扣、限位槽口、回位扭簧等部件组成。现有的锁齿可靠但成本大,有的虽制造成本低但锁齿可靠性差,易出现滑脱。大多数滑轨存在调节灵活性差、滑动摩擦力大、滑道与滑芯间配合间隙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的滑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滑轨,包括左滑轨,右滑轨、连接左滑轨与右滑轨的拉锁钢丝;左滑轨包括左线束支架、外侧锁扣、外侧把手杆、左前支脚、左后支脚、左外侧上轨、左内侧上轨、左下滑道、左把手固定板、左支持片、左保持架、左钢球和左滚柱;所述左下滑道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左槽口,所述左下滑道内设有左中心滑槽;所述左内侧上轨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内垂直翻边,所述左内垂直翻边上设有与左槽口相对应的左内翻边槽口;所述左外侧上轨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外垂直翻边,所述左外垂直翻边上设有与左槽口相对应的左外翻边槽口;所述外侧锁扣上设有左锁齿;所述左锁齿与左下滑道上的左槽口相配合,同时也与左内垂直翻边上的左内翻边槽口相配合;左内侧上轨与左外侧上轨连成一个整体后插入左下滑道内的左中心滑槽内;所述左钢球和左滚柱均安装在左保持架内,所述左保持架安装在左下滑道内的左中心滑槽内用于实现左内侧上轨与左外侧上轨在左下滑道内的运动;左前支脚与左后支脚分别固定在左下滑道的两端;左线束支架与外侧锁扣均固定在外侧把手杆上,同时外侧锁扣上的左锁齿卡装在左下滑道上的左槽口内;左把手固定板的一端同时固定在左内侧上轨和左外侧上轨上,左把手固定板的另一端套装在外侧把手杆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相对于左把手固定板能转动;左支持片的一端固定在左内侧上轨,左支持片的另一端挂在外侧把手杆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相对于左支持片能转动;右滑轨包括右外侧上轨、右前支脚、右支持片、右下滑道、内侧锁扣、右后支脚、右把手固定板、右内侧上轨、内侧把手杆、同步钢丝联动片、右保持架、右钢球和右滚柱;所述右下滑道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右槽口,所述右下滑道内设有右中心滑槽;所述右内侧上轨的下端设有“L”型的右内垂直翻边,所述右内垂直翻边上设有与右槽口相对应的右内翻边槽口;所述右外侧上轨的下端设有“L”型的右外垂直翻边,所述右外垂直翻边上设有与右槽口相对应的右外翻边槽口;所述内侧锁扣上设有右锁齿;所述右锁齿与右下滑道上的右槽口相配合,同时也与右内垂直翻边上的右内翻边槽口相配合;右外侧上轨与右内侧上轨连成一个整体后插入右下滑道内的右中心滑槽内;所述右钢球和右滚柱均安装在右保持架内,所述右保持架安装在右下滑道内的右中心滑槽内用于实现右外侧上轨与右内侧上轨在右下滑道内的运动;所述右前支脚和右后支脚分别固定在右下滑道的两端;所述同步钢丝联动片和内侧锁扣均固定在内侧把手杆上,同时内侧锁扣上的右锁齿卡装在右下滑道内的右中心滑槽内;右把手固定板的一端同时固定在右外侧上轨与右内侧上轨上,右把手固定板的另一端套装在内侧把手杆上,并且使得内侧把手杆相对于右把手固定板能转动;右支持片的一端固定在右内侧上轨上,右支持片的另一端挂在内侧把手杆上,并且使得内侧把手杆相对于右支持片能转动;拉锁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左滑轨内的左线束支架上,拉锁钢丝的另一端固定在右滑轨内的同步钢丝联动片上。为了加快外侧把手杆的回位,同时能更准确的将左锁位齿卡入左槽口,本技术左滑轨上还包括外侧把手杆回位扭簧,所述外侧把手杆回位扭簧的一端卡左把手固定板,另一端卡装在外侧把手杆上。为了加快内侧把手杆的回位,同时能更准确的将右锁位齿卡入右槽口,本技术所述右滑轨上还包括内侧把手杆回位扭簧。所述内侧把手杆回位扭簧套装在内侧把手杆,内侧把手杆回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右把手固定板上,内侧把手杆回位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侧把手杆上。为了方便左滑轨与汽车座椅的安装,本技术所述左滑轨内的左前支脚和左后支脚上均设有与外部座椅相连的左连接孔。为了方便右滑轨与汽车座椅的安装,本技术所述右滑轨内的右前支脚和右后支脚上均设有与外部座椅相连的右连接孔。本技术中所述的左第一单向器和左第二单向器均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座椅滑轨上的单向器,其具体结构本技术不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造成本低,锁齿可靠性高,调节灵活,滑动摩擦力小且滑道与滑芯之间配合间隙小;承载强度大,结构巧妙牢靠,工艺、通用性好,制造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K向视图。图3是左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N向视图。图5是图3的F向视图。图6是左内侧上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左外侧上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左下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左把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外侧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右滑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C向视图。图13是图11的B向视图。图14是右内侧上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右外侧上轨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右下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右把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内侧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8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如下:本实施例的滑轨,它包括有左滑轨1、右滑轨2、拉锁刚丝3。左滑轨1通过拉锁刚丝3与右滑轨2相连接。拉锁钢丝3的一端固定在左滑轨1内的左线束支架31上,拉锁钢丝3的另一端固定在右滑轨2内的同步钢丝联动片12上。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滑轨,包括左滑轨1、右滑轨2、拉锁刚丝3。所述左滑轨1与右滑轨2左右对应设置,拉锁刚丝3位于左滑轨1与右滑轨2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左滑轨1包括左线束支架31、外侧锁扣30、外侧把手杆33、左前支脚25、左后支脚28、左内侧上轨41、左外侧上轨42、左下滑道40、左把手固定板43、左支持片32、左保持架34、左钢球35和左滚柱36;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左滑轨1的具体安装如下所述:线束支架31、外侧锁扣30分别与外侧把手杆33焊接,形成左把手组件。两个M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轨,包括左滑轨(1),右滑轨(2)、连接左滑轨(1)与右滑轨(2)的拉锁钢丝(3);其特征在于:左滑轨(1)包括左线束支架(31)、外侧锁扣(30)、外侧把手杆(33)、左前支脚(25)、左后支脚(28)、左内侧上轨(41)、左外侧上轨(42)、左下滑道(40)、左把手固定板(43)、左支持片(32)、左保持架(34)、左钢球(35)和左滚柱(36);所述左下滑道(40)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左槽口(40?3),所述左下滑道(40)内设有左中心滑槽;所述左内侧上轨(41)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内垂直翻边(41?8),所述左内垂直翻边(41?8)上设有与左槽口(40?3)相对应的左内翻边槽口(41?9);所述左外侧上轨(42)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外垂直翻边(42?6),所述左外垂直翻边(42?6)上设有与左槽口(40?3)相对应的左外翻边槽口(42?7);所述外侧锁扣(30)上设有左锁齿(30?1);所述左锁齿(30?1)与左下滑道(40)上的左槽口(40?3)相配合,同时也与左内垂直翻边(41?8)上的左内翻边槽口(41?9)相配合;左内侧上轨(41)与左外侧上轨(42)连成一个整体后插入左下滑道(40)内的左中心滑槽内;所述左钢球(35)和左滚柱(36)均安装在左保持架(34)内,所述左保持架(34)安装在左下滑道(40)内的左中心滑槽内用于实现左内侧上轨(41)与左外侧上轨(42)在左下滑道(40)内的运动;左前支脚(25)与左后支脚(28)分别固定在左下滑道(40)的两端;左线束支架(31)与外侧锁扣(30)均固定在外侧把手杆(33)上,同时外侧锁扣(30)上的左锁齿(30?1)卡装在左下滑道(40)上的左槽口(40?3)内;左把手固定板(43)的一端同时固定在左内侧上轨(41)和左外侧上轨(42)上,左把手固定板(43)的另一端套装在外侧把手杆(33)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33)相对于左把手固定板(43)能转动;左支持片(32)的一端固定在左内侧上轨(41),左支持片(32)的另一端挂在外侧把手杆(33)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33)相对于左支持片(32)能转动;右滑轨(2)包括右外侧上轨(24)、右前支脚(16)、右支持片(13)、右下滑道(18)、内侧锁扣(11)、右后支脚(10)、右把手固定板(23)、右内侧上轨(22)、内侧把手杆(17)、同步钢丝联动片(12)、右保持架(20)、右钢球(19)和右滚柱(21);所述右下滑道(18)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右槽口(18?3),所述右下滑道(18)内设有右中心滑槽;所述右内侧上轨(22)的下端设有“L”型的右内垂直翻边(22?8),所述右内垂直翻边(22?8)上设有与右槽口(18?3)相对应的右内翻边槽口(22?9);所述右外侧上轨(24)的下端设有“L”型的右外垂直翻边(24?6),所述右外垂直翻边(24?6)上设有与右槽口(18?3)相对应的右外翻边槽口(24?7);所述内侧锁扣(11)上设有右锁齿(11?1);所述右锁齿(11?1)与右下滑道(18)上的右槽口(18?3)相配合,同时也与右内垂直翻边(22?8)上的右内翻边槽口(22?9)相配合;右外侧上轨(24)与右内侧上轨(22)连成一个整体后插入右下滑道(18)内的右中心滑槽内;所述右钢球(19)和右滚柱(21)均安装在右保持架(20)内,所述右保持架(20)安装在右下滑道(18)内的右中心滑槽内用于实现右外侧上轨(24)与右内侧上轨(22)在右下滑道(18)内的运动;所述右前支脚(16)和右后支脚(10)分别固定在右下滑道(18)的两端;所述同步钢丝联动片(12)和内侧锁扣(11)均固定在内侧把手杆(17)上,同时内侧锁扣(11)上的右锁齿(11?1)卡装在右下滑道(18)内的右中心滑槽内;右把手固定板(23)的一端同时固定在右外侧上轨(24)与右内侧上轨(22)上,右把手固定板(23)的另一端套装在内侧把手杆(17)上,并且使得内侧把手杆(17)相对于右把手固定板(23)能转动;右支持片(13)的一端固定在右内侧上轨(22)上,右支持片(13)的另一端挂在内侧把手杆(17)上,并且使得内侧把手杆(17)相对于右支持片(13)能转动;拉锁钢丝(3)的一端固定在左滑轨(1)内的左线束支架(31)上,拉锁钢丝(3)的另一端固定在右滑轨(2)内的同步钢丝联动片(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轨,包括左滑轨(1),右滑轨(2)、连接左滑轨(1)与右滑轨(2)的拉锁钢
丝(3);其特征在于:
左滑轨(1)包括左线束支架(31)、外侧锁扣(30)、外侧把手杆(33)、左前支脚(25)、
左后支脚(28)、左内侧上轨(41)、左外侧上轨(42)、左下滑道(40)、左把手固定板(43)、
左支持片(32)、左保持架(34)、左钢球(35)和左滚柱(36);
所述左下滑道(40)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左槽口(40-3),所述左下滑道(40)内设有左
中心滑槽;所述左内侧上轨(41)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内垂直翻边(41-8),所述左内垂
直翻边(41-8)上设有与左槽口(40-3)相对应的左内翻边槽口(41-9);所述左外侧上轨(42)
的下端设有“L”型的左外垂直翻边(42-6),所述左外垂直翻边(42-6)上设有与左槽口(40-3)
相对应的左外翻边槽口(42-7);所述外侧锁扣(30)上设有左锁齿(30-1);所述左锁齿(30-1)
与左下滑道(40)上的左槽口(40-3)相配合,同时也与左内垂直翻边(41-8)上的左内翻
边槽口(41-9)相配合;
左内侧上轨(41)与左外侧上轨(42)连成一个整体后插入左下滑道(40)内的左中心
滑槽内;所述左钢球(35)和左滚柱(36)均安装在左保持架(34)内,所述左保持架(34)
安装在左下滑道(40)内的左中心滑槽内用于实现左内侧上轨(41)与左外侧上轨(42)在
左下滑道(40)内的运动;左前支脚(25)与左后支脚(28)分别固定在左下滑道(40)的
两端;左线束支架(31)与外侧锁扣(30)均固定在外侧把手杆(33)上,同时外侧锁扣(30)
上的左锁齿(30-1)卡装在左下滑道(40)上的左槽口(40-3)内;左把手固定板(43)的
一端同时固定在左内侧上轨(41)和左外侧上轨(42)上,左把手固定板(43)的另一端套
装在外侧把手杆(33)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33)相对于左把手固定板(43)能转动;
左支持片(32)的一端固定在左内侧上轨(41),左支持片(32)的另一端挂在外侧把手杆(33)
上,并且使得外侧把手杆(33)相对于左支持片(32)能转动;
右滑轨(2)包括右外侧上轨(24)、右前支脚(16)、右支持片(13)、右下滑道(18)、
内侧锁扣(11)、右后支脚(10)、右把手固定板(23)、右内侧上轨(22)、内侧把手杆(17)、
同步钢丝联动片(12)、右保持架(20)、右钢球(19)和右滚柱(21);
所述右下滑道(18)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右槽口(18-3),所述右下滑道(18)内设有右
中心滑槽;所述右内侧上轨(22)的下端设有“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婷婷马明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乐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