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303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前控制臂支架、后控制臂支架、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前控制臂支架和后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横梁和纵梁固定连接;车身连接支架分别与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转向机支架固定设置在后横梁上;左纵梁、右纵梁、前控制臂支架、后控制臂支架、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分别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前副车架通过将左纵梁、右纵梁、前控制臂支架、后控制臂支架、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均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采用挤压铝型材和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对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分片拼焊而言,精简了结构,减少了焊缝,达到了结构优化和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底盘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前副车架是支承前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前副车架中各零件采用钢板冲压成型,包括:与车身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1、102,与控制臂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3、104,转向机安装点105、106,左纵梁107和右纵梁108,前横梁109和后横梁110 ;其中,左纵梁107和右纵梁108分别各由两大片钣金201与203、202与204上下拼焊而成,与车身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1、102分别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09上,与控制臂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3、104分别焊接在右纵梁108和左纵梁107上,转向机安装点105、106分别设置在左纵梁107和右纵梁108 上。其中,与车身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2是由零件205、206拼焊而成,与车身连接的前安装支架101是由零件207、208拼焊而成。该前副车架零件结构复杂,焊接过程繁琐,导致该车架重量在20kg以上,满足不了车辆对于前轴载荷轻量化和动态性能的要求,因此,前副车架的复杂结构和重量问题是汽车制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优化结构,降低重量,达到高强度、轻量化的要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第一前控制臂支架、第二前控制臂支架、第一后控制臂支架、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左车身连接支架、右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前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左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右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第一前控制臂支架、第二前控制臂支架、第一后控制臂支架、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左车身连接支架、右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分别为一体成型。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机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的安装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和转向机支架的材质均为挤压铝型材。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前控制臂支架和第二前控制臂支架均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和安装稳定杆、前控制臂的通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和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均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通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左车身连接支架和右车身连接支架均设置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通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前副车架为焊接成型。本技术提供的前副车架通过将左纵梁和右纵梁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将第一前控制臂支架、第二前控制臂支架、第一后控制臂支架、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左车身连接支架、右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均也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采用挤压铝型材和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对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分片拼焊而言,精简了结构,减少了焊缝,达到了结构优化和轻量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前副车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子零件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副车架的子零件爆炸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9、后横梁10、左纵梁6和右纵梁2,以及第一前控制臂支架5、第二前控制臂支架1、第一后控制臂支架7、第二后控制臂支架3、左车身连接支架8、右车身连接支架4和转向机支架11。其中,所述第一前控制臂支架5分别与所述前横梁9和所述左纵梁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控制臂支架I分别与所述前横梁9和所述右纵梁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7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0和所述左纵梁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3分别与所述后横梁10和所述右纵梁2固定连接;所述左车身连接支架8与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右车身连接支架4与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横梁10上。其中,所述左纵梁6、右纵梁2、第一前控制臂支架5、第二前控制臂支架1、第一后控制臂支架7、第二后控制臂支架3、左车身连接支架8、右车身连接支架4和转向机支架11分别为一体成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结构左右对称,所述第一前控制臂支架5与所述第二前控制臂支架1、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7与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3、左车身连接支架8与右车身连接支架4均由一个模具通过铝合金低压铸造而成。其中,所述第一前控制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第一前控制臂支架、第二前控制臂支架、第一后控制臂支架、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左车身连接支架、右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前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左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分别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右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左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右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第一前控制臂支架、第二前控制臂支架、第一后控制臂支架、第二后控制臂支架、左车身连接支架、右车身连接支架和转向机支架分别为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